“在建设圈舍时要做到夏天通风,冬天朝阳,同时,要注意防疫……”2月23日,农六师一○一团四连职工、昌红育肥牛合作社社长马德仓对合作社社员说。
在团场和连队的帮助下,马德仓依靠育肥牛羊发家致富,成为一○一团养殖大户中的典型人物,被当地职工群众称为“育肥大王”。
2011年,马德仓共出栏育肥牛2000多头,育肥羊8000多只。他获纯收入100多万元,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谈起养殖成功的经验,马德仓如数家珍。2009年,在团场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的指引下,他在院子里盖了几间暖圈,5月中旬,他从阿勒泰市购回400多只羊,经过1个月精心喂养,全部出栏,他获纯收入2万多元。
2009年7月,该团把四连一个20亩地的废旧晒场无偿借给他使用,并为他提供了防疫技术和养殖方面的书籍。该团计生协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为他办理了少生快富贴息贷款。他自筹资金10万多元,建起了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圈舍,购回了粉碎机。
在育肥牛羊过程中,马德仓十分注重科技投入和科学饲养,认真总结经验。他先后根据养殖书籍上学到的知识,对饲料进行了科学配方,将油渣、棉籽壳、饲草、玉米按一定比例制作成混合饲料。秋天,他根据饲草情况,制作了青贮饲料和黄贮饲料。这些饲料通过发酵,提高了蛋白质含量,牛羊吃后长膘快。同时,他还把回收的豆腐渣添加到饲料里,这样不仅牛羊喜欢吃,而且牛羊肉质鲜嫩,品质好,受到顾客青睐。
2011年,他投资30多万元,分别建起了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羊圈和面积800多平方米的牛圈,马德仓把圈舍全部建成半封闭朝阳型圈舍,这样夏天可以去掉圈舍前面的棚膜有利于通风,冬天盖上棚膜有利于阳光照射,圈舍内阳光充足,既节约了煤炭,又减少了污染。
养殖家畜家禽的重点是做好防疫工作。由于圈舍里存栏的牛羊始终不断,他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消毒防疫,对圈舍内的粪便及时清理,冬天1个月消毒1次,夏天10天左右就消毒1次。由于防疫到位,他家饲养的畜禽从未发生过各类疾病。
为了与市场对接,他在家里安装了宽带。闲暇之时,他经常在网上了解市场信息,寻找销售渠道。2011年,他先后在网上与上海一家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全年共为这家公司销售活羊6000多只、牛2000多头。他还与郑州市一家公司签订了每月15吨牛肉的订单,销售牛肉200多吨。
为了让更多的职工群众都能依靠养殖走向致富的道路。2010年,马德仓成立了昌红育肥牛合作社。目前,他已吸收了18户职工加入了他的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为职工节约饲草费30万元,每年为养殖户提供畜牧贷款40万元,销售牛羊1.4万头(只),提高了职工群众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职工群众都富起来,马德仓经常把育肥技术传授给连队职工群众。
在他的帮助下, 四连职工马有林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每年他家仅靠育肥牛羊一项可获纯收入6万多元。
职工赵子俊想搞牛羊育肥,可他既不懂技术,又不知道在哪里收购牛羊。马德仓知道后,就把育肥牛羊的技术传授给他,并带着他到昌吉市、米泉市、阿勒泰市等地收购牛羊,然后,马德仓又帮助赵子俊建圈舍,在马德仓的扶持下,赵子俊每年仅育肥牛一项就增收8万多元。
“从去年11月份到目前,我已出售100只育肥羊和60头育肥牛,纯收入8万多元,能有这样好的收入,都靠马德仓大哥的帮助。”2月22日,四连汉族职工张志伟满怀喜悦地对笔者说。
马德仓有两辆车,一辆小卧车,一辆货车。平时,不管上山收牛羊,还是到市场销售,他都把连队养殖户拉上,免费为他们拉运牛羊。连队职工马有俊家中没有车,每次上山拉羊和到市场上卖羊,都是马德仓开车为他服务。马有俊感慨地说:“马德仓在四连搞养殖,不仅带动了连队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还为我们养殖户提供了市场信息、养殖技术和用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