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历史100w+回答、30w+提问的整理,征求了200+答主/咨询师的意见,问答社区审核团队整理了以下内容,暂时命名为:
《心理问答伦理(试运行》
最新修改时间2018年12月13日14:17分
如果表达方式是错的,即使观点再好,也相当于错的,甚至比不表达带来的坏处还严重。
一、约束范围
心理答主分为普通用户、优秀答主、有从业资格的咨询师、壹心理入驻咨询师。
有头衔的答主应该遵守答主伦理,其他普通用户需要遵守社区运营规范。
其中优秀答主中,有的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有的是社工,也有的是跨行业写作者。
1、优秀答主、咨询师
如果有“优质回答者”、“精华回答者”、“认证咨询师”、“认证倾听师”、“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头衔的用户,需遵守以下问答伦理、和社区规范。(主要参考心理咨询伦理)。
2、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只需要遵守社群运营规范即可。
二、答主伦理
在开放性的文字问答中,允许科普角度、个人经历、讲故事等方法谈论心理学话题,但不支持以下6种情况:
2.1【泄露隐私】以下是违规行为
2.1.1 把题主私下写给答主的个人信息或微信号,转给他人;
2.1.2 题主把别人的私人敏感信息发布到问答平台(例如姓名、电话号码等)
2.1.3 答主在引用自己接触过的案例时,暴露了一些其他来访者的个人身份敏感信息。
其他:如果题主已经自我公开信息,则需要自己承担隐私责任。
2.2【贴标签行为】以下是违规行为
2.2.1 恐吓题主说病情严重,一定要找自己咨询的;
2.2.2 过于肯定的说楼主的“病情”属于xxxxx的;
2.2.3 使用带有情绪发泄的标签描述题主或其他人的;
2.3【攻击或危险行为】以下是违规行为
2.3.1 对题主进行人身攻击,含沙射影,或者有辱骂内容的;(提问者有违规,可以举报,建议选择不回复,以提问者感受优先)
2.3.2 攻击其他答主;(如有看不惯的回答者,可以举报给管理员),在任何提问下,有辱骂行为,立即禁言,再犯封号。
2.3.3 回答内容较为激烈偏激,被3人(含)以上举报的(在官网、app-建议反馈、人生答疑馆公众号举报);
2.3.4 质疑提问者,个人情绪问题严重不能起到帮助别人效果的,回答内容屏蔽,私信警告,2次以上禁言;
2.4【欺骗行为】以下是违规行为
2.4.1 对题主承诺说“包解决问题”,属于欺骗行为;
2.4.2 欺骗题主说自己是有资格证的咨询师;其他身份欺骗行为例如假装平台入驻咨询师等;
2.4.3 抄袭他人答案和没有说明是引用的内容,属于欺骗行为。
2.4.4 多个回答内容超过20%重复,且发布多次视为欺骗、刷回答、重复赚取赏金行为,属于违规;
2.4.5答主用若干个小号对自身回答进行点赞,使得自身回答获得最多赞并排在靠前的位置,属于刷赞欺骗行为;
!以上行为发现将警告1次,再次发现即标记违规,不可再升级为精华答主,且取消2周内的星标回答;
!无资格证书的答主,和用户私信沟通时应先告知对方。********
2.5【营销行为】以下是违规行为
2.5.1 过多营销中医治疗、灵修、神学、泡学等有争议的方法给题主;
2.5.2 只有营销的回答,例如只推销了自己的个人咨询服务/个人公号和产品,并无实质性内容;
2.5.3 禁止营销药品;
2.5.4 私信或回答时,声称可以免费咨询/后付费的咨询师,都属于违反伦理的行为,发现这样的咨询师请举报给我们(app/网站建议反馈,案例:“骗子,都是骗子”);
2.6 【私信骚扰】以下是违规行为
2.6.1 问题补充、回答、评论,都应该在问题详情页进行,在回答和评论中引导用户私信、加QQ/微信的行为,会被屏蔽;
2.6.2 题主主动私信答主,答主可以选择不回复,免费关系可能产生更多问题(边界问题、骚扰问题、依赖问题等)
2.6.3 问题是开放性的,每个人都可以回答,但同一个问题答主不可以短时间内频发回答多次造成骚扰,超过3次会被警告;
三、敏感话题的答主约束
3.1 自杀相关问题,不可提供容易误解的方法和建议,以安抚和分享故事为主;
3.2 再次声明,平台暂时不欢迎一些有争议的内容例如:灵修、泡学、算命、电击疗法、禅修、中医心理学等。
3.3 关于敏感涉政话题及政治人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在任何社会背景、任务身份背景还是故事桥段,发布的回答禁止引用或当做案例,禁止出现相关词语、缩写以及拼音形式的涉政内容。
2018年12月12日
心理问答审核小组
举报问答平台违规用户/咨询师的方法:(以下可以选1个)
1、 壹心理app-我的-建议反馈
2、“心理互助成长社区”公众号-发布提交
3、“壹心理咨询”公众号-发布提交
4、站内私信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