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4月1日起,雄安新区一场关于“理想城市”的中国试验在此如火如荼地展开。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其定位不只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更重要的是打造成为中国城市的未来样板。于是,建设雄安新区集合了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顶级智慧、先进经验。

而在1700公里之外,成都也在进行一场新城试验——成都“东进”战略意味着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这是城市格局的根本改变。

今年8月,“东进”的一些建设者们去雄安新区考察学习,在这里可以学到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更可以找到破解“大城市病”的路径。

在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雄安新区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生态优先、特色营城、绿色智慧、以人民为中心”。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生态优先

让屏障变绿心

建设之初,雄安新区构建形成了“1+4+54”的完整规划体系。吴善荀介绍,在编制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规、启动区详规的同时,还在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其中两个重要规划——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均将上报国务院审批。可以说,雄安新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目前,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的一些基本思路已经出炉,比如整体不建高层建筑,体现疏密有度的城市形态、体现中低强度开发,开发强度仅10%;比如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打造“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成都东部城市新区被充分借鉴。“东进”战略推进的重点区域是“四城一园”,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简阳城区“四城”呈组团化的布局,组团之间通过网络化生态廊道分隔,组团内部构建系统完善的绿地系统,整体建成一座“大公园”。“一园”正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曾经的龙泉山,是阻碍城市向东发展的天然屏障;“东进”的实施,让屏障变绿心。

成都计划,分区域量化增绿指标,到2030年前实现龙泉山增绿增景31.6万亩。依托这些绿色资源,一个集山地运动、国际康养、都市休闲为一体的超大城市森林公园,将挺立于城市中心。

沿着成简快速通道,穿越龙泉山隧道,抵达养马镇,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的门牌低调地挂了出来。贺业贵说:“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我们地处沱江之滨、龙泉湖畔,但在城区里看不到江。”于是,简州新城开始打造生态载体城。人工扩湖、综合整治、景观营造、水系联通,简州新城规划让赤水河、养马河将9个生态湖串珠成链,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蓝色珠链生态本底。

沱江过简州新城来到简阳城区,穿城而过。因为提高了生态优先的意识,简阳城区的变化更大。

2016年,简阳交由成都代管。简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作为县级城市,存在规划理念不够高的问题,在土地利用上最先考虑的是如何节约用地,如何把土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该负责人说:“自成都实施‘东进’战略,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目标以来,简阳城区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城市核心区住宅最高容积率不超过2.5,一般地区为2.0。从规划布局看,简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6平方米以上,高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居住品质大大提高。”

2018年10月,“1条生态廊道筑基底、5核十镇定格局、8段百景共演绎、500公里绿道串全域”……成都“东进”传来新进展。从出炉的《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来看,沱江轴线将被打造成为以大江大河自然要素为特色的世界级城市综合发展轴,规划水系的总长度达到143公里,水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规划把‘治水’放在第一位,这非常重要。”在听完沱江发展轴的系列规划后,李晓江表示,沱江两岸的保护、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沿江城市的发展、沿江景观打造等,需要把沱江视为东部的城市轴线,这也是东部城市地区的核心灵魂要素。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造城”到“营城”

把人摆到首位

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说过一句话,人们先选择生活的城市,再在城市里选择事业和职业。但是上一轮不是这样,上一轮是寻找事业和职业,才有了硅谷的繁荣,在一个没有城市的地方生长出了高科技。

同样的,按照李晓江“上下半场切换”的逻辑,“上半场”,廉价的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和人才;“下半场”,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也就是说,上一轮是企业吸引人,这一轮是人吸引企业。

提到成都“东进”区域,吴善荀还强调,这不是在“造城”,而是要“营城”。发展模式从“产、人、城”变为“人、城、产”,顺序之变,意味着龙泉山下、沱江之滨、龙泉湖畔,要努力打造一个能够留得住人的产业新城。

“我们现在不急着引产业,首要任务是先建城,要把城市配套建好,把人才引进来。”简州新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廖安峰打了个比方,“买房都要看绿化、配套,营造一个城市,也应该先把环境打造好。”

过去依靠产业带动人口聚集,再考虑建设城市,现在是把人摆到第一位。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才有可持续性,今年9月,范锐平召开推进“东进”战略工作会时强调:“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对‘东进’战略意义的认识,提高领导组织‘东进’开发建设的能力水平,重点从高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四个维度加快推进,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如何集聚人?贺业贵说,比如成都简州新城管委会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约,吉利大学整体搬迁,计划后年就可以招生,一下就能带来2万技术类人才。

聚了人,接下来就是如何打造生活空间?曾有规划局做过调查,高端人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结论是,5分钟上班,10分钟接送孩子上学,下楼就可以买东西,但是一天中可以有两个小时去发呆,去跑步,去健身房。当一个社会步入中等收入的时候,城市空间供给应该怎么去调整,成为成都“东进”的建设者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简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简阳把“宜居”放在“宜业”之前,坚持先规划建设好城市,把环境打造好,商业环境布局好,配套设施完善好,着力以优美的环境招引企业和各类人才,提升简阳城市吸引力。

“营城”过程中,这位负责人最深的感受是:“东进”之后,交通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成简快速、成龙简快速、金简仁快速、金简黄快速,还有河东环线等“1空6铁4轨6高14快”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正让城市组团之间、“东成都”与“西成都”之间逐步实现直连直通。

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上来说,以前作为县级市,简阳城区的道路最宽不超过40米。纳入“东进”区域之后,道路空间拓宽到80米,再加上两边各预留的30米绿化带,“140米宽的道路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交通就像一条条大动脉,打通了“东成都”的发展经络、补齐短板,不仅强化了“东进”区域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连接,也缩短跨越龙泉山的通勤时间和心理距离。

从“高筑城、广聚人”起步,成都“东进”正一步步展开“强功能、兴产业”的画卷。最近,成都2018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出炉:随着“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东进”区域投资增长13.5%。天府国际机场、产业功能区等加快建设,带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6%。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