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段华良 通讯员 胡海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村庄规划定位为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实践表明,村庄规划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宁乡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挖掘村庄产业资源优势,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初秋时节,走进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看到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实的村民,各式绿植层次丰富、颜色分明,村庄环墙一尘不染、整洁有序,形成一幅“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生态景象。
近年来,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确保村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时部署了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对乡村空间统筹、自然资源精细利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有序推动了更实用、更精准、更全面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陈家桥村位于宁乡城区西侧,自然风光秀美,是典型的集聚提升型村庄,村庄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近年来,我市结合陈家桥村乡村人口分布、产业特色、资源现状等实际特点,通过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补齐村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短板,建设美丽屋场,助力乡村振兴,使陈家桥村由原来的“有女不嫁陈家桥,山多田少是哭形”变成了今天的“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该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秀美村庄”、长沙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统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以前村民家里的污水都是直排出去,通过编制排水系统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方式,让污水排入污水管网,通过人工湿地实现污水处理,现在水清了,环境也好了。”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立平介绍,村里将水体整治与景观打造相结合,自主研发自流式免维护的第一代污水处理设施,升级第二代中小型人工湿地和第三代景观型湿地,获得国家专利的同时,实现了620户家庭生活污水接管集中处理。
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先后编制了村庄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休闲旅游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美丽屋场整治规划、村民集居点建设规划、侍郎河河道治理规划、排水专项规划、公共文化活动广场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通盘考虑村庄各类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等内容,用科学实用的规划,描绘村庄发展蓝图,统一村民意愿,形成指导村庄各项建设的依据图。
按照“尊重自然原生态,保留原汁原味,绝不做形象工程,绝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陈家桥村制定了“先建点、再成线、推成片”的发展规划,先后规划并完成楠竹山农民文化广场、木家湾美丽屋场、环村公路、垃圾分类回收中心、玉回公路村级入口广场、敬老院、幼儿园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快编制村级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着力打造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居住于一体的都市近郊田园休闲综合体。
同时,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耕地保护与村庄建设并重的原则,对农业、生态、生活三类用地进行优化布局,采用“大集中+小集聚”的方式,腾退“空心房”,科学合理布局村民集居点;并按“15分钟生活圈”的配套原则,就近布局村民集居点及文化活动广场,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布局敬老院、幼儿园等设施,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规划将废弃的学校改造为垃圾分拣中心。通过土地整治、盘活存量用地、预留村庄产业用地等措施,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切实解决乡村建设发展的用地制约。
产业融合,改善人居环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持续发展农业特色种植项目,围绕千亩水果基地,创新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加工,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带动农户创收致富。”对于陈家桥村的产业发展,黄立平信心满满。
我市深入挖掘村庄产业资源优势,规划确定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科学划定产业区,打造以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主导产业。在村域规划上分四季蔬果区、在2000余亩花卉苗木基础上打造珍稀苗木科普基地、依托现有龙虾养殖基地打造种养垂钓研学基地、依托千亩双季稻示范基地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区、产业综合配套服务区等五大产业片区。同时,以“村庄、田园、山水”为主题,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乡村四季游景观,“春游花田、夏钓鱼虾、秋采瓜果、冬尝美食”,实现全年全域全景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强了村庄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陈家桥村合理布局村庄路网体系,规划采用拉通断头路,规划村庄环形公路,布局农业产业道路、滨水景观路等形式,车行道红线控制由从原来的3米拓宽到不少于6米,景观路预留慢行道,实现“村内路网成环,村组互连互通”的路网格局,满足村民对外与内部交通通行需要;依托村庄环线和美丽屋场,规划布局15处公共文化活动广场,规划各具特色的主题定位,体现党建文化、生态环保、风貌独具、乡风文明等精神,面积在200—600平方米,并结合用地情况,布局篮球场、村民健身区、休闲活动、文化舞台、停车场、公厕等设施,村民可就近享受方便的文化服务,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村组中的低洼地,就近村民集居点布置污水处理设施,在皂角湾、木家湾等地规划新建四格小型湿地和小型厌氧-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对零散住户采取三格化粪池或“三格化粪池+小型湿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全村所有污水都得到处理,全村无害化厕所率达到100%。同时创新厨余治理方式,在木家湾屋场附近规划了一个农村厨余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场地,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创新机制,激发参与合力
“我认为每一位村民,既是美丽屋场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创建者。”黄立平介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美丽屋场建设等用地均由村民无偿提供,并积极捐款、筹资、筹劳。目前,全村村民共捐款2300余万元用于建设美丽屋场。
“有样无样,且看世上。”陈家桥村首批美丽屋场通过自筹资金建成后,成为“样板房”,其他组的村民眼热了。“我们组在外面做生意的老板也不少,大家筹资建设美丽屋场也不难吧?”村民有样学样,几年时间内,陈家桥村11个美丽屋场相继建成。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市坚持“开门编规划、共同谋发展”的原则,十分注重发挥村集体和村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基层诉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给予村民充足的自主规划编制空间。首先通过屋场夜话、公示栏、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建立群众高度参与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在规划公示及听证阶段,组织村民对规划内容进行查阅,并对个别新增用地有争议的地方征集意见。同时,上门入户,征谏纳言,让村民建言规划。通过征求村民意见,提高村民的村庄规划积极参与、乐于奉献意识。各村党总支书记还组织村、组代表学习规划内容,并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屋场夜会、党员会、村民代表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说规划,进一步增进了村民对规划的理解和支持,为今后有效落实村庄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深入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我市扎实开展了以“规划编制先行、助建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乡村规划师下乡志愿服务工作,通过选取精兵强将担任规划师,在全市29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四员”定位,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作用:一是当好村庄家底的“调查员”,规划师深入村庄后,首先对村庄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摸清村庄家底,并充分调查了解村民对建房、生产生活设施、村庄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二是当好乡村规划的“宣传员”,制作通俗易懂的村庄规划手册,分发到村到户,并深入农户家中一对一宣传,加深村民对乡村规划重要性的理解,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三是当好规划编制的“参谋员”,主动为乡村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为支村“两委”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当好美好蓝图的“描绘员”,规划师充分对接资源现状、对接政策规定、对接专项规划,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挖掘乡村特色,描绘各村发展美好蓝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规划要先行。陈家村在推进村庄规划中,坚持底线管控、生态优先、村民主体等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精准产业定位、优化村庄用地布局,完善公共和基础设施等举措,大家从“嘴上说说”到“身体力行”,从“献言献策”到“筹资筹地”,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实现‘城规’与‘土规’的多规融合,编制实用、好用、管用的规划,关键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优化三生空间,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李命文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加严融入土地利用规划对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等方面的管控要求;加大融合村庄建设规划在居民点用地布局、农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引导、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整合多源数据,确保成果底数一致,实施“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统筹构建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农业空间特色鲜明,全域美丽、高质高效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