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扶持比重越来越大,全国财政每年三农投入不少于3万亿 。未来,国家相关政策走向、三农发展路线,都与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息息相关。可以说,读懂这十大战略布局,就读懂了未来中国“大农业”,未来农业的方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运作的支柱,需要从全局出发去规划,这就是战略!新时代,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也有着自己的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一:三权分置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和促进资本向农村农业集中,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的结构优化,促进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土地改革一直是“三农”改革重点!尤其是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的改革。现阶段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土地集中经营破除了制度障碍;多措并举,加速资本向农村农业集中,则为有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市场导向、规模经济基础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效的催化剂。
农业农村部7月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一系列重大改革稳步推进,为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优提供了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展顺利,31个省(区、市)全都开展了承包地确权,已完成确权面积13.49亿亩,接近二轮家庭承包地面积。
战略布局二:乡村振兴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亟待解决,具体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方面。
2017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镇振兴,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阶段目标任务:到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去年以来,各地频出新招,寻找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新时代各地应继续采取多种路径、多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战略布局三:粮改饲
粮改饲,是农业村业部开展的农业改革,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2016年到2020年,以养定种,根据养殖生产布局和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逐步建立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青贮玉米面积达到2500万亩,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粮改饲是推动草食畜牧业“降成本、补短板”的现实选择,是玉米去产能、去库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技兴草增绿富民,人草畜美美与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志之一粮改饲,于2015年启动,起初在全国30个县试点。粮改饲试点几年来,试点各县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畜牧发展的产业模式。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2016年全国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2017年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三五”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为了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下一步农业农村部会继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提效。
一是抓重点品种,特别是在果菜茶、园艺产品的重点生产线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动,推广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
二是抓新兴主体,指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头减化肥和农药。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化肥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创新对有机肥进行补助等措施来促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实施和绿色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备受人们的关注。农产品中化肥超标、药品残留超标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
战略布局五:互联网+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