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问题 2
把握核心问题 构建高效课堂
——参加课堂教学培训指导活动的心得体会
岳洪臣
在2013-2014学年第二个学期,乌丹一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我校先后邀请市教研中心教研员来我校深入课堂,把脉指导;邀请江西省首批特级教师、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科书编者黄恕伯教授和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育英中学数学名师关健教师来我校进行培训讲座和课堂教学示范指导。黄教授作了《物理教学顶层设计的思考》的培训讲座,关键老师上了示范课,并就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使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课堂学习管理等问题作了培训讲座。他们带来的北京、沈阳等地名师也上了精彩的课例展示课。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自己眼界大开,受益良多。
一、如何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可能众说纷纭。黄恕伯先生认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我对此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认为,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不仅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所有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议论,数学、物理学科最不好学,很难;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甚至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令上课教师和教学检查人员很头疼。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观念不强,没有上进心,或是入学成绩差,学习跟不上,他们自然要在课上找点儿事做。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也的确道出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入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这些入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也渐渐厌学了呢?为什么学习跟不上了呢?这恐怕就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急功近利,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包括新授课,上成了高三年级的二轮复习、三轮复习课,知识讲授竭力做到面面俱到,讲深讲透,无限度地拔高、再拔高,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无法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班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三四十分,甚至20多分。有的教师还兴致勃勃地说,我把高考题也拿到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了,让他们感受一下高考题,提前了解高考,熟悉高考。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找到有的学科喊课时不够、教学进度缓慢的原因了!其实,他们这样做,无非是认为,只有告诉学生哪些知识高考重点考查,哪个题高考考过,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显示出教师经验丰富,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一步到位,直接与高考对接„„其实,这些教师想的只是如何应付高考,如何让学生能解难题,而恰恰忽视了第一轮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果,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数学、物理太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恰恰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如何破解教师的这一认识误区,黄恕伯教授和关健老师一致认为,必须控制好例题的难度和数量。首先,并不是说例题的难度越大越好。正如黄恕伯先生所言:我们有的教师忽视了教材中的最基本、较容易的典型例题。而这些最典型、最基本的例题,都是全国顶级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遴选出来的,是体现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其实,正因为题目容易,才能形成思维方法,进而形成能力。我们选择例题,应遵循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科规律的注意事项的原则,而不是尽力反映本知识点习题的各种情境和类型。其次,并不是说例题的数量越多越好。关健老师认为,例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要能把题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要具备研究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要能够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来看待所教授的数学知识,要“有意识地教”,即自己选择或设计了一个例题,自己先要明白通过这个例题的讲析,我要告诉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掌握什么。每讲一个问题,都要明确实现哪些目标,题目完成后要有适当的追问,方法的总结,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要教给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要教给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要教给学生数学学科的思想与观点。可以改变条件,通过追问,提高思维含量。但是我们有的教师,片面追求一节课做题的数量,就题讲题,为了讲题而讲题,而对经典例题的选择使用,其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发挥其一以当
十、举一反三的精典作用。说穿了,还是对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认识出现了偏颇,也就不能准确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题的数量。
二、要高度重视教学设计
看看黄恕伯教授的讲座,看看外地名师的导课、引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并且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学科知识的亲切感,从而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被教师的设计 吸引过来,自始至终充满了学习兴趣。由此启示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要让自己的导课、引例,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意兴盎然,就必须高度注重自己的教学设计。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巧妙精彩、“引生入胜”呢?
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把全部心思用到教学上,要虚心好学,要用心去悟,要注重积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正如关健老师所言,每个人都要有一个进取的目标,教完一轮,教学水平就要提升一个层次。多做题是理科教师提高自身基本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跳进题海,才能厚积薄发,做起题来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才能让学生跳出题海。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做题、讲题、选题、改题、追问,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其次,要突出学习情境的优化设计,创设符合学习内容的有效学习情境,为保障有效学习的质量提供和谐的环境。第三,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本课时的教学活动到底让学生“学会什么”。要能够站在学科的制高点上来看待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要能站在整个教材体系的高度上来研究某个题,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前穿后联,融会贯通,才能避免就题讲题。教师要能把题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要具备研究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改变条件,通过追问,提高思维含量。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要教给学生学科的思想与观点。教师要读懂学生,抓得住学生的心神,不能给学生留下疑问。而要做到这些,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多做题。
2014年6月22日
第二篇: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345”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三个阶段;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个环节;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包括特殊课型,如英语课,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还有如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
“345”从广义上分析,(一)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四)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五)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六)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
正因如此,现在大家都在推行“345”课堂教学,但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教研员之间,对“345”含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些出版的关于“345”解读方面的书,很多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如,有的把“三个阶段”理解为“三步骤”,不管什么课型,全部要按照课前延伸,课中探究,课后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再在课中探究部分渗透四个环节,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课的课型不同,特点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灵活运用流程中的各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你固定不变,势必把教师框在模式里面,课堂更加呆板,更加机械,我也多次讲过;“今天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当学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领,不是老师设计好了,牵着学生走,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围着教师转”;“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里面去。。”;“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的脖子上再长上老师的脑袋”,“老师要做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他要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他要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他要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等等。试想如果这样固定教学模式,我说的这些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
另外,课前延伸是指什么?教学设计,老师侯课,课前预习,课前演讲,课前搜集资料,课前讨论,课前准备算不算课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指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六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把课前延伸只看作是课前预习的话,杜郎口的预习课将怎没上?
再说课中探究环节,我想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现在许多老师的授课,总是把课中探究作为步骤再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我的理解是这四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只需要这三个环节就够了,并不是说非要把这四个环节不管什么课都要按照步骤来授课,还有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操作课,不同特点的课等,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再例如说英语课作为特殊课型,它分语法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听说课的流程是;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我们能否把四个环节作为步骤必须渗透在课中探究这个阶段吗?如果说必须的话,那还研究不同的课型干什么?
什么是课后提升?只是课后吗?讲完课要求当堂生成算不算课后?课的结尾算不算课后?现在规范办学行为,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假如每门学科,都在所谓的课后布置提升的作业的话,学生的负担怎么减下来?还有四个环节中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检测”,我就很不同意这个提法,这个提法说明这个人的观点还没有跳出那种“口耳相传”“手把手进行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原先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开始教师导入新课,最后进行达标检测,现在学习方式变了,有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讲点拨部分,我们要求及时反馈,堂堂清,试想,自主学习环节后是否应有跟踪练习,合作探究环节后是否也应有一个检测练习,精讲完以后是否也应及时跟踪一个检测练习,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有巩固练习,问题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应该把“巩固检测”改为“巩固拓展”。一堂好课有三个标准;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正确,宽泛,灵活理解“课后提升”这个名词。
总之,“345”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构架,应正确进行阐释理解和运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们要不断的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三篇: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数学组 贾莲香
感谢我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的问卷,让我通过问卷的回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更要感谢课题组对老师们的问卷作了如此细致的统计与分析,通过详细的分析结果,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可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发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高效”的决定权来自学生
一直以来我都是认真备课,精心研究教材,对知识点教学能够准确到位,但反思自己的教学离“优质高效”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教师的问卷调查来看,影响课堂优质高效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我们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学生的情感投入。我们教师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内因就是学生,因此课堂应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至。因此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一)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组织中的“灌输”特点,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户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绪,使学习活动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心智的拓展,心灵的放飞,使学生得到自由、健康、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以指导: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权威”为“伙伴”,变“俯视”为“仰视”,对学生理解、宽容,和学生讨论,、商谈、争论,通过谈话交流、语言诱发、创设情境等多种手段,给学生亲近感、安全感和轻松感。
2、引发学生的精神生活,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习放飞的天地。我们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放飞心灵的园地,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个性的张扬尽可能地融入精神活动中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进生活情境,以增强我们学科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科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我们常见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很快回头,满教室都是吵吵声,大家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说“我觉得怎么样”,而不是我们组怎么样。其实合作学习并非是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它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合作策略的运用。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其次要以“要求人人都进步”为教学宗旨,再次要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最后我们教师除了要诱导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良好的合作行为:①养成良好 的“倾听”习惯;②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③养成良好的“支持”与“扩充”习惯;④养成良好的“建议”与“接纳”习惯;⑤养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