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雨,似没完没了地下。雨水溅在瓦片上沿着缝隙滴滴答答地打在彭谆谆的肩头,他佝偻着腰走到墙角抱起堆放好的一捆草料,顺势丢到了羊食槽中。

11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陕西杨凌西卜村养殖小区,一走进彭谆谆的养羊场,隐隐能闻到空气中散发的羊粪味儿,彭谆谆一边喂着羊,一边忙着清理羊粪。

产业转型东方不亮西方亮

彭谆谆今年70岁,西卜村人,是一名退伍军人,自1973年退伍返乡后,在西卜村人均搞养殖的热潮下,在家务农的他随着潮流逐步走向了养殖的道路。

自2001年,杨陵区大寨街道办西卜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以来,2006年西卜村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村民们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好景不长,由于“三鹿奶粉事件”及西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西卜村养殖热逐渐退潮。

大环境虽然不好,但干惯老本行的彭谆谆却不愿放弃养殖这条道路,他想:“现在不是经常说转型吗,那养奶牛不行,我还可以转型养肉牛、养羊。”于是彭谆谆开始了自己的养羊道路。

“用现在的话说,我这也算是再‘创业’吧。”看着活蹦乱跳的小羊彭谆谆一脸满足。他告诉记者,目前,在西卜村养殖小区自己的羊场里,他已经养了十几只羊,养殖的规模虽小但能保证每只羊都是健康的。

说起养羊的经济效益,彭谆谆笑着说:“我这些羊都是关中奶山羊和莎能奶山羊的杂交品种,每年春季和秋季都会有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过来给羊检疫,我也定期和西农大的教授交流养羊经验,现在一只羊能产10多斤羊奶,卖一只羊能收入4000块钱,再卖些羊奶供给周边的小区,平时吃喝不愁,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三四万元。”

有收入,有活干,自给自足。拿着前不久去杭州同战友们团聚的照片,彭谆谆告诉记者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他已经走在小康的大道上了。

子承父业,养牛路上的致富经

受父亲彭谆谆的影响,儿子彭丙晨早早踏入养殖的行业。同父亲彭谆谆一起经历过“三鹿”风波的彭丙晨说:“当时的环境下,所有人的牛奶都卖不出去,奶牛也卖不上价,一年到头都赔钱,慢慢西卜村没多少人搞养殖了,从原来的三四十户到现在只剩下了七八户。”

困难时期,牛场一度关闭,凭借着父亲的鼓励支持,和自己多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资源,彭丙晨不断找方法、找经验,思来想去不能放弃养殖,于是租了新地建了新牛场,将奶牛全部换成了肉牛重新开始。

一到彭丙晨的牛场就赶上工人卸草料,彭丙晨忙扛着耙去给牛卸草料,他一边卸料,一边介绍:“目前新牛场养了六十来头牛,有黑安格斯、秦川牛等五个品种。牛一出栏,一头最少能卖3万多元,现在经常有客商过来买牛,最多的时候能卖掉20头牛,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十几万元。”

望着牛栏里养得膘肥体壮,皮毛有光、或站或卧、悠闲甩着尾巴的牛。彭丙晨告诉记者:“财富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还需人努力。我们搞养殖虽然累一点,苦一点,但心里踏实,靠着养牛我现在也开上了小汽车,一家人想去哪里去哪里。”

凭着不放弃不气馁的精神,彭谆谆和彭丙晨父子两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彭丙晨说:“下一步将扩大牛场规模,完善设施设备,让养殖场更加标准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