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民营经济重镇福建省泉州市调研了解到,面对多重冲击,今年前7个月,泉州民间投资逆势增长2.3%,金额超千亿元。自2020年以来,泉州民间投资年均增长8.8%。
今年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泉州促进民间投资的做法受到肯定,被认为是地方探索的值得复制推广的促进民间投资的典型经验之一。
泉州是我国重要轻工业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纺织服装、鞋业、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9大千亿产业集群,市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产业机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外贸依存度高。记者调查发现,面对近年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外贸出口萎缩,部分产业转移东南亚等冲击,在党委政府引导下,以创新转型驱动,激发民间投资内生动力,不少民营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创新研发等投资,抢占价值链中高端,危中寻机,逆势突围;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破解长期存在的工、贸、居功能区混杂,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等难题,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撬动了新一轮民间投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民间投资逆势增长,彰显民营经济韧性和活力。采访中,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提出,坚守实业,坚定实业投资不动摇,创新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撬动新一轮民间投资
泉州民营经济从“村村点火”的乡村工业化起步,发展形成纺织服装、石油化工、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等9大千亿产业集群,民营企业42万多家,年工业总产值超2万亿元。记者调研发现,一方面,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分散在各村(社区),工、贸、居功能区混杂,工业用地碎片化,不少用地利用率低甚至闲置;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科技企业等有较大增资扩产用地需求,长期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也亟待通过高标准产业园区建设释放。
2021年底以来,泉州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扶持,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激发民营企业逆周期投资内生动力,推动民营企业危中寻机转型升级。
“通过收集企业税收、用电、用地面积等数据,绘制出亩均产值、税收、能耗图表,全市工业用地存量40万亩,可盘活闲置用地1.12万亩,可盘活低效用地5.93万亩;由点及面、连片开发,每年推动万亩以上用地改造,年均建成厂房面积1000万平方米,年拉动工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泉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泉州鲤城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时可见道路两旁吊塔林立,一排排新建厂房拔地而起。在福建省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火炬紫华园区工地,记者看到,两栋4层的厂房、一栋13层的宿舍楼已经封顶。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占地68亩,是公司的第四个厂区,总投资8亿元,今年以来购置新设备已投入上亿元。
在这家企业周边,记者看到多个标准化工业园区正在建设,既有国企投资建设的园区,也有民营龙头企业在原有厂区内扩建增产。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于璐婷介绍说,此前高新区1亩工业用地容积率1.38,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后,容积率提升到2.5以上,龙头企业在完善产业规划前提下,可以在自家厂区内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新建厂房可自用,也可招商出租,但是招商项目政府要把关,确保符合产业园区规划,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政府配套规划建设学校、医院、酒店、公园等,产城融合格局正在形成。
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泉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廖良结介绍,允许企业在符合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划、不改变原用途情形下,增加用地容积率,且不再增收土地款;市县两级安排6.8亿元财政资金,对新搬进园区企业给予投资额20%、最高500万元的新购置设备补贴,免除入园企业首年租金等。
探索形式多样化园区建设模式。记者调查发现,泉州在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中不盲目上项目、搞大投资,而是着眼于做大既有产业集群,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做链主、建园区、引配套,推动上下游企业入驻,释放产业集群优势;对于近3年年均纳税超过1500万元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单独供地建小微园区,扶持其发展壮大;对于分散在乡村的中小企业,探索政府建园出租、为中小企业联合供地、异地置换等形式,通过完善园区水电气、通讯网络、物流仓储、原材料集采、员工共享等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
目前,泉州正着力建设百个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入园企业中本地民营企业占80%以上,规上企业入园率超过40%。
加大研发技改 重塑核心竞争力
泉州产业基础以轻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市场竞争激烈。记者调研发现,以国内消费升级为契机,泉州传统产业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技改,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塑竞争优势。
“民企技改等创新研发投资持续多年稳步增长,占工业投资总额超七成,今年上半年,民企技改等创新投入增长5.3%,成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泉州市工信局副局长陈传芳说。
去年以来,泉州天娇妇幼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投入1.3亿元进行设备更新,打造高标准净化车间,投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等。“投入2680万元建设数字化车间,5G视觉检测、装箱、贴码、堆垛等全部在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工人减少15%,效率提升18%。”公司副总经理白鹏林说。
近年来,妇幼卫生用品行业产能过剩凸显,但谈到未来发展,企业仍然充满信心。“每年有约400亿元的市场体量,成人纸尿裤市场正在兴起,企业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白鹏林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营收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长10%。
记者采访发现,面对国内外多重冲击,民营企业创新主体意识增强,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共识。拥有超过26万市场主体的晋江,近3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每年增长2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相较于5年前增长3倍多,达到677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泉州市工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全市进口700多亿元,今年1至7月进口374.5亿元,其中占大头的是采购国外先进设备等技改类民间投资。
研发创新增投入 转型升级前景广
记者调研发现,面对国内外多重冲击,民间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下降,房地产投资从20%左右下降到10%左右,工业投资包括厂房、设备、研发创新等投入占60%以上,盲目扩张赚快钱、贪大求全增产能的投资明显减少,民间投资更加理性,更多是内涵式扩张,加大研发创新,发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领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近年来,民营企业投资更为理性,把钱花在刀刃上,投几百万元和科研院所合作攻克生产线上的难题,改造一条生产线,也能有不错的收益。”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说。
今年以来,福建省向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国内外订单增加20%左右,持续多年保持增长,这家面料厂的主要客户是国内外知名运动鞋服品牌,公司染整事业部总经理吴灶生说,面对多重冲击,企业将发力点放在完善产业链条和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上,始终紧跟客户多样化需求。“国内外客户对面料可降解、可回收等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对防晒、除菌、防水等功能性需求日趋多样,只有不断投入研发创新,才能持续保持竞争力。”
采访中,不少民营企业家对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南说,民营企业是在不断经受市场风浪中成长起来,长期积累的品牌、品质、渠道、产业链等优势无可替代;从外销看,欧美市场萎缩但新兴国家市场需求在增加;从国内市场看,消费升级,需求更加多样化,带来更多机遇。企业要积极应变,打造更多“独门绝技”,抢占价值链中高端,巩固搬不走的中国制造优势。(记者 郑良 庞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