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福州创新“窗口融通”便利机制,打通国家级和市级两个窗口,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市场主体,推进窗口便利化改革、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变更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向商标局提交变更申请书。”大部分市场主体在营业执照变更时,若未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证变更将影响其后续的生产经营。营业执照与商标注册证同步变更,不仅可以节省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而且还能提前排除企业在后续经营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梳理事项,优化内部流程

积极沟通协调,全面梳理办事流程,制定出《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证同步变更确认书》,实现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登记受理窗口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福州受理窗口“两窗融通”。

(二)正式融通窗口,加强宣传引导

2021年7月,窗口正式实现融通,企业至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名称或经营场所变更事项时,可同步办理名下商标注册证注册人或注册地址变更事项。目前已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学习强国、新福建等主流媒体已刊载相关报道。

(三)专人免费服务,急之企业所急

企业在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登记受理窗口完成营业执照变更手续后,窗口工作人员会耐心询问办事人员是否要进行商标注册证变更并填写《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证同步变更确认书》,如果企业需要,可同时到商标受理窗口办理变更手续,所有服务均免费,真正做到急企业之所急。

首创“窗口融通”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证同步变更便利机制,既是“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积极探索,也是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工作结点的积极尝试。

厦门市搭建“易破”平台实现破产事务办理“一站式”服务

一、背景情况

2021年7月24日,厦门破产公共事务中心挂牌成立,厦门中院“易破”平台完成所有线上线下搭建工作。“易破”是全国首个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实现破产事务集约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即以“高效、便利、透明、安全”为目标,推进“一体双翼”破产事务共治机制建设——以“府院协同”为主体,通过强化府院联动,提升破产便利化水平;以“智慧破产”系统为线上之翼,2020年10月正式上线全省首个“破产案件辅助系统”,实现破产财产调查、案件审判、财产处置、资金监管、招募重整投资人等破产事务“一网通办”;以“厦门破产公共事务中心”为线下之翼,集约办理破产公共事务,推进破产诉源治理和预重整推广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首创破产诉源治理模式

整合厦门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金融局、市工商联等政府部门、行业的资源,推进破产多元解纷改革,优化诉源治理工作。与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的网络、热线、实体平台进行有效融合,从“治已病”到“防未病”,有效防范社会矛盾、风险。

(二)首创危困企业预重整中心

协同金融局、工商联及金圆集团等部门、单位的力量,建立危困企业援助中心,提供立案前企业信息交换、融资、资产交易平台,通过企业融资、提供战略投资方、成立专案不良资产处置基金等方式扶助危困企业,将有救助价值的困境企业引导、转入预重整程序。

(三)首创破产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

研发上线全省首个“破产案件辅助系统”,建立全面覆盖法官、管理人、债权人、债务人、金融机构、战略投资人等多角色应用的集约化、无纸化办公系统;结合厦门破产公共事务中心线下开展破产事务办理服务,实现债权人、管理人、法院三方主体所有破产事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全覆盖“一站式”服务。

(四)首创破产领域营商优化协同平台

解构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为具体案件考核参数,将厦门市发改委列为核心成员,通过智慧破产系统,嵌入每个案件全流程监督,实现案件对标自动化管理,提升办理破产协同治理水平。

三、取得成效

一是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效能创新高

中心正式开放仅一个月就组织8件破产案件达成和解,当事人主动撤回立案申请15件,登记预重整案件2件(涉诉讼执行案件180件,债务总额达21亿元),效率和质效均创新高。

二是破产审判质效居全国、全省前列

智慧破产系统一年来审结破产案件616件,增幅90.59%,盘活资产45.77亿元,破产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为全国平均值的1/4,破产财产处置平均溢价率超过30%,破产程序0费用、沟通反馈0时差、信息公开0死角,破产案件0信访。

三是疫情时期服务大局成效显著

通过智慧破产系统共发布各类破产公告1090个、申报债权1548次,资金监管854件次,召开线上听证、债权人会议561场次、涉2804人次。在“福建第一高楼”破产清算案中,仅用4个月即完成近30亿资产的接管、评估和拍卖成交、过户移交等全部资产处置工作,以最短时间保障民营企业复工复建。

漳州市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矩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情况

今年来,漳州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创新提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矩阵”理念,鼓励企业根据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特点合理配置知识产权内容与形式,建立部门协同配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这一做法是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纵向联合、横向协同机制的一次深入探索与实践。知识产权保护矩阵的构建,有效推动省、市、县三级协同发挥联动协作工作机制优势,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率,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细化前保护指引

漳州市率先以文件形式明确“创作+公证=保护零时差”“版权+商标+专利同步登记=保护全过程”等知识产权保护矩阵理念,鼓励企业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矩阵并通过公证和区块链技术固定知识产权在先使用关键证据。

(二)强化后保护力度

漳州市市场监管和文旅系统建立涵盖纵向市、县两级执法联动及横向多部门执法协作的知识产权保护矩阵式行政执法机制;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较大知识产权案件查办,对知识产权违法范围开展“全链条”打击;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建知识产权“巾帼合议庭”推进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组建漳州市知创志愿服务团,免费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咨询指导服务。

(三)服务高质量发展

强化知识产权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对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开通商标确权绿色通道,打通商标确权的快保护通道;建立专利奖后备库,重点培育,细化指导,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成果。

(四)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矩阵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矩阵构建工作。联席会议内建立定期会商、快速反应和信息共享三项工作机制,提升协同配合水平。

(五)强化宣传引导

设计制作《知识产权矩阵构建与保护指引手册》,围绕企业日常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与需求设计了12个故事情节,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矩阵构建的务实指导。

三、取得成效

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矩阵,有效激发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热情,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效力。以豪士(福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士公司)为例,豪士公司围绕“豪士”品牌及核心产品构建了涵盖44件专利、36件商标、14件作品版权的知识产权矩阵。在知识产权矩阵的保护下,豪士公司有效证明了相关知识产权的在先使用,申请并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他近似商标的无效宣告裁定。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矩阵,可以有效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抄袭,帮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维护和扩大市场份额。

泉州市用水报装服务化零为整跑出“智能加速度”

一、背景情况

供水业务原本需要现场签订合同,存在线上途径签订主体不明确难以推广运用和线下反复奔波、纸质材料报送繁琐等问题。泉州努力靠前服务用户,删繁就简、提速增效,全力建设电子签章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及实名认证等系统,明确主体签订资格,用户通过手机端即可享受从提交资料、签订合同到审批受理全过程在线办理,将业务从只能现场办理转为线上线下多渠道通办,助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率先在全国供水行业内推动电子签章系统广泛应用

实现办水信息在线确认、满意度在线评价,办理环节全流程公开,最大限度减少了用户办理时间和人力成本,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二)成立获得用水服务中心发力提升服务质效

以深化用水报装改革为重点,以提升用户用水报装便捷度、满意度为目标,积极打造以用户为关注焦点的服务体系。成立获得用水服务中心,打造快速接水法,由营商服务经理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对接,提供全流程“零跑腿”的帮代办服务,彻底解决用户的“烦心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小微型简易低风险项目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打造一窗式联审、一件事联办、联合验收的创新模式。

(三)统筹供水管网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快实施管网建设和提质改造,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及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及改造给水管道约30公里,完成投资4886万元。加快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实施台商投资区、丰州片区及清源社区管网改造工程,新增用水户近1万户,惠及群众约20万人。

三、取得成效

泉州自来水电子签章系统与全国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相融合,在服务渠道、身份认证、业务数据等方面共享互通,具有集约化、标准化、安全可靠、面向应用的特点,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高效智能、实现便民利企的重要工具,仅2021年上半年受理28000多件,减少用户上门两万余次,参加全国供水协会经典案例评选,被列为创新工作标杆。例如:今年8月27日,福建馥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林东润先生拨通泉水司热线“968812”申请用水报装。当天,供水营商服务经理登记林先生联系方式,告知需准备的相关报装资料,并预约上门勘察具体时间。8月30日,营商专员按照预约时间准时到场勘察绘制施工设计图,并引导林先生通过电子签章系统在网上营业厅签订合同。9月1日,施工队进场,9月2日馥稷生物科技便用上了水。

图片

三明市“四张清单”全面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一、背景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三明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着力解决涉企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简单、粗暴、一刀切等问题,坚持以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方式提供优质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政民关系。

二、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四张清单制度”,对市场主体初次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

出台《三明市推行柔性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三明市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在除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领域外,建立柔性执法“四张清单”(即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制度,对市场主体初次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

二是推广运用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充分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和解、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回访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人性化执法方式,引导、督促或鼓励企业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纠正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

三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四新”等各类市场主体健康规范发展

坚持依法编制清单,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前提下积极适用柔性执法。由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统一编制本系统“四张清单”及配套文书,确保全市标准一致,工作不走样、不变形。同时将推行柔性执法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和绩效考核内容,建立督查通报及问责制度,确保柔性执法依法有序推进行,达到实效。

三、取得成效

柔性执法工作开展以来,建立不予处罚事项清单186项、减轻处罚21项、从轻处罚119项、不予行政强制2项,开展说服教育39000多起,行政约谈70次、行政指导80次、行政建议62次,发放行政提示、行政告诫书等5299份,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749起,执法人员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进一步树立,执法方式进一步完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图片

莆田市创新“自己管 网上查”双随机监管机制

一、背景情况

由于各部门的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公示方式不同,分别在不同部门不同网站或系统公开。对需要接受多个部门监管抽查的市场主体,其事前事后很难查询相关的全部抽查监管事项清单。各部门制定的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格式不统一,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术语多,语言表述不够清楚明确等问题,市场主体及监管对象常常难以正确掌握和理解,往往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莆田利用互联网技术,率先开发了“自己管 网上查”双随机监管事项清单导图公示系统,直接将监管要求通过移动端菜单式提供给市场主体,创新“企业照单自己管、部门照单线上线下查”的智慧监管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清单格式实现一站式公开

“自己管 网上查”双随机监管事项清单导图公示系统在莆田市惠民宝、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门户网站、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行,目前公布的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涵盖了全市34个成员单位158个抽查类别498个抽查事项共2300个抽查要点,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监管所有成员单位全覆盖。

(二)统一各部门抽查事项清单的表单格式和结构,实现全业务查询功能

分“所属部门”、“抽查类别”、“抽查事项”、“检查内容及要点”、“检查依据及提醒注意事项”共5个层级,同时要求各部门对“检查依据及提醒注意事项”层级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检查,严格按照“精准、精细、精简”的原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对检查内容及事项进行了改造,尽量避免使用过分专业化术语,将所有检查事项检查要点都转化成可以用“是”或“否”进行判定的标准化事项,方便市场主体对照使用。

(三)提供移动端优先、友好管用的应用场景及使用界面

提供了网页版和手机版两套版本同时上线运行,充分考虑了当下以手机移动端为主的使用习惯,重点关注和优化系统在手机端的展示及查询效果,采用了导图式的分级分页面的链条式的展示形式,做到一目了然。

三、取得成效

莆田市“自己管 网上查”双随机监管事项清单导图公示系统上线后,“莆田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共新增关注人数2万多人,“莆田惠民宝”及市场局官网也新增大量访问查询流量。做到监管部门管什么、市场主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公开、透明。

图片

南平市推出“绿色转型贷”服务实体经济

一、背景情况

为贯彻落实《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实验方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南平市工业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南平市工信局、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南平银保监分局联合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绿色转型贷”信贷产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南平市工业企业绿色转型送“礼”。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选择授信企业,持续抓好跟踪服务工作

1.企业选择精准化。精心筛选一批当年开工或投产的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对预期收益较好的项目,汇总形成项目推介清单。

2.对接服务高效化。承办银行对符合信贷授权授信条件的,在本级范围内原则上在一个星期内办结;对需要政策性担保机构介入的企业和项目,由融资担保公司在收到承办银行报告后的三个工作日内答复确认。

3.后续跟踪持续化。各承办银行市级分行定期报备前期意向企业或项目融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对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由市绿色金融办召集落实。

(二)政银担共同发力,助力企业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1.政府增信扶持。市级财政建立绿色金融增信资金池,为“绿色转型贷”提供增信支持。

2.银行让利支持。承办银行将企业实施转型升级项目预期可享受的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建成达产后节约能耗总量和降低产品单耗产生的间接效益、未来通过用能权交易产生的预期收益等情况纳入对企业的授信评估范畴,给予授权授信审批优惠,并且该产品利率至少比承办银行同期一般公司类贷款利率降低10个BP;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银行在现行各类抵押品的抵押率上限范围内,将抵押率提高5%—10%。

3.担保机构共担风险。融资担保公司对“绿色转型贷”产品优先提供融资担保,年担保费率不高于1%,融资担保公司与承办银行风险承担比例为8:2。

三、取得成效

今年3月,兴业银行南平分行落地南平市首笔“绿色转型贷”1000万元。截至10月末,全市共有20家企业获得“绿色转型贷”,融资金额达5.089亿元。

图片

龙岩市探索“‘掌’上金融‘码’上贷款”数字金融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一、背景情况

龙岩市加快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在拥有150万用户的“e龙岩”政务服务手机APP搭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努力缓解市场主体因缺信息造成的融资难难题,打通市场主体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为推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水平,同步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龙岩依托市属国企,开发上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科技+数据”赋能普惠金融,以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二、主要做法

(一)搭平台,铺设小微贷款“快车道”

一是汇集金融机构。将全市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政府性担保公司、2家保险业金融机构接入平台,上线各类金融产品447项,小微企业可根据产品信息和自身需求,“货比三家”线上选择金融机构和相应融资产品发送融资需求。

二是共享政务信息。针对金融机构办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时缺乏有效信息进行甄别、授信的问题,依托市大数据局汇聚平台,成功归集市场、税务、水务、燃气、“五险一金”、企业奖补(工信)、农业、发改“红黑名单”等17个部门、44大类的实时公共信用数据,通过客户授权的形式推送相关金融机构,免去到政府部门盖章打印各种证明材料和数据信息的环节,金融机构可使用实时大数据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在减少人员聚集、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构建出快速响应金融机构公共信用信息使用需求的通道。

三是扫码快速融资。将平台融资申请界面生成二维码,广泛布置在各银行网点、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小微企业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轻松登录平台,借助“闽政通”全省统一线上身份认证体系快速完成融资申请,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二)建生态,打造服务实体“动力源”

一是专项行动“惠民生”。在平台上线“首贷行动”“创业辅导”“乡村振兴”“外汇服务”“小店经济”五大专项行动专栏,针对不同市场主体采取差异化的精准金融服务。比如,针对个体工商户“贷款难”问题,设置“小店经济”板块,协调省银联公司引入个体工商户通过银联通道的支付流水数据,同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用好工商、自来水、燃气、房产、车辆等公共信用数据为个体工商户综合“画像”,缓解贷款难问题。

二是抵押登记“云办理”。针对抵押类信贷产品抵押手续繁杂、耗时长的问题,金融监管、人行、银保监、大数据、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与各金融机构联动,通过平台与不动产登记审批系统、银行信贷风控模型直连,将不动产抵质押等金融场景“搬上”线上平台,小微企业通过平台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后,无须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到银行网点办理即可,实现抵押类贷款“最多跑一趟”。

三是金融教育赋能。在平台搭建“金融教育”板块,推动线上“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按“小微企业主”“领导干部”“农民工”“妇女”“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七类群体分门别类开展线上金融教育,让各类群体都能快速掌握相关金融知识,懂用、会用、用好平台各类金融产品。

(三)强机制,搭建数字金融“加速器”

一是规范引导督促。出台《关于做好龙岩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对接服务的通知》《关于充分运用“e龙岩”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通知》等文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通过平台获客的融资业务进行审批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缩办贷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审批流程再造。建立限时办理、数据回流、定期通报等制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相关客户经理绩效管理制度,推动银行端依托平台再造信贷办理、审批流程,用好数字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业务信息上链。运用区块链技术,将用户申请、业务受理、信用数据请求、报告查询、业务办结等流程信息上链,通过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等方式,防止政务数据和业务流程信息被篡改,使政务数据运用更安全、可溯源,同时实时掌握银行端业务办理情况。

三、取得成效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与省农行、省建行、省联社等8家金融机构探索数据直连,客户在平台提出相关线上信贷产品申请并授权后,平台将相关实时数据推送给其申请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后台风控模型同步对客户“精准画像”,实现信用类贷款授信“秒批”、客户贷款“一趟不用跑”。截至今年10月28日,平台撮合融资11098笔,授信金额33.05亿元,平均每笔授信29.78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