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吴伟伟 段泓涛
“哞…哞…”4月19日,阳光和煦。在河南省舞钢市庙街乡东营村,隔着圈舍,远处就能听见阵阵牛叫声,走近一看,三十多头牛正低头吃着草料,时不时还向外张望。“牛人”李广辉正在精心呵护着他的这些“宝贝”。“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黄牛个个膘肥体壮,成了走在脱贫路上摇头摆尾的“增富”牛。
今年46岁的李广辉是革命老区舞钢市庙街乡东营村的脱贫户,家有5口人,种田为生。家里两个孩子要上学,父母年龄大了要赡养,可苦于自己手有残疾,出去找活没少受罪遭白眼,一年到头也挣不住啥钱,总是在生活的窘境中辛苦劳作。
正走投无路之际,东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找到李广辉,上门给他介绍扶贫政策,梳理分析当前各种产业发展前景,结合东营村地处山区、草料丰富,建议他在家养牛。
“山里人养牛不外行,一直以来,我手有残疾,干活儿不中,养牛让我看到了希望”。提起当初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鼓励养牛脱贫致富的事儿,李广辉记忆犹新。
就这样,一向不服输的李广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步不回头走上了养牛脱贫致富的路子。
2017年,李广辉向亲戚朋友借款2万元,购买了两头母牛,生下牛犊养几个月,把公牛卖掉用于偿还借款,留着母牛自己养。由于肯吃苦、勤钻研,李广辉慢慢摸索出养牛的一些门道道。2018年村两委和住村工作队又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李广辉养牛 “如虎添翼”,干劲更足了。这一年他又购买了7头牛,以养代卖。到年底算一算,李广辉脱贫了。
“致富不忘众乡邻,小康路上大步奔”。如今的李广辉靠勤快和吃苦,养牛场已经存栏近40头牛,成了远近有名的“牛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里其他贫困户也念起了养牛“致富经”:贫困户徐海广养了5头牛;贫困户司万忠养了3头牛…。李广辉的养牛场还“认”了2名贫困群众“亲戚”加入,每天收入30-50元。
“要不是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好,再加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加力支持,我想都不敢想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李光辉提起这些,眼里满是感激的目光。下一步,李广辉正盘算着再盖一个牛舍,把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把技术传好,把日子过好,把疫情耽误的功夫抢回来,和大家牛牛相助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