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力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化转型也成为融资担保行业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金融时报》记者在对多家融资担保公司的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融资担保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速,各家公司从风控和业务环节切入,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智能风控技术应用,使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加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
提高服务效率 解决行业痛点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是融资担保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举措。
“传统的融资申请手续复杂、尽调困难、沟通成本高,面对大量小微和‘三农’客户的融资需求,公司现有服务能力十分有限。”宁德市国有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融资再担保”)相关负责人直言,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融资难题,就必须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汇聚更多行业数据,将尽调从线下移至线上,最大限度提高申请和审批时效。
据了解,浙江省衢州市信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聚焦信保业务开展中业务办理缓慢、流程冗杂拖沓、产品定位偏差、风险高位运行等痛点难点,以“小切口、大场景、快应用”为设计理念,创新打造了“智慧担保”系统,打破业务受理、经办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业务平均办理时间较数字化改革之前有效压减68%。
融资担保行业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己任,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行业共识。
上述宁德融资再担保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信息,融资担保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将会不断加强,银企担三方合作有望更和谐持久。
有机构呼吁,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从工商、税务、公检法、社保、供水、供电等部门有效归集企业经营信息,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促进与融资担保机构的信息共享,满足小微企业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
搭建特色平台 加强数字化风控
业内人士坦言,部分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存在自身实力不强、内部管理机制不够成熟、财务核算不够规范、抵押物担保物不足等问题,因此担保风险高、企业获贷难情况依然存在。
在外部复杂环境的冲击下,作为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融资担保行业,机构的融资担保服务能力、风控能力都将面临巨大考验。如何在保证风控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担保服务,是业务开展面临的难点,也是融资担保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须重点关注的领域。
今年1月,银保监会在《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体系”,强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各类风险管理系统,将数字化风控工具嵌入业务流程,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融资担保公司持续探索,已逐步搭建起符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智能化风险管理平台。
据上海杨浦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公司盈利能力有限,可投入资源不多,目前,我们初步建立起网上风控系统,以便更好地把握关键风控节点。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升级建设智能风控系统。”
重庆市南川区宏耀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也借助数字化工具,建立和产品、业务复杂程度、经营规模、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监控、计量和评估,并实现同类业务、同类客户相关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
创新担保产品 形成增长新引擎
不仅是风控层面,在业务层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也能助力融资担保公司以多样化、高质效的产品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受访的多家融资担保公司均强调了科技创新、科技赋能的重要性。围绕业务线上化、系统数字化,不断创新担保产品,提升担保服务效率,形成增长新引擎。
江西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担保业务由传统业务向标准化、信用化、批量化、线上化转变。2021年以来,创新“善担贷”“银担经营快贷”“财园信贷通”等线上产品,积极推广“国担快贷”等产品。2022年1至6月,其通过线上担保业务为4.63万客户提供了131.11亿元担保贷款。此外,推动实现再担保业务系统在江西全省推广使用,并开展直保SaaS系统全国首轮试点。
宁德融资再担保启用了担保云系统,依托担保云平台开发更多普惠业务产品,利用担保云平台“信用信息数据库+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借助政银担企四方优势推出针对产业的纯信用线上特色产品。
据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积极布局“智慧担保”新平台,目前,已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内部搭建形成“兴农云”数据平台、担保业务管理、资产保全、智慧党建、资金管理、OA一期等20余个信息系统。据悉,其“智慧担保”平台建设项目已基本落地,集团管控数字化覆盖率达到95%,基础业务过程标准化达100%,基础设施上云率达80%以上。科技赋能主营业务成效明显,累计为企业节约投标保证金约20亿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