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通报了2020年四川省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共评选出29个优秀开发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中评分排名前2位的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中评分排名前2位的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评分排名第1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考核为优秀;省级开发区中评分排名在成都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本市内和其他区域前20%的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都锦江工业园区等24个开发区考核为优秀。
近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走进全省优秀开发区”系列活动,通过举行本次活动,大力宣传推广优秀开发区好经验和好做法,希望号召更多省内开发区向优秀开发区学习、取经,进一步营造创先争优、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成都经开区:营商环境由拼“硬环境”向拼“软环境”转变
8月20日13时52分,成都市和聚通达有限公司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成都经开区”)登记窗口申请企业登记,工作人员3分钟完成受理,15分钟完成资料审核及录入,2分钟完成营业执照打印;税务登记和印章刻制同步进行,用时28分钟就完成税务登记,并将全套印章交到企业手中。全流程办理时间从以前至少一星期到现在仅用时48分钟,成都经开区的营商环境跑出了“加速度”。
据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经开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今后的城市竞争不再是单一的政策和要素比拼,而是营商环境的竞赛,营商环境也由过去拼“硬环境”转为拼“软环境”。
为优化营商环境,成都经开区以“满分服务龙泉驿,企业开办驿路通”为主题,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搭建“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的成都经开区政企交流互动平台,提供全流程“管家式”企业信息服务,线上线下破解企业服务难题;同时,改革创新审批工作,利用“无人机+数字孪生”,创新智慧审批形式,扎实推进“不见面”审批;在交通物流方面,积极拓宽航空、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建成龙泉物流中心、成都公路口岸、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中心,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如今,良好的服务环境,已成为成都经开区开放合作的靓丽名片,成都经开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高度认可。
2009年5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于成都经开区成立,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作为第一汽车集团在西南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汽-大众采用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已建成国内领先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成都分公司在JETTA(捷达)品牌的导入以及在全新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以下简称“MQB”)的升级改造中修建完成了全新的现代化、智能化的焊装车间,用于捷达产品的专线生产,另外,还对生产线进行了MQB平台的提档升级改造。未来,一汽-大众将积极开展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加快推动移动出行相关业务。
据了解,汽车产业是成都经开区主导产业,区内现聚集大众、丰田、沃尔沃、神龙、吉利等整车企业11家,一汽大众发动机、博世底盘、豪能科技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300余家,美国德尔福、法国佛吉亚、威马(全球研发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27家,落户吉利高原、中植一客、沃尔沃跑诗达、华为、西门子、大华等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每天有4000多辆汽车从成都经开区产出,销往全球。
与此同时,成都经开区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汽车+新经济”创新产业园为承载,大力发展“汽车+新经济”,大力引进培育一汽惠迪、鼎研易电易行、西门子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工程中心等项目,推动“汽车+绿色经济”“汽车+智能经济”“汽车+共享经济”等融合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互联网+”等新技术赋能汽车产业。
绵阳高新区:产业高端,集群优势突出
位于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绵阳高新区”)的长虹智慧显示工厂依托“5G+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产业数字化、管理信息化,2015年入选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2020年1月中旬,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在长虹智慧显示工厂投产,该生产线通过研发、采购、计划、制造、销售、物流、售后等核心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计划、工艺、采购、物料与成品、制造生产全流程与底层工业设备控制系统集成。
据介绍,该项目生产线是行业首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线,在中国家电行业率先实现了大规模个人化定制服务,是目前亚洲最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
产业高端、集群优势突出,是绵阳高新区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绵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区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54.8亿元,产业集中度达88.7%;“两新”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6%;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总数达到10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068户,占全市的18.4%;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7亿元,其中税收11.3亿元,占比达到87.8%。
目前,绵阳高新区壮大创新产业规模,加快推进5G、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4大创新产业高端发展、跨越发展,落实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绵阳京东方产能和良品率稳步提升,长虹位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7位,安和精密、九洲线缆、经纬达科技3户企业成功入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以京东方、长虹两个“百亿级”企业为主导,安和精密、九洲线缆等14户4亿元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新型显示产业产值26.4亿元,全区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
绵竹高新区:传统支柱产业向绿色化转型
落户在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绵竹高新区”)的润格生物是一家从事生物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酵母培养物及核心料研发和生产的公司,但其前身却是一家磷化工龙头企业。
据了解,磷化工产业曾是绵竹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2017年环保整治,绵竹市封闭了磷矿井口,所有矿山停产,绵竹市磷化工产业也受到打击。
绵竹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复苏振兴传统产业,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转型升级,优化磷化工产业结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退出进程,鼓励磷化工龙头企业升级转型,实现传统支柱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大幅转变。
与此同时,深化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拓展磷石膏综合利用途径,实现磷石膏的产销平衡,从而实现绿色发展。
近年来,绵竹高新区坚持以质制胜,摆脱速度情结,引进一批以六方钰成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企业,培育一批以瑞驰拓维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像润格生物一样的“科创团队”+“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创新转型企业,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质量园区发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企业更好发展,绵竹高新区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大幅转变。该负责人解释说,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李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