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施甸姚关野鸭湖进入深秋,残荷萧瑟,农家人传统的水上赚钱模式已经关闭,开始张罗水面下的生意。针对荷田虾美鱼肥的现状,经营者杨建聪巧借野鸭湖特有的残荷、鱼虾资源,在传统经营模式上推陈出新,开展荷田垂钓。自实施以来,荷田垂钓吸引了众多的垂钓者慕名而来。
走进野鸭湖路口,迎面摆放着一块温馨提示:“开放钓鱼30元一杆,钓到的鱼自己带走”。这就是杨建聪吆喝的广告,顺着荷田中间一路往里走,随处可见钓鱼人,散布在荷田的各个角落。他们手执钓竿,身旁摆放着工具包和诱饵,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水面上的动静,完全忘却时间,把身心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大有几分“路人过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境界。他们一坐就是半晌,一钓就是一天,尽情地享受着荷田里的芬芳,在深秋季节,融入残荷、白鹭、落霞,构成一幅野鸭湖畔“秋钓落霞飞”的优美画卷。荷田鱼大多为本地鲫鱼,通常吃荷田里的微生物和杂草,个头不大,肉质劲道,自带荷叶清香,味美价廉,是当地公认的生态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据钓鱼人尹成鹏介绍,自开钓以来,他每天都来这里钓上半天,每次钓上五六斤就走,吃不完的就送亲戚朋友,也可以用10元钱一市斤的价格卖到附近餐馆。大多数到这里垂钓的钓鱼爱好者,吃和买卖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享受在野鸭湖特有的秋意里过一把钓鱼的瘾。
据了解,姚关镇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结合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村创业者保驾护航,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力给予政策扶持,延伸野鸭湖资源辐射,为老百姓抓牢片区荷田经济。通过旅游带动,打造多元化赚钱路子:水面观光旅游经济得来第一份收入,采摘荷花、莲蓬、荷叶得来第二份收入,水面下养殖小龙虾和小鱼得来第三份收入。在坐拥“一份田,几份收入”的基础上,杨建聪又让自己的产业进一步延伸,多了一份“钓鱼”的收入。
“现在每天大约有二三十人来这里钓鱼,每天的收入八百元左右,对于经营者和钓鱼人,这是彼此双赢的买卖,这是变着戏法在卖鱼。这样持续经营了一个多月,很大程度地解决了产品积压。到冬季清理荷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大量的荷田鱼相对过剩的局面。”杨建聪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起了致富经。
拿鱼模式由原来一家人“捕”,到众人参与进来“钓”,杨建聪走出了“不用下田就可以坐着赚钱”的路子,既实现个人经济效益的叠加,又让秋天的荷田再度焕发出人文生机。面对荷田经济的丰收,杨建聪感激的说:“没有祖国的绿水青山,就没有我们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我将一如既地往带领着家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摸索,开发出更多的资源,实现荷田经济‘月月有产品,天天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