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锻炼内容指导要点_优质晨间锻炼分享经验_晨间锻炼思考与困惑

摘 要

课程作为施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民间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教育价值。它不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兼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特点。幼儿通过学习民间童谣,不仅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

民间童谣;幼儿园课程;教育价值;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可是现在大多数的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被各种补习班所充斥,这些课程都是以网络、电视媒体等媒介为伴,非常缺少民族文化教育。民间童谣源于生活和自然,内容广泛,涵盖了思想、文化、情感与道德内容,包含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可见,感受民间的、民族的艺术也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指向。由此我们在园本课程开发和利用中,以民间童谣作为侧重点,根据本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心理特征、年龄特点,整理筛选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幼儿正面发展的民间童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民间童谣语言浅显易懂,富有节奏感,非常切合幼儿的口味,容易深入幼儿的心灵,所以将民间童谣融于幼儿园课程,不仅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体验,同时促进了幼儿认知和情感的良好发展,并且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心愿。

一、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

著名儿童学家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民间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通俗易懂、兼富艺术性和趣味性,对幼儿有独特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同时民间童谣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反映出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轨迹,童谣内容都是幼儿的审美和认知能力所能达到的,易为幼儿所接受。

1.智力教育价值

童谣运用的语言通常是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它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用好玩的故事串联起来,编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谣。如《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此童谣简单易懂,巧妙地把数学融入到文学之中,使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之中学习数学,既在幼儿的脑中留下了对数字的印象,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开发了智力。

2.文化教育价值

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面薄弱,许多生活经验无法理解,更加无法直接接受许多知识文化。民间童谣涉及的文化内容十分宽广,不仅融合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含了本地的特色习俗,大众的日常生活,农民的农事经验等等,并且童谣大都采用简单的句式,押韵的语言,幼儿有兴趣而且容易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萝卜开花接牡丹,油菜开花黄似金,萝卜开花白似银,草籽开花满天星,大豆开花黑良心,蚕豆开花齐头形,小麦开花摇铃铃,蒲子开花夜新鲜,扁豆开花九莲灯。”用本地方言念出来,更生动有趣,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民间童谣中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

3.技能教育价值

幼儿肢体动作精细化,有利于幼儿小脑及脑神经的发育,有利于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有些民间童谣不仅仅是可以说唱,还可以加上动作,与同伴一起玩,使之变成富有童趣的游戏。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某种技能。如:《炒蚕豆》:炒蚕豆,炒豌豆,劈裂巴啦翻跟斗。这首民间童谣通过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游戏,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

(一)如何选择民间童谣

民间童谣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是一个较为庞杂的系统,其间精芜并存。我们应当从浩如烟海的民间童谣中依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有利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民间童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选择。

1.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民间童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对于虚拟象征的事物感知不明显,对于小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对于小班幼儿,着重选择了描述小动物的民间童谣。如《大螃蟹》这首童谣语言简单生动,短短几句将大螃蟹描述得栩栩如生,易于孩子表现,理解。还有《大公鸡》,《红金鱼》,《小白兔》这些已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流传广泛的民间童谣,我们将其融入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之中,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民间童谣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考虑到了幼儿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如小班孩子理解能力弱,喜欢重复,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短小易记,形象性强的一些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中班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小班幼儿都有所发展,我们选择了一些有助于他们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发展的一些民间童谣如《十姐妹》,《属相歌》;大班幼儿注意力更易集中,理解能力也较强,我们选择了一些绕口令、谜语式的民间童谣,如《爷爷打狗》,《屋里点个灯》等以此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更好发展。

3.根据教育需要选择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民间童谣

民间童谣虽然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产物,但是其中不乏一些远离新时代,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去除了那些不利于幼儿学习的童谣。如《拉一拉,吊一吊》虽然充满了动感,富有游戏性,但是其言语粗俗,不适宜幼儿的学习。

(二)开展民间童谣教学的方式

1.融于各领域教学活动之中

(1)将民间童谣渗透于音乐活动中。幼儿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将轻松活泼的音乐与童谣相结合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们将童谣作为歌词,配以幼儿熟悉的歌曲,用摇鼓,响铃等为伴奏来进行童谣教学。如将《新年到》配以快板,使其节奏更欢快,让幼儿边说边跳。幼儿不仅学会了童谣,还满足了参与和表演的欲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

(2)将民间童谣渗透于数学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抽象的数字较难理解。运用民间童谣进行数学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幼儿需要认识5以内的数字,我们通过《五指歌》,让幼儿在念童谣的同时轻松地掌握了数序。

(3)将民间童谣渗透于体育活动中,使“童谣游戏化,游戏童谣化,体育游戏化,游戏体育化”。如民间游戏切西瓜中,幼儿边说童谣“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说完切到谁,两边的孩子就在反方向赛跑,输的就要表演节目。就在一次次游戏中,幼儿不仅学会了童谣,也得到了锻炼。

2.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将民间童谣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相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情心,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如幼儿在餐后时,人数不稳定,易造成混乱的现象。对此,我们让幼儿开展一些短小、相对安静、动作不大的民间童谣游戏,如“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这种童谣不仅不受人数的限制,而且语言简单精炼,同时还减少了幼儿相互等待的矛盾,使环节过渡宽松自然。再如,吃水果下午餐的时候,我们带领幼儿一起念《李小多分果果》,让幼儿学会谦让与分享,这种童谣的教育形式比单纯的说教起到的效果要好的多,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

感性的观察是思维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首要途径”。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加入民间童谣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去感受美、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同时激发幼儿要说,想说,会说,敢说童谣的兴趣。我们在走廊过道里和班级的墙壁上装饰了民间童谣内容的图片;在区角活动中融入民间童谣的游戏;在园阅览室或各班的童谣表演区、童谣欣赏区投放与童谣相关的材料,让幼儿随时看、玩、说、演;在幼儿园播放入园音乐、起床音乐、离园音乐时,寻找合适的民间童谣进行播放;在晨间活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听说童谣。通过丰富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

4.发挥家园合作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除了与老师,同伴相处,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长,所以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我们在实践中邀请了家长搜集更多的民间童谣的资料,跟幼儿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有趣的、有教育价值的民间童谣,和幼儿一起感受童谣中的美感。

民间童谣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好的民间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我们把民间童谣融合到幼儿园课程中去,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让民间童谣进驻幼儿的心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