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防治黄沙鳖病害技术

摘要:利用中草药成份中含有的清热、解毒、抑菌、杀菌、抗病毒等功效,组成中草药配方,经试验,筛选出几组中草药配方防治黄沙鳖腐皮病、红脖子病、腮腺病等主要疾病,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黄沙鳖;中草药 ;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51-03

近年来,广西黄沙鳖养殖业持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但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水质污染、种质退化等诸多原因,养殖生产中病害频发,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调查结果来看,广西黄沙鳖养殖生产发生病害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常见的疫病主要有腐皮病、红脖子病、腮腺炎病等,其中腮腺炎病传染性极强,一塘的鳖,如果有几只感染了腮腺炎不及时有效治疗,一个星期内就会发生感染死亡现象,甚至一个月内全塘鳖感染死亡。这种病在养殖鳖中属于毁灭性的疾病。

以往养殖户在防治这些疾病时大多都是使用化学抗生素药物(如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有的养殖户还使用违禁药物(如孔雀石绿、毒杀芬、呋喃丹等),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使用中草药防治鳖病,不仅来源方便,且成本低,无残留无污染,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要求。医学实践证明中草药比如青蒿根、板蓝根、蒲公英、地丁、鱼腥草、穿心莲、大黄、黄芩、黄柏、金银花、苦参、五倍子、蛇床子、马齿苋等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杀菌、杀虫、抗病毒等功效。针对鳖病害发生病因、病症和病原体以及发病特点,根据各种中草药的药理药效和配伍,笔者和养鳖专业户合作共同试验、筛选出几组中草药合成配方和使用方法来防治鳖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在生产实践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中草药防治黄沙鳖腐皮病

1.1病因及症状

黄沙鳖养殖中最常见的病,也是最容易感染的疾病。据报道该类病由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无色杆菌三种细菌共同感染引起。引起原因有养殖水质变坏、病原体传染等。主要症状是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坏死形成溃疡,严重者背部骨骼露出,四肢烂掉,鳖爪脱落。鳖体缺乏维生素会加重第3期陈福才:中草药防治黄沙鳖病害技术病情。此病病程很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鳖病能长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颈部感染和病情严重的,大部分在短期内死亡。

1.2防治方法

方法一:按每667m2深1.5m的水面用青蒿根10kg、五倍子0.5kg、穿心连1kg、黄芩0.75kg、黄柏05kg、金银花5kg、蛇床子0.5kg、苦参0.5kg、地丁0.5kg、蒲公英0.5kg、十大功劳0.5kg等中草药煮水全塘泼洒。预防:每年的4―12月份每月泼洒1次。治疗:每隔3d泼1次,连续泼一个星期。

方法二:在50kg饵料中加入:板蓝根50g、穿心莲20g、鱼腥草50g、金银花50g、黄芩20g、黄柏20g、蛇床子20g、马齿苋20g。预防:每年的4―12月份每月添加喂一次。治疗:每天1次,连续喂5次。

以上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防治黄沙鳖的腐皮病和疖疮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2中草药防治黄沙鳖红脖子病(大脖子病)

2.1病因及症状

据报道,该病由嗜水产气单细胞菌和杆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是:病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的造成失明,舌尖、口鼻出血。经解剖可见病鳖的口腔、食管、胃、肠的黏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皮呈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病灶;胆囊肿大,脾肿大。其中口腔黏膜呈弥漫性出血的占80%,胃肠黏膜出血的也较多见。患病的鳖反应迟钝、不吃食、身体消瘦、运动缓慢,大多在上午上岸晒背时死亡。在南宁每年4―10月流行此病。死亡率在80%以上。

2.2防治方法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针对该病的流行情况,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类似病害时使用下面两种方法来处理,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方法一:按每667m2深1.5m的水面用黄芩1.5kg、黄柏1.5kg、穿心1kg、蛇床子1kg、十大功劳1kg、苦参0.5kg、银花5kg、地丁1kg、蒲公英1kg,煮水全池泼洒。预防:每年的4―12月份每月泼洒1次。治疗:每隔3d泼1次,连续泼一个星期。

方法二:在50kg饵料中加入穿心莲20g、鱼腥草50g、金银花50g、大黄20g、马齿苋20g、苦参20g。预防:每年的4―12月份每月添加喂1次。治疗:每3d 1次,连续喂5次。

3中草药防治鳖腮腺炎病

3.1病因及症状

有专家认为,腮腺炎是有特殊的β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但还未见到从鳖腮腺分离出该病毒的报道。这种病传染性及强,一塘的鳖,如果有几只感染了鳃腺炎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一个星期内就会发生死亡现象,甚至一个月内全部感染死亡。这种病在养殖鳖中属于最毁灭性的疾病。

患病鳖的主要症状为:颈部异常肿大,但不发红,后肢窝隆起乃至全身浮肿,眼睛呈白浊状甚至失明。有人将该病分为3种: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种都有上述症状,但各有特点。出血型是鳖的底板、四肢尾部有赤斑,并有口鼻出血,解剖检查见到鳃状组织有纤毛状突起,充血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发炎充血,肝脏出血肿大为'花肝',肠道内充满成团的血液,同时腹腔严重积水。失血型症状为底板、四肢尾部无赤斑,解剖见到腮腺的纤毛突起,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肝脏土黄色,质脆易碎,活体解剖无血流出,肌肉和底板苍白无色。混合型症状为鳃组织发红,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腹腔充满血水,肌肉和底板呈纸白无色。患三种病的活动能力由出血、混合、失血型依次减弱,加之解剖检查和症状有前后相关的发展过程,故认为这三种类型是腮腺炎病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晚期。患病的鳖因水肿导致行动迟钝,常伸长头颈,最后衰竭而死。

3.2防治方法

在养殖生产中遇到此病采用如下方法处理,均收到显著效果:

方法一:用20/L的大青叶溶液加40/L的板蓝根水溶液煎剂,连续浸泡7d,不换水,效果较好。

方法二:对病重的鳖,注射复方大青叶和板蓝根注射液,按每千克鳖重注射2ml,每天2针,然后将其浸入60/L的大青叶、板蓝根混合液中,一般5d基本可以痊愈。

方法三:按水深1.5m每667m2用五倍子1kg、青稿根20kg、板蓝根1kg、蒲公英1kg、穿心莲0.5kg、鱼腥草0.5kg、金银花1.5kg、马齿芡0.5kg、大黄0.5kg,煮水全池泼洒。预防:每年的4―12月份每月泼洒1次。治疗:每隔3d泼一次,连续泼一个星期。

方法四:在50kg饵料中加入:五倍子20g、板蓝根20g、蒲公英20g、穿心莲20g、鱼腥草20g、马齿芡20g、大黄20g,预防:每年的4―12月份每月添加喂一次。治疗:每3d1次,连续喂5次。

参考文献:

[1] 陈世锋,黄斌,赵万鹏,等.中草药防治鳖暴发性传染病[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2):236―238.

[2] 赵忠添,陈志玲,何为.黄沙鳖庭院标准化仿生态养殖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20―32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