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曙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属于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突泉县曙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西南部的突泉县太平乡,园区所在的突泉县是中国“白羽肉鸡之乡”、“中国瓜菜之乡”,处于“全世界三大黄金玉米产业带”腹地,是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县 。北部与乌兰浩特市相邻,西北部与科右前旗交界,南部、西南部与科右中旗接壤,东部与吉林省洮南市毗邻。园区总规划面积3万亩,分为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示范区以安达牧业、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43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为带动,以“一心”、“一带”、“两基地”,构架起现代商贸商务中心、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带和以曙光园区为核心区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循环农业基地以及温室大棚、杂粮和饲草料绿色基地。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律,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意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农业功能向文化、休闲、娱乐、生态等多功能拓展,进一步催化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促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休闲运动、农产品变商品、礼品变成文创品,以消费拉动产业和经济结构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
突泉县通过一二三产高度融合这样一种多业态复合型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真正将园区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样板,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突泉县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示范园总面积3万亩,计划投资36亿元,分为综合服务区、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四大功能区。重点着力打造规模宏大、产业链条完备、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投资平台。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编制完成园区整体规划,划分为综合服务区、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四个功能区。
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中心、肉羊改良中心、电子交易平台,曙光楼综合服务平台、天响公司、田成公司、牤牛海农牧科技公司综合服务楼均完成主体工程,园区古典式大门相继完工。
养殖区:肉牛产业园以绿丰泉、天泉奶牛为引领,相继建设的万头种牛和10万头肉牛养殖场主体完工,已经完成所有圈舍建设,安格斯牛存栏11000头,年吞吐5万头牛的交易市场开工建设,年屠宰3万头肉牛30万只肉羊屠宰厂8月份将竣工投产、完成全日粮饲料配比加工车间8000平方米,建设青储窖10栋、总容积30万立方米,10000头安格斯种牛已经产犊牛,华邦公司饲料厂建成投产,年出栏1000万只的高标准自动化白羽肉鸡养殖场投产运营,吉星公司等肉鸡养殖小区建成鸡舍69栋,阿妈牧场公司、英歌天兆公司、吉源畜牧公司共建成猪舍78栋,3.4万口种猪投产运营年产优质种猪和仔猪60万口,年出栏育肥猪15万口。
种植区,天响农业、蓝萌合作社、聚美恒果建成温室大棚700栋,年产反季节果蔬7000吨。建成育苗中心7栋、年育苗能力600万株;聚美恒果休闲农业采摘园、旅游观光园建成投产,成为临近旗县市采摘休闲娱乐的上好场所。
园区已经完成投资23亿元,基础配套日趋健全,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园区道路13.6公里、输电线路16公里,新建和迁移光纤通讯线路6公里,移动发射塔一座,打井65眼,平整场地和绿化带3000亩,绿化300亩,栽植苗木15万棵。
绿丰泉、阿妈牧场、英歌天兆、安达牧业、天响农业、聚美恒果等41家企业及合作社相继入驻。
一、产业园建设成效
园区经过3年来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共同努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三次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利益联结共享、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成效凸显。
(一)新型经营主体和品牌建设稳中有升
突泉县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其中5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盟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843家;认证商标320枚,其中农副产品商标291枚、工业类产品商标29枚。有35家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商标,其中省级著名商标4个、农产品商标已经拥有产品并且已经上市的产品商标有29枚,自治区名优特产品商标5枚、原产地和地理标识认证2个、有机基地认证3个类别9个产品、认证面积11.2万亩。
(二)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升
种植业类企业年产蔬菜可达12.4万吨,水果0.4万吨;年产杂粮杂豆产品6.8万吨100万箱,有机大米50万箱,葵花油500吨2万箱;酒类加工企业:年产葡萄酒4000吨15.2万箱;白酒3000吨15万箱;屠宰加工类企业年屠宰生猪6万头2万吨;肉鸡屠宰3000万只7.8万吨;特色加工类年产草编工艺品200万把;粉类加工类年产马铃薯粉条20万箱;紫皮蒜年产23万箱;豆瓣酱年产11.2万箱。整个园区年创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三)创新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自2018年我县全力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以来,我县自主形成了发展“一县一业”的牛产业,截止2022年8月累计投放牧业再造突泉贷款14.4亿元,牛存栏为25.11万头(包括出栏69584头、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2.15亿元以上、实现利润5.7亿元以上),实现户均存栏4.08头、人均1.55头,50头以上养殖户239户,目前安格斯高端牛存栏4.55万头、奶牛存栏10898头、日产鲜奶110吨。带动农户11800户29500人受益,年带动农户增收13030元,其中带动贫困户3001户、5995人、户均年增收11236元。(四)建成一个农旅结合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一是带动当地农民参与旅游、展会、民宿等项目,带动就业2000人、参与旅游展会、民宿就业120人。二是通过电子商务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当地农民收入30%。三是示范园内农事体验、旅游商品开发,农家乐、民俗文化展示(演绎)、文化商品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安格斯牛特色小镇等,农事体验场地10个、旅游商品120种、农家乐59家、民俗文化体验馆2个。
(五)产业融合发展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紧密结合
通过创建,相继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产业融合示范区,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产业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构建起了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突泉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将以“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为中心,已经形成了辐射全县74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8个运营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6万亩农作物种植基地、213万亩草牧场、50万口生猪、30万头肉牛、5万头肉驴、3万头奶牛、150万只肉羊5大家畜养殖基地和3000万只白羽肉鸡养殖基地300万只芦花鸡养殖基地;1.7万亩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辐射全县24万农民其中贫困人口24640人;辐射肉鸡、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蔬菜、杂粮杂豆六大主导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二、产业园创建做法
(一)园区硬件基础设施根深稳固
突泉县曙光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占地2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引进企业4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盟市级龙头企业6家,完成水电路基础工程设施:硬化道路56公里、自来水5公里、地下排污管道8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完成高压线路30千米、绿化面积1500亩、打造曙光花海500亩;完成2900平方米的农畜产品交易平台1个、完成2400平方米的园区综合服务楼1个。
(二)确立生态绿色、高质高效、城乡一体、文旅结合、循环发展的经营理念
发展定位于打造“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百万亩产业融合示范区”。依据兴安盟“双百双千”工程,即力争用5年时间,全县肉牛奶牛总量达到33万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种植优质金玉米220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元,重点打造高质高效金玉米产业经济带,依托金玉米产业经济带全力打造全自治区高标准雪花牛高端牛产品养殖加工基地,进而实现为牧而农、农牧循环,农畜产品深加工和城乡现代农旅为一体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兴安盟金玉米雪花牛生态农牧业示范区”。
(三)促进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雪花牛生态养殖示范区蒸蒸日上。完成建设10万头肉牛育肥基地、万头安格斯种牛繁育基地、万头荷斯坦奶牛繁育基地个1个,现有牛50头-200头之间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239家,目前示范区肉奶牛存栏25.11万头,累计出栏69584头,其中:安格斯牛4.55万头(能繁母牛3.31万头)、西门塔尔肉乳兼用型肉牛18.07万头(能繁母牛11.88万头)、本地牛和鲁西黄牛等存栏0.49万头(能繁母牛0.29万头)、荷斯坦黑白花优质奶牛0.62万头。奶牛存栏1.38万头、日产鲜奶110吨以上;牛养殖总户数为1.72万户、户覆盖率达到34.33%,实现户均4.08头、人均1.55头,50头以上养殖户239户。300-499头以上的3家、500-999头以上的养殖基地3个(巨兴、东信、金辉)、10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1个,万头以上的2家,已建成兴安盟最大的安格斯牛繁育基地1处。
二是3000万只禽产业示范园区拔地而起。依托安达牧业已经完成9个年出栏肉鸡200万只的高标准自动化肉鸡养殖场,改造完成年出栏10万只的肉鸡养殖场16个,肉鸡出栏3000万只;扩建种禽场养殖规模达到70万头、饲料加工厂达到36万吨、鸡雏孵化厂达到6000万只、肉鸡屠宰能力达到3000万只,冷链物流配套体系建设同步发展。
三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聚美恒果、天响农业、赛银花生态园、曙光花海、南湖游园、青年游园、泉字碑游园、30公里闭合的自行车赛道、等等。观光农业项目火爆运营,旅游驿站、民宿产业方兴未艾。建立了年育苗1000万株的工厂化育苗基地1个、完成建设3个设施农业生态采摘区即3000亩的赛银花设施农业生态采摘区、500亩的聚美恒果采摘区和3000亩的天响农业采摘区,日光温室使用面积达到2300亩;完成蔬菜瓜果初处理车间2个。
四是农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电商企业12家、电商从业人数5000余人,“淘兴安”“品味突泉”等农业电商平台运营良好,线上线下营销火爆。
五是生猪肉羊等生态养殖业蒸蒸日上。完成建设3000口草原黑猪种猪养殖基地、3.7万头种猪繁育基地、2万头育肥猪养殖基地各1个、辐射生猪养殖企业49家存栏10万口;3000只种羊繁育基地1个,肉羊养殖场1738个,肉羊存栏120万只。
六是金玉米产业方兴未艾。以园区为引领,辐射全县东西向覆盖蛟流河两岸的沿线59公里内乡镇、南北覆盖省际大通道两侧沿线51公里内的乡镇村,玉米种植基地面积170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万亩,高标准金玉米生产基地115万亩、饲料金玉米生产基地50万亩、鲜食金玉米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优质高效金玉米120万吨、秸秆120万吨。
七是农畜产品深加工业红红火火:完成建设10万吨全日粮饲料车间、36万吨饲料加工厂、10万吨有机肥厂各1个、完成建设1万吨金玉米面条加工厂2个、年屠宰10万头肉牛5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1个、3000万只肉鸡屠宰以及配套建设的冷链物流链条完整,二产带动明显增强。
(四)不断优化创建环境
突泉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工作,将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列为全县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示范园区管委会,印发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了突泉县一二三产融合试点绩效考评办法,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
(五)产业融合方式创新
突泉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规划建设了“品牌、市场、加工、种养和休闲农业”五大工程和“十八项重点项目”,参与合作的企业43家。以产业融合目标为导向,以指导思想为引领,实现了以点带面、统筹发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各市场经营主体共同进步、共同受益。
三、存在问题
一是示范园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较弱,农畜产品深加工方面不足,加工率不足42%,农畜产品产后利润没有最大化。
二是对大型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不够、贷款门槛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还没有形成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民的意识,示范园大部分企业运营中发现设备老化严重、科技含量不高、产能不足,有待于更新换代。
三是搞好农业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农业的利润小、5年内都见不到利润,需要国家大力扶持。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示范园全部建成需要4年时间,即2019-到2023年建设完成,突泉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突泉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2023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预计整个示范园区总产值达到392亿元。将我县建成东北最大的安格斯牛集散地、内蒙古自治区白羽肉鸡养殖集散地、兴安盟最大的奶源基地、长城以北最具现代化的生猪繁育基地、中国北部边疆绿色生态屏障、中国最大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