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各中小学纷纷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案例。
一、劳动教育缺场地、无载体,“讲劳动、说劳动”问题突出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出力流汗,接受锻炼,劳动实践锻炼重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我们知道“劳”的古体字为(勞),上面是两个火,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寓义为夜间劳作。古体字对我们至少有两点启发:一是劳动教育要身心俱用、手脑协同,既要投入体力又要融入智慧;二是劳动教育要有具体的空间与情境,并在空间和情境所构成的场域中完成一定的劳作任务。这两点启发也可以称为劳动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而如今一部分学校除了有打扫卫生的场地外,并无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劳动,不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不仅有农场,还不时组织学生下乡参加采茶叶、摘桐籽、收小麦等劳动;另外,如今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害怕在实际劳动操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就连春游、秋游已成稀罕事了,哪还有学校敢把学生带出校园劳动呢?所谓的劳动教育就变成了在课堂上“讲劳动”,教师“说劳动”,学生“画劳动”,劳动空载化问题突出。
如何破解劳动无载体这个难题呢?陕西西安浐灞十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浐灞十小位于米家崖廉租房小区旁,周围是密集的居民楼宇。学校生存在“巴掌大”的夹缝中,面积非常小。浐灞十小迎难而上,在班级打造绿植区、多肉区、种植区,在教学楼楼顶为学生创建了农具发展史博览厅,云中篱园,种子墙。建立以“劳动课”为核心,以校内、家庭、社区、假日为主的“一主四翼”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校园-家园-社园”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模式,每年的3月为“篱园春种节”(举行春耕破土仪式)、5月为“枫藤劳动节”、9月为“篱园秋收节”、12月为“春节食记节”(探索春节传统食物文化)。其中开学第一月定为“劳动月”,以“农史了解、农耕体验、农作育人”为劳动教育的理念,以“传统农业”为特色,重构校园学习生活的空间场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观察交流、反思成长。走进学校,种子墙、班级种植区、走廊多肉区,“无土栽培+有土栽培”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语文、美术、英语、音乐等学科教师尝试学科融合,开展写话、绘画、音乐创编、英语沉浸学习等活动,打破学科边界,创新课程形态,促进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了“云中篱园巧融合,一花一木皆课程”。
浐灞十小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可以通过诸如楼顶农场、教学楼内外走廊农场、内外围墙农场、立体农场、教室农场、活动箱组合式农场、社区农场等去解决劳动无载体,缺场所的问题。
二、劳动教育表象化、同质化,“有劳动无教育”问题突出
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有些学校劳动教育仅仅理解为就是让孩子洗洗衣、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出出力流流汗。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究竟应该怎样发挥育人功能、需要哪些理论支撑、如何开展实践指导,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劳动教育当成单纯的劳动技能训练,缺乏劳动价值观的教育,窄化了教育功能。将劳动停留在形式上的“活动一下”,成了劳动观光,偏离了劳动过程、成果及劳动者起码的尊重,虚化了教育实效。将劳动变成了惩罚手段,将劳动与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这种“反劳动教育”违背了劳动教育本身是美好事物的原貌,异化了教育初衷。重视劳动教育,但组织实施较为零散化,不够系统,造成“点”上可圈可点,“面”上明显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淡化了育人功能。在课程整体构建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序安排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在劳动项目的安全性、适切性、差异性、连贯性、渐进性、勾连性上缺乏思考,劳动实践活动呈现出表象化和同质化的现象。
如何破解有劳动无教育这个难题呢?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和田园资源设计开发了包括田园数学、田园诗语、田园科学、田园种植、田园编织、田园STEAM、七彩葫芦等十几门课程在内的田园课程体系,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如“七彩葫芦”课程,设置“植葫芦”“赏葫芦”“画葫芦”“写葫芦”等10个章节,融入了“葫芦架下讲革命英烈故事”“彩绘葫芦学英语”“文玩葫芦学数学”“三只葫芦过黄河学历史”“葫芦文化学诗词”等重要知识内容,在整个课程建设过程中,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组织学生在泡沫箱内种植蔬菜,在缸内种植莲藕、睡莲、甜瓜,在校园操场周围挂上种植桶,桶内种上西红柿、黄瓜,将劳动空间利用到极致。学生自己动手建造环保节水鱼池、冬暖大棚,设计创建田园图形,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尺子测量边长、计算面积、估算产量。通过系列心思巧妙的设计,鼓励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生们的创造力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如利用当地黄河滩的红胶泥,建立能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上课的泥巴大课堂,开设“泥巴课程”,师生亲手挖泥、晾干、翻晒等,制成能够长期存放的泥巴原料,用泥巴捏制出数以千计的作品。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深耕田园课程,让乡村学生享受到别样的幸福劳动教育,体会到乡村劳动教育的精彩。
三、劳动教育无序化、形式化,评价体系不健全问题突出
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缺乏劳动教育评价维度,也没有清晰的劳动评价标准,无法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分析。对学生的劳动评价留于表面,学生只需要有进行多少次的劳动证明,或者甚至把劳动教育理解为拍照证明的形式而已,根据劳动时长或者教师主观印象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这种评价制度导致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只是应付,没有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如何破解劳动素养评价这个难题呢?长沙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长沙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状况评价指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方式、参与主体多元。评价指标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保障机制、学生劳动素养等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及30项评价要点。
评价内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点
学
校
劳
动
教
育
课程
设置
必修课开设
1.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一课时,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
2.学校要对学生每天校外课外劳动时间做出明确规定。
研学活动专题
3.充分利用周边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相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研学中开展主题式劳动教育。
劳动周设立
4.科学设置学年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学科融合
5.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法。
6.结合实际加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发挥劳动教育校园文化等隐性劳动教育功能。
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
7.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启蒙,学会生活自理,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卫生、劳动习惯养成。
8.初中注重劳动知识、技能学习,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性劳动,适当参加生产劳动。
9.普通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并使学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主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情怀。
教学形式
10.根据学生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11.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
12.密切家校合作,注重家务劳动,安排适当的家庭劳动作业。
教学资源
13.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配齐建好劳动教育实践教室,与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合作建设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和所需的耗材,满足劳动教育需要。
教学评价
14.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激励机制与公示、审核制度。
15.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与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与依据。
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
16.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制定劳动教育方案,明确劳动教育机构与人员。
17.根据需要编写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师资保障
18.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齐必要的专任教师。
19.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
20.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学校劳动教育
经费投入
21.学校按照规定科学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安全保障
22.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
23.制定劳动教育操作规范,强化岗位管理,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学生劳动素养
劳动观念
24.有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
25.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知识与技能
26.正确掌握日常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劳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习惯
27.具有自觉、主动劳动的习惯,小学生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主动分担家务劳动。中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主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习惯。
劳动实践
28.参加校内劳动。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校园美化绿化,参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级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参与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动展演。
29.参加校外劳动实践。参与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与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工、学农、公益劳动,自愿服务劳动及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30参加家务劳动。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参与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成功的劳动教育案例,破解劳动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可以使我们的劳动教育更能绽放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