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曙光农场如何用秸秆资源撬动万头乌驴全产业链项目
东北网双鸭山4月6日讯(俞雷 记者 杨军)水青粮肥驴儿美。
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走进龙垦曙光驴业400多米长的驴舍内,感受到的是整洁干净、呼吸自由的生态环境。
2700多头繁育三粉母驴和乌头母驴或是热情地向来访的客人点头致意,或是悠然地低着头啃着脚下的菌床饲料,或是三两一群的“交流聊天”,还有个别开朗的驴儿“吟唱”起高高低低的驴曲,或者干脆来个驴打滚。
这些毛色纯正、体型方正、外形美观、四肢粗壮的驴儿们就是曙光农场推行供给侧改革,瞄准市场需求端,打造万头乌驴全产业链项目,调优扶壮畜牧业的成果。
近年来,这个农场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上科技、增效益”这条主线,唱响供给侧改革主旋律,瞄准了“以牧代销,过腹增值”这一具有潜力的有形市场,把资源优势与生态需求深度融合,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良种扩繁为基础产业,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产业模式,大力发展龙垦曙光万头乌驴全产业链项目,全力打造中国最大乌驴产业基地。
秸秆生金打通资源与种养融合新通道
“没想到,以前让人头疼的玉米秸秆,现在不用费力,就有机车来打包运走,每亩地还能增加收入56元。”曙光农场第二作业站的种植户刘学农说到。
拥有20.5万亩耕地的曙光农场,73.2%的耕地种植旱作农业种植,素有“棒子场”之称,每年产生5.7万吨玉米、大豆秸秆,是一个秸秆资源丰富的小场。
如何把这些“废弃”秸秆转化为“有效能源” ?
为解决焚烧秸秆污染环境问题,曙光农场提出生产清洁化理念,实施生态农业工程,要求由“燃烧”向“清洁利用”转变,由“废弃”向“能源转化”转变,做到变废为宝。
“畜牧业是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的中轴产业,既是农业的延伸又是加工业的资源支撑,只有农畜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种植业增值、畜牧业增效。我们的农业资源禀赋和总量,不容我们躺在耕地上喊发展,更不容我们依赖种植业一条道跑到黑。”去年年底,场长张秀国在农场班子会上提出的见解,迅速得到了农场班子成员的赞同和响应。
要把秸秆利用与畜牧业结合,发展驴、牛这样的食草畜牧业。经科学测定,乌驴胃肠结构以及吸收消化机能,对农作物秸秆的耐受性、适应性,较之牛、羊等食草家畜更强。抓住这一信息,农场决定做大做强龙垦曙光农场乌驴全产业链项目,利用乌驴在饲料上对农作物秸秆的高度适应,把驴产业作为秸秆有效转化渠道和增值载体。
产业向资源靠拢,资源依靠产业增值。农场用秸秆资源撬动了万头乌驴产业项目,2014年成功引进龙垦曙光农场万头乌驴全产业链项目,每年都有近1万吨秸秆回收制作青贮、黄贮饲料,可为农户增加收入140余万元,通过肉驴养殖实现过腹增值达30%。农场力争到2019年,将实现乌驴养殖5万头,每年可消耗秸秆10万吨。
科技支撑打通现代化与畜牧业融合新通道
拖着TMR全混合日粮自动喂食机的拖拉机刚刚开进驴舍,乌驴们就已经在料槽边列队等候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想这2700头母驴产下健康的仔驴,就要让它们吃生物饲料,住生物菌床。这样做一方面成本低廉,另一方面对提高乌驴生长质量和速度很有效果,还不易生病。”龙垦曙光驴业总负责人周毅飞介绍到。
龙垦曙光驴业为构建现代化生态畜牧养殖模式,打造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科学化发展的万头乌驴全产业链,把发展与节能环保需求相融合,通过运用微生物工程技术、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畜牧生态工程技术,实施“过腹生肉”“过腹造肥”工程,改善了乌驴的肠胃有益菌结构,提升了乌驴的健康水平,为发展乌驴产品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
有效推广微生物工程技术的转化应用,目前项目已经完成3.5万平方米基础建设。完成4400平方米钢结构饲草库一座,可容纳1.05万吨干秸秆; 3000平方米全日采光生物有机肥发酵车间,年可发酵生物有机肥1.8万吨; 1万平方米全季节生态驴舍建设。
为实现乌驴繁殖、幼驹保育、妊娠母驴养胎三个生产环节分区管理,今年龙垦曙光驴业将投资3020万元,用于建设500平方米的乌驴遗传工程科技中心一座,建设2000平方米的生物饲料调制车间一处,建设205万平方米妊娠母舍、幼驴保育舍。
在40平方米的“卧室+阳光房”组成的一间母婴室里,技术部马主任指着正在吃奶的幼驴说:“这里的驴宝宝是采用国际水平的生物遗传人工授精技术,具有适合寒地养殖的特点。”在2014年5月,成功繁育了具有骨格均称、遗传稳定和体重大、皮质好、能耐寒等特点的寒地乌驴新品种。
在一系列的科技支撑下,目前龙垦曙光驴业全产业链项目已经拥有21头种公驴,良种基础母驴2700头,新繁青年母驴1700;2017年10月前,可自繁驴驹2650头;2017年实施乐陵基地整体搬迁,新增基础母驴8000头,2017年末,可实现基础母驴存栏1.5万头。
粮头食尾打通生态与产业融合新通道
“壮粮头,强食尾,”是曙光农场创新发展、稳定增长的金钥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扬长避短,是曙光人用好这把金钥匙,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无工不富,无贸不活。要想致富必须走出原字号、初字号,打造深加工产业链条式畜牧产品,勇闯市场!”这是曙光农场党委书记赵德清对万头乌驴全产业链项目提出的发展理念。
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农场发挥秸秆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种养模式,调整种植业结构,转变生产形式,让农作物实现精深加工转变,全力打造乌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争取效益最大化。
龙垦曙光驴业将依托乌驴的药用、肉用、乳用(代乳)价值,打造皮、肉、奶精深加工为工业增值产业。计划2019年,投资1240万,规划建设年加工5至30万张乌驴皮的阿胶生产车间,可年产贡胶等级的手工胶200吨,2020年正式投产乌驴胶产品;投资760万元,规划建设年屠宰5万头商品驴的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可生产冷鲜分割驴肉系列产品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投资570万元,建设鲜驴奶灌装车间。通过两年时间,将现代生物科技示范区链接成“驴皮胶”、“冷鲜肉”、“鲜驴奶”三个资源转化再增值产业,最终实现乌驴全产业链增值。
为把乌驴资源和全产业链项目紧紧锁在曙光农场,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龙垦驴”牌寒地乌驴良种注册和龙垦寒地乌驴地理标识注册工作。
借外力,强内功。曙光农场抢抓市场需求机遇,倾力打造乌驴全产业链项目,在做强做精“秸秆换肉造肥”基础上,深入推进优质驴产品下游产业,商标品牌创建工作,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生产效益,走出一条水青粮肥驴儿美的致富产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