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叶菜、顶花带刺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时下正是蔬菜瓜果大量上市的时节,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让人垂涎欲滴的蔬果香气。

入伏以来,天气持续晴热高温,蔬菜大棚内逼近40摄氏度的温度,更是让人难以忍受。然而,有一个人却一点不觉得难熬,反而干劲十足,他就是沁县段柳乡尧长村的村民郝新林。

7月25日,记者见到郝新林时,他正钻在棚里忙着采摘西红柿。只见成片的西红柿藤延伸近百米,顶部扯着无数根钢丝绳,每一株西红柿都用白色尼龙绳系着,顺着钢丝绳笔直地向上生长,藤蔓上结满了果实,很多已经成熟,郝新林正熟练地摘下放进筐里,热浪扑面而来,汗水如同打开了开关的水龙头一个劲儿地往下淌,湿透的衣服极不舒服地黏在身上,可他丝毫不在意,只是在汗迷了眼时才快速抹一下。

今年59岁的郝新林,从2014年开始试种大棚蔬菜,如今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年纯收入达9万元,是名副其实守着家门口挣钱的致富达人。

郝新林停下手中的活儿,和记者聊起了这几年大棚种植的经历。2014年,他开始跟着长子县坝里村的种植能手学种大棚菜,从作物种类选择、病害防治到日常管理,郝新林事无巨细,还花了2000元租了一个大棚亲自上手试种。“种大棚是个脏活、累活,一年365天基本天天都要在大棚里忙活,需要百分之二百的耐心、精心和细心,尤其是要吃得了苦。”郝新林笑着说。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郝新林鼓捣出了名堂,特别是种出的黄瓜堪称一绝。“为啥我种的黄瓜从藤上摘下就能直接吃?除了从来不用农药喷剂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土质,能够及时根据土壤变化对症下药,以保证黄瓜的甜度和口感。”郝新林很是自豪,他经营黄瓜大棚的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就这样,郝新林整日泡在大棚里。5年来,不管是寒风刺骨还是烈日当头,总能在大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整地、拔草、移栽、掐尖……郝新林乐在其中,也从菜鸟变成了行家里手,经他手的西红柿大棚,一个棚一年的产量就可达15000斤。

慢慢地,从2个大棚到10个大棚,从黄瓜、西红柿、西葫芦扩大到甜玉米,郝新林在家人的支持下不断扩大种植品种、规模,还干起了育苗,走出了一条种植反季蔬菜、瓜果的致富路。

郝新林依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事儿一时间在十里八乡传了开来。越来越多的乡邻前来讨教技术,郝新林一点不藏私,还经常拿出自家高价购买的优质蔬菜品种为种植户改良品种。“有技术、会经营,是个热心肠!”这是大家伙儿对他的评价。

从大棚出来,郝新林终于有时间看一眼“嘀嘀”响个不停的手机,“这几天大棚蔬菜正是需要杀菌剂控制和浇水灌溉的时候,种植户们在微信上问得比较多。”他向记者展示起了朋友圈。原来,为了方便大家交流,郝新林赶起了时髦,在微信上建了一个大棚蔬菜技术交流群,将周边的种植能手和种植户聚在了一起,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过去经常是电话沟通,可是有时候说半天也说不清楚,现在好了,只要发过来照片,就能准确判断出蔬菜病害的原因,省了好大劲儿。”郝新林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上百人加入到群里,而他的朋友圈里有近千名种植户好友,遍布沁县及周边各县区。

“趁现在收益还不错,就想多种点儿。”今年,郝新林又在棚里育了7 万余株种苗,“土地是咱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咱靠一双手吃饭,这钱挣得踏实。”郝新林的话语朴实,但却异常有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