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理通讯2012年第二十九卷第四期的考核评估体系阶段,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目前很多学校虽然经开始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对学生还是主要采取书面考试的传统考核方法未能建立对学生进行科学综合评价的体系。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脱节情况亟待改进,否则将直接影响PBL教学法的效果。实行PBI教学还需要编写~套PBL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舍弃许多不相适应的内容强改革意识,编写出有利于学生自学教材、提纲、思考题,以指导学生运用参考书目。将具有明显优势的PBL教学运用到医学教育中,使教学相长,学生和教师均不断成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天津300070几个月前,我作为中国国家教育部留学生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师之一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DavidGeffen医学院学习.短短国学习期间我有幸了解到一些中美医学教育教学体制及教学形式的重大差别,希望我的总结体会能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学生头两年的基础教学中课程的核心内容与中国医学院相似的医学教育教学体系中,医学生从入学开始也是在不同的学年以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临床课程的顺序进行学习。
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安排中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UCLA学习期间了解到,这所学校的课程是以模块形式来安排,即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这些课程被整合成个模块,BlocklBlock4是一年级学生的课程,而Block5-Block9年级学生的课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同模块的内容更偏重于基础部分,也就是解剖、生理、生化、药理等。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则更偏重于临床如病理断、治疗等课程。在每一个模块中既包括老师堂讲解,还有实验课及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特别是PBL教学是他们的一大主要特色,课堂上,老师将病人的病例一步一步发给学生,而学生则针对病例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老师只是简单的引导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最后每个PBI小组交出一份讨论的结论UCLA医学教学中,一年级学生就开始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称为doctoring的课程,课程训练包括和病人的语言对话、文字表达、肢体动作、声音、眼神等,教学生如何实现关于病、情感、态度等信息的交流。该课程利用标准化病人(SP)即通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慢性中国药理通讯2012年第二十九卷第四期病患者,自愿充当某种疾病的模拟病人,学生和模拟病人直接交流,采集病史,问诊等,整个过程其他同学和老师对问诊的同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药理学课程群的构建及实施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天津300070药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l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重要的桥梁课程医学院校多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单一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偏重单学科系统性教学,忽视多学科综合性教学;偏重课堂传授,忽略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压力大,兴趣不足的现象,有待进一步完善。为适应医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教学团队与相关学科专家合作,建立了以基础药理学核心的课程群体系。该课程群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综合选修课三个层次共计12门课程。必修课中药理学或基础医学概论主要以药物基本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必修课,主要用以验证并并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满足部分兴趣广泛的同学进行药理学某特定方学习的需要,本团队开设了临床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药理学进展、分子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药理学方面的选修课。同时本团队也也开设了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药物研究与开发、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医用实验动物学等综合选修课程,为部分学生进入更高层次学习建立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避免课程群的建设成为多个课程单纯的拼凑,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群观念,课程之间明确重点分工,同时注意课程问的协调与统一,使学生从整体角度、融会贯通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尽量减少课堂讲授的比例,使单向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式学习。在实践教学方面,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注意结合临床病例、药物案例,使学生更深入灵活地掌握解药理学理论知识。为增加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部分学生可进一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在评价体系上,减少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比例,增加实验报告、实验设计、课堂讨论等形成性评价在学生考核中的比例。在师资力量建设上,一方面选派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通过聘请药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进行参加集体备课,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自身师资力量的培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本教学团队已初步建立药理学课程群。该课程群的实施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既保证了必修课的学习,也兼顾了学生的个人兴趣,注重了全面发展,有利于临床技能强、实践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