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一艘艘帆船航行于海面,岸边的游客们排着长龙想要体验“乘风破浪”的快感,远处,海天相接,满眼蔚蓝。东山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经换了新颜,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大环境下,它已经成为了众多旅游爱好者心中的“宝藏地”。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如今绿化面积高达94%的小岛,曾经竟然是一座“风沙岛”。
航拍东山县
“致富先治沙”
“听长辈说,东山以前风沙重得很。”当地人阿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在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以前的东山沙地成灾,土地无法耕种,“所有人都吃不饱,当时没人愿意留下。”
新中国成立后,东山县迎来了县委书记谷文昌,“老人们对谷书记感情很深,现在我这里都还有一个谷文昌干部学校。”谷文昌在1950年来到东山后,发出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斗沙治灾。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经调查研究,东山县形成初步治沙方案。仅1958年,东山县便完成荒山造林4.3万亩、沙荒造林2.78万亩,成活率达80%以上。1964年谷文昌调离东山县时,全县已营造3万多亩防风固沙林、6万多亩水土保持林、201条林带。
如今,作为国家级生态县,东山县现有林地10.6万亩,各类森林蓄积量36.53万立方米。
“几年前,电视剧《谷文昌》剧组来东山岛拍外景,结果找不到那种成片的黄沙。”阿伟说,如今,“致富先治沙”已经成为了所有东山人的共识,几乎每一任东山的领导都会强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现在的东山,几乎就没有看不到树的地方。”
回乡工作的90后阿伟
旅游业兴起促人员返乡
铜陵镇位于东山县的东北角,东、南、北三面濒海,惟西部与康美镇毗邻,是一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东山县的经济、文化中心。内海和外海相接的独特环境让这里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在过去,这是个典型的渔村,养鱼、捕鱼是村民的主要营生。自2017年以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旅游业在这里逐渐取代了传统捕鱼业,随处可以看到成群的游人在这里漫步。在这里,人们尽享碧蓝纯净的海滨风光,感受古朴的渔家风情。
阿伟如今就从事着帆船载客旅游的工作。“以前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出海打鱼,毕竟靠海吃海嘛。”阿伟从15岁开始,就跟随亲戚出海,每次出海都会在海上漂泊半个月左右,“出海的日子很苦,海上风浪大,船很颠簸,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而且经常还有危险。”有一次,阿伟出海遇到了12级大风,海上的浪有4、5米高,“当时,我正在船头切鱼饵,结果一个浪打过来,我就被抛到了空中,差点掉到海里去。”后来,不甘心一辈子打鱼的阿伟去了外地寻找机会,“当时东山的工作机会很少,要么捕鱼,要么种地。”
“在外面换了很多份工作,后来学会了开帆船,就一直在做这个。”阿伟说,2017年时,自己回到了东山,“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回来,后来偶然知道东山要建码头,要开发帆船旅游,了解之后就回来了,毕竟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以前是没条件,有条件了肯定是要回来的。”
近年来,东山县和阿伟抱着一样想法的年轻人正在逐渐增多。铜陵镇社区的曾主任告诉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以前从村里出去的大学生几乎都不会回来,“以前这里环境差,收入低,同时,还缺少工作机会,留在这里的,都是老人,这两年旅游业兴起,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有的在当地找工作,有的自己创业。这些年轻人里,不仅有东山本地人,还有许多外地人,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东山县积极发展旅游业
农业不丢,莲雾成代表性水果
东山县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让东山的气温最低也不会低于13摄氏度。这样的环境也让许多热带水果在东山扎根,其中,莲雾已经成了东山县的代表性水果。
莲雾学名洋蒲桃,原产地是马来西亚和印度。据当地人介绍,早在2010年左右,东山县就开始了莲雾的种植,但当时并没有什么规划,直到2012年时,荔枝、龙眼等水果的售卖开始走下坡路,大家才真正开始重视莲雾。“当时政府鼓励,不仅给予优惠政策,同时还教大家如何种植,比如莲雾的果实产量和树的长势其实是成反比,长势越好,越不结果,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结果吃了大亏,后来政府给大家上课,教大家树干环切。”如今,整个东山县莲雾产业发展最好的是叶厝村,该村的莲雾种植规模就已经达到了400亩,产值可以达到800万元以上。
当地居民表示,除了莲雾,百香果、凤梨释迦等更多优新水果也逐渐开始进入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