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在当今的社会里,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关爱越来越多,孩子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玩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家人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这些“小太阳”、“独苗苗”、“小宝贝”生活在充满无限关爱的怀抱里,尽情享受着周围人们对他们的呵护和关爱。这些独生子女都很聪明可爱,接受能力强,信息量也较大。然而,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孩子在享受这些关爱时,他们却越来越任性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尊重长辈,同伴之间不会谦让,不能友好相处,不知道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缺乏自信心,独立性自主性较差。我认为,以上这些不良个性品质,对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蒙台梭利博士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蒙台梭利的教室,确实是个儿童的世界,特别是混龄班的编制方式,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然的、宽松的、正常的、活泼的、真实的社会小群体,把孩子从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在蒙氏混龄班里,年长的孩子和年幼孩子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和谐关系,是很难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发现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精神上的“渗透作用”,年长孩子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年幼孩子的心智,大小孩子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赞赏、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表现出真正的手足之情,混龄班的形式为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从1998年起,开始大胆尝试蒙氏混龄班的教育教学实验活动,蒙氏混龄班的编制与传统幼儿园同龄班的编制有明显的不同,它的优势是:(1)大孩子可以帮助小孩子;(2)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间可以彼此观摩,互相学习;(3)培养互助合作的社会行为;(4)培养兄弟姐妹互相关爱之情;(5)不必和别人比较,可以依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学习。我运用蒙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针对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弱点进行了一些研究。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充分利用混龄班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混龄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我认为,所谓良好个性品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一个人比较固定的行为、作风、思想、认识、品性的本质。它的内容包括爱心、同情心、自信心、责任感、独立性、自主性、互助精神、尊敬长辈等。

在当今的幼教界,很多的幼教同行对同龄班的幼儿在良好个性品质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在混龄班中利用混龄的优势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研究方面,还是一项空白,为此,我选择了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成果汇报

(一)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1、在混龄班开展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活动,培养孩子从小有爱心。

在混龄班里,由于孩子的年龄差异较大,年龄较大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哥哥姐姐,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成了班里的弟弟妹妹,他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情景。

一次,我班来了一个二岁多的小弟弟,来园时哭闹现象严重,班里的哥哥姐姐主动地把自己地玩具和糖果送给他玩送给他吃。午睡时,当小弟弟不会自己穿脱衣服时,班里的哥哥姐姐马上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在班里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小弟弟很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在混龄班里,小的孩子经常追随在大孩子的身后,喜欢模仿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事情。例如:孩子们在每天做值日时,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小孩子跟着大孩子一起抬小床、铺被子;一起擦桌子、擦椅子,一起整理玩具和图书,日久天长,渐渐地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混龄班里,由于大孩子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他们在小孩子面前,经常扮演小老师,教班里的弟弟妹妹学本领。一次,小朋友在自由操作活动时,王苏豪小弟弟拿了一盒数学接龙学具在摆弄,由于他没有按学具的操作方法做,接龙卡片怎么也接不上,这时,他跑来向老师寻求帮助,正巧,这件事被李昊远大哥哥看见了,他拉着王苏豪小弟弟的手说:“我会玩,我来教你。”李昊远学着老师的样子,耐心地对他说:“你看这张卡片有四个圆点,你要找有四辆小汽车的卡片,这样,两张卡片才能接上。”王苏豪学着哥哥教的方法,不一会儿,就将小卡片接成一条长长的大龙,两个人都很高兴。以后,别的小朋友在玩数学接龙游戏时,王苏豪也去主动地教别人,因为他也想当个大哥哥。

从以上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在混龄班中开展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孩子从小有爱心。

2、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

我们蒙氏混龄班的孩子每天住在幼儿园,大家天天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幼儿园成了孩子的第二个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高兴快乐的事情,他们有自己好吃的食品、好看的图书、好听的磁带、好玩的玩具、可爱的小宠物,都主动拿到班上一起分享。我们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把这些快乐的事情与同伴共同分享,培养了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他们感到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中非常温暖、非常快乐,同时孩子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一次,瞿依小朋友把一盒外国朋友送给她的精美别致的巧克力带到幼儿园,当老师问她为什么要把巧克力带到幼儿园时,她高兴地说:“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吃。”在她的带领下,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最爱吃的食品带到幼儿园与全班小朋友共同分享。我班的李泽宇、徐若豪、韩苏洋等小朋友主动要求在班里过生日,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先分给班里的小朋友吃,最后自己再吃。赵一楠经常把自己新买的图书带到幼儿园让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给小朋友看;李一龙小朋友爱听故事,家里有很多故事磁带和动画片,他主动把自己的磁带和录像带拿到幼儿园让小朋友听、让小朋友看;周放小朋友喜欢小动物,为了丰富班里的宠物角,他把自己饲养的小鸭子、小乌龟、小蜗牛、小金鱼等小动物带到幼儿园让小朋友观察和欣赏。

我们蒙氏混龄班韩佳月小朋友在一次买小熊饼干时,幸运地中了一等奖,厂家请她和她的父母参观了饼干厂及饼干的制作过程,参观结束后,厂家的一位阿姨送给佳月几张漂亮的小贴画,佳月马上对阿姨说:“阿姨您再给我几张好吗?我们班有三十三个小朋友呢,我要给他们一人一张!”阿姨故意问她:“你为什么要给别的小朋友呢?”佳月说:“我们是好朋友!”

孩子们不理解“共同分享”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共同分享”的意义,这说明,孩子心中有他人。

3、真诚的爱心和关心,安抚生病的同伴,加深同伴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我们混龄班里,孩子们不仅喜欢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欢乐,当同伴遇到困难和生病时,孩子们为之非常着急,惦念生病不能来园的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关心安抚有困难和生病的小朋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我们蒙氏混龄班顾雯君小朋友在一次看病检查中,发现得了心肌炎,班里老师知道后,马上去医院看望,并把此事告诉了班里的小朋友。他们听说后,都很着急,非常想知道顾雯君的病情。由于顾雯君的病需要静养,不能过分激动,老师告诉小朋友暂时不要去医院看她,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来关心安慰生病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给她打个电话,告诉她好好养病”;有的说:“给她写一封信,让她早日恢复健康”;有的说:“给她做个小礼物,告诉她我们很想她”;有的说:“给她送点儿水果和好吃的,她吃了病就会好得快了”等等。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好办法,最后全班小朋友一起给顾雯君写了一封慰问信,每个小朋友在信的最后一页歪歪扭扭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小朋友自己动手,有的画、有的剪、有的折,给顾雯君制作小礼物,当老师把信和小礼物送给顾雯君时,顾雯君和她的家长很感动。顾雯君在医院里又给小朋友画了一张画,作为回信。画里画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红桃心,红桃心的周围画满了许多像太阳光的线条,她告诉妈妈说:“小女孩是我,我谢谢老师和小朋友,红桃心是我的心,旁边的线表示我想老师和小朋友!”一封信一张画,使小朋友们之间的纯真友谊更加深厚了。

4、尊敬体贴父母和长辈,为他们献爱心,增进“长幼”互爱的情感。

在我们混龄班里,孩子们不仅懂得爱护班里的弟弟妹妹,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关爱生病的小朋友,而且,孩子们在家里也知道尊敬体贴父母与长辈,为他们献爱心,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爱情感。

我们在与家长的交谈和家园联系本中了解到,班里很多孩子在家里主动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扫地、拖地、擦桌子、择菜、洗菜、收拾餐具等。周放小朋友在妈妈生病时,给妈妈倒水喂药,关心照顾妈妈;田悦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爷爷奶奶,田悦每周六、周日回家后,主动陪着爷爷奶奶,还经常给他们捶背、捶腿和按摩;赵一楠小朋友的妈妈是个中学教师,晚上经常备课到深夜,赵一楠知道妈妈很辛苦,偷偷地为妈妈铺好被子,悄悄地给妈妈洗袜子。

诸如此类的事情班里还有很多,当我们问起孩子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时,很多孩子会说:“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太辛苦了,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做事情”。从孩子们简短、纯真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孩子的爱心在跳动,家长们看到孩子这些良好的行为和表现,更加喜爱自己的孩子。同时,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开始有了回报,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快乐。

每个家长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无限的爱,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和家人奉献爱心的时候,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爱情感由然而生,并随着以后互爱情感的不断加深,孩子们会越来越尊敬、体贴、关爱父母和家人。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积极鼓励孩子们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培养孩子初步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所谓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孩子的责任意识,最早是从学做自己的事情开始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当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自己吃饭时,他是不喜欢别人喂的,他会说:“我要自己吃!”当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自己穿衣服时,他是不喜欢别人帮忙的,他会说:“我自己会穿!”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在学做自己的事情时,他们是不想依赖别人的帮助,开始自己和独立地做事,这就是孩子初步责任意识的形成开始。

然而,在当今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成人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的依赖感很强,责任意识逐渐丧失,他们把份内应做的事情,全部推给家长来做,自己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时,首先从培养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入手,通过“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长大了”、“生活技能大比武”、“谁的本领大”“我真的很棒”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鼓励孩子们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为他们准备环境,创设机会,培养孩子初步的责任意识。

在我们混龄班中,最小的孩子只有2岁,他们刚刚来园时也学着大孩子的样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叠被子等等,这些事情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困难,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些困难,我为孩子们自制了大量的蒙氏生活学具,引导孩子们通过操作生活学具训练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与此同时孩子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努力地克服困难,天天坚持做自己的这些事情并把这些事情当做了自己的份内之事。当我们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呢?”有的孩子说:“我会自己穿。”有的说:“我长大了。”还有的说:“小朋友都要自己穿。”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同时,初步的责任意识和自信心渐渐开始形成。

2、开展关爱他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孩子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形成

所谓责任感,就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孩子在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时,从中掌握了一些技能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体验。在我们混龄班里许多年龄各异的孩子学习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关心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时时处处为他们做榜样,教他们学本领等等,一种无形的责任悄悄地落在了大孩子身上。因此,我根据混龄班的这个特点,在班上经常开展一些关爱他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找朋友”、“一帮一、一带一、一教一”、“我的好朋友进步了”、“学做大哥哥和大姐姐”、“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等主题教育活动并用相片及时记录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景。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大孩子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小的孩子,让他们在关爱他人的活动中,形成责任感。

例如在“一帮一、一带一、一教一”的活动中,瞿依大姐姐和姜可人小弟弟就成了一对好朋友。记得姜可人刚来园时,自控能力、专注力和秩序感较弱,因此在蒙氏活动中总是跑来跑去,不能进入学习活动状态,班上老师多次提醒,多次个别辅导,多次帮助他,效果不明显。一次在蒙氏活动中,姜可人选择了“动物穿板”的学具,由于他的手眼协调能力较弱,穿线怎么也穿不进穿板的小孔中,嘴里还不停的说:“怎么穿呀?我不会。”正在这时,坐在他身边的瞿依大姐姐正在做数学题,她听到姜可人的声音,马上放下手里的铅笔和作业纸,主动地走过来说:“我来教你。”说完就手把手地教姜可人按照穿板上的穿孔,一个挨一个地练习穿线。瞿依教得很耐心,姜可人学得也很认真,尽管姜可人的动作有些吃力笨拙,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努力的学会了穿板的本领,瞿依和姜可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此以后,两个人成了“一帮一、一带一、一教一”的好朋友。瞿依经常自觉主动地帮姜可人系拉锁,教他数数,教他画画,教他折纸和拍球,每次户外远足活动时,大姐姐总是领着小弟弟还时常提醒他说:“别去那儿,那儿太危险”、“汽车来了快靠边”、“公园里的花不能摘,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鸟能捉害虫保庄稼,所以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俩就像一对亲姐弟在幼儿园里快乐的生活。由此可见,孩子们在关爱他人的活动中,自然地形成了责任感。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主动自觉地承担任务,巩固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孩子们在关爱他人的活动中,开始形成了责任感,但是这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这种责任感还不够稳定,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和增强。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注意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大孩子们自觉地承担各项任务,以此来巩固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例如: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我按照孩子的年龄比例安排了值日生表,每天都有大孩子和小孩子做值日的机会。在做值日的过程中,大孩子主动来当小组长,他们带头铺床擦桌椅,带头准备餐具和做饭后收拾工作,他们还带头整理学具柜帮助老师套被褥等等。他们不仅带头做这些事情,而且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各种事情做好。有时他们干得满头大汗,当我问他们时说:“你们干这么多活累不累?为什么要干这么多活呢?”孩子们擦擦头上的汗笑着说:“我们不累,因为我们是值日生。”“我们不怕累,因为我们是小组长。”“我们愿意为小朋友服务,愿意帮老师做事。”还有的小朋友说:“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我们要为弟弟妹妹做榜样。”多么天真质朴的语言,多么懂事可爱的孩子,他们不仅自觉主动地承担任务,而且在认真努力完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使他们的责任感得到了巩固和增强。

例如:在我们蒙氏混龄班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当孩子们一天一天地长大后,他们的责任感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增强。在每年的升班仪式上,刚刚当上大哥哥大姐姐的小朋友,都要在小弟弟小妹妹面前表表决心,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以后我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样子。”“我要多帮助弟弟妹妹做事情。”“我要关心照顾弟弟妹妹,不能让他们受欺负。”这些简短的话语,朴实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较强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1、创设开放式的自主生活环境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

融合《纲要》精神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我在进行蒙氏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从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自主生活环境入手,因为生活环境与孩子的关系非常密切,自主生活是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教室里,专门有生活区,在那里有很多供孩子们练习抓、舀、倒、缝、切、洗、夹、钉等生活技能的学具,孩子们在那里可以切苹果、削黄瓜、挤果汁、剥花生、剥瓜子,在自主的生活中,体验真实生活的快乐。在我们的教室里,孩子需要的一日生活用品用具如:剪子、刀具、钉书器、转笔刀、梳子、夹子、针线等全部是放在孩子能拿到,取放方便的地方,随时向幼儿敞开,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使用,并且每一种物品都有字卡标签和固定的位置,使用后物归原处。

孩子渴了,可以自己拿水杯去饮水桶接水喝;发现头发乱了,自己取梳子梳理整齐;指甲长了,自己用指甲刀剪短;铅笔断了,自己用转笔刀削好;图书撕了,自己用胶条修补;衣柜、书包乱了,自己随时进行整理;衣服扣子掉了,自己拿针线把它缝好;班里的内线电话,孩子自己接听,把电话内容转告老师和小朋友;进餐了,孩子们自取餐具,自取食物,自添饭菜,自己收拾餐桌。在这些活动中,孩子感觉到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需要自己去做,我自己能够把它们做好。

开放式的一日生活环境培养了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同时配合《我是小主人》、《我的小手真能干》、《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提高了孩子自主生活的意识,他们的小手越来越灵巧,生活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

2、创设有准备的自主操作环境

蒙台梭利提倡的要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自由活动,满足他们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孩子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主动自然的发展。正如《纲要》中强调的,“在各类活动中,把幼儿看作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

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因此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所教的一切,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主体性,这种主体性表现在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倾向性、选择性和兴趣性,也表现在活动过程中的自由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施蒙氏教育的过程中,我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本班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接受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准备的自主操作环境。在蒙氏自选活动操作区内设计了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艺术六大领域,并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学具和操作材料,使孩子们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这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提高,从而实现主动发展的目标。

孩子们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操作各种学具。在语言区里,通过操作语音盒,感知了汉语拼音的认读,利用语音盒中的物品与字卡对应的练习感知了汉字,练习了造句、说儿歌和创编故事,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科学区,孩子们操作各种动植物嵌板和三段卡,学习制作动植物小书,认识了动植物各部位的名称,了解了动植物发展的过程,提高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艺术区,孩子们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己动手以艺术的各种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感官区,孩子们操作不同材质的自然材料物品,如贝壳、石头、果核、种子、树叶等进行配对、分类、排序及触觉方面的训练,促进了动手动脑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一次两个孩子在数学区做数棒10的合成活动,一个孩子把最长的数棒10放在工作毯上,另一个孩子拿了一根1又拿了一根9,把1和9放在一起与10的数棒相比,发现它们一样长,这时一个孩子自言自语地说:“1和9合起来是10”。两个人继续往下操作,不一会儿,一个小朋友把2、3、5三根数棒合在一起,发现它们也和10的数棒一样长,他们马上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我,我适时引导、启发他们把刚才的活动过程用作业纸记录下来,再试一试,还有哪三个数合起来是10,更多的数合起来能不能变成10。在我的引导下,一个孩子接着操作数棒,另一个孩子认真地做记录,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又发现了多种合成10的方法。

3、创设混龄班的自主交往环境

《纲要》不仅强调让孩子主动感知、操作、探索和发现,而且非常强调让孩子在主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如社会目标中提出:“要让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而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班式的教学方法,正是极好地提供了一个幼儿互动的环境。在混龄班里,孩子有大有小,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年长、年幼或同龄的游戏伙伴,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往,传递不同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之间互相关爱之情,互助合作的社会行为。

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1998年,我园开设了蒙氏混龄班。混龄班与同龄班相比,由于没有经验,所以难度大、困难多、任务重。刚开始,也有人不理解,持有观望和怀疑的态度,为了搞好蒙氏混龄班的实验工作,我克服了工作上的重重困难,毅然承担了蒙氏混龄班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在带混龄实验班的过程中结合国情、园情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大胆尝试、探索混龄班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混龄班的优势,促进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的自主交往,使孩子们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利用混龄的优势,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注意、感受不同年龄的大孩子、小孩子天天学习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应该像一家人一样,大孩子是哥哥姐姐,小孩子是弟弟妹妹,在班里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孩子之间由此形成了真挚的情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班里新来的弟弟妹妹,由于开始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出现哭闹现象,大孩子看到此情此景时,就主动上前来劝慰他们:“小弟弟别哭了,妈妈一会儿就来接你。”有的大哥哥给小弟弟叠个小飞机,带着弟弟一起玩,转移他们想妈妈的注意力;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新玩具让弟弟妹妹先玩,把自己带来的糖果送给弟弟妹妹吃;还有一些小朋友主动帮助新来的小朋友穿脱衣服,喂他们吃饭,教他们做学具。这些新来的小朋友,刚刚来到蒙氏混龄班,就能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同伴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因此,他们能很快融入这个大集体中,也很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除此之外,我们给混龄班的小朋友在班里过生日,引导他们发现、感受年龄的秘密,主动把自己的生日蛋糕和生日食品分发给小朋友吃,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班里哪个小朋友生病了,孩子们都会给他打个电话或写封信向他问好,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发地动手为生病的小朋友制作小礼物,祝愿他们早日康复。在周末或节假日,孩子们之间还互通电话,相约游玩,共同度过愉快的假日。

孩子们在自主的交往中,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情感,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以上几点收获和体会,是我近几年来在开展蒙氏混龄班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利用混龄班的优势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一些初步尝试和探索。随着现代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幼儿园、家庭、社会对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其实,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方法和途径绝不仅限于此,许多幼教同行有很多好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决心在今后的蒙氏教育教学研究中,继续借鉴蒙氏的教育思想,坚持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不断研究探索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他们今后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 (北京市崇文区第三幼儿园 马 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