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与共和国一起诞生,是唯一一所以首都“北京”命名的小学。建校六十多年来,通过几代北小人的努力,这所学校成为了全国高水平办学的基础教育名校。
近年来,北京小学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名校办分校”的号召,先后在西城、大兴、丰台、通州、房山等地区开办了八所分校,传播学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与办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9月1日,北京小学在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成立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北京小学已经形成了一校多址、一体两翼(寄宿、走读)的办学格局。其中,西城区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包括:广外分校(直属)、走读部、红山分校、天宁寺分校、红山幼儿园。
集团化办学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端基础教育均衡化的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和欢迎。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各分校的办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以集团化模式打造优质学校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同时,集团化办学方式在缓解择校热、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位正确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前提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什么目标?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只有从理性的角度对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的定位和目标有了清晰、正确的认识,才不致迷失方向,才能增强改革的效果。
我们认为,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是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办学成效显著的总校为核心,以分校为成员,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手段,以打造区域优质学校群为目的的紧密型教育联盟。
公办学校组建的教育集团不是企业,仍是国家公益事业;集团化办学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而创新的办学模式,它没有任何营利行为。北京小学的集团化办学目标是打造优质学校群,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办学“集团化”的内涵是实现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它必须走出“规模发展”的概念,走向“内涵发展”。因此,我们确定的办学宗旨是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提出的集团化发展战略思路是不搞“连锁店”,要搞“联邦制”。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思考,我们认为,集团化办学是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模式,是学校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式。
名校引领是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策略
集团化办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使各成员校共享总校办学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品质。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策略,也是集团化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1.文化引领:从规定动作到培植文化
在集团化办学中,首先要发挥先进文化的影响作用。集团化办学不能简单采用总校对分校发号施令的办法。如果只是用“规定动作”的方式来发挥总校的引领作用,名校办分校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我们认为,视经验传播与文化传播必须并重,让总校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师德文化等逐步扎根在集团所有师生的心中。
比如,开学典礼反映了北京小学的仪式文化。每学年我们集团都要在北京小学国旗广场举行开学典礼。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学长(高年级同学被称为学长)迎新、赠送《弟子规》、教师宣誓等独特的仪式内容使所有新生浸濡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再如总校的家访文化。北京小学要求集团的一年级教师要对所有新生进行家访,以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为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好准备。其他年级也要按比例每学期进行家访。家访前,学校会有专门的家访文化培训,把家访上升到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高度对待。所以,我们的家访文化受到家长的一致欢迎与好评,分校教师也感受到总校文化的不一般。
为了更有力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集团通过研讨,以总校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主体,形成了《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文化建设纲要》。集团的干部、教师人手一册,成为文化引领的载体。同时,为了让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对北京小学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我们编印了《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报》,每两月出一期,人手一份,全面报道集团和各分校近期的办学情况,起到了很好的文化引领作用。
2.队伍培养:从强调“输血”到注重“造血”
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力量是干部、教师,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诸多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小学有三句话揭示了教师与教育质量、学生成长的关系:“一位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支好团队,凝聚一方好文化;一所好学校,开启一段好人生。”
可见,办好教育集团就要发挥好队伍的作用。怎样才能有效发挥总校优秀师资的作用呢?一方面,集团重视分校干部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计划工作研讨会、新教师培训会、专题培训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另一方面,集团针对不同分校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师流动方式:总校教师轮流到分校任职、总校分校互换教师、分校挂职、总校派遣指导、总校教师到分校顶岗等。
在多年的队伍建设与师资交流中,我们认为,在集团化办学的初始阶段,总校可以用“输血”的方式(外派和轮岗骨干教师)来支持分校的队伍建设与质量建设。但是,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最终要把目标投到“造血”上来。因此,我们不是简单地搞教师轮岗和交流,而是派出真正的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到分校,一边教学,一边带队伍,传播总校文化,使分校能够在总校的引领下形成较好的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能够培养出骨干教师来。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浓茶变淡茶”的问题。
3.两课建设:从传递方法到特色创生
为了实现内涵发展,集团高度重视课程与课堂建设,因为课程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柱;而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工作的聚焦点。在课程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建设上,我们不是简单地搞移植、搞模仿,不是简单传授几个具体招数,而是以课程与课堂文化为核心,引领分校创生出根植于本校特色的课程与课堂。
首先,集团以北京小学的“四季课程”建设为范例,传播课程文化。北京小学多年来坚守基础教育本真,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课程,使课程建设以五“养”理论(慢养、顺养、牧养、素养、调养)为指导,以“适性教育”理念为核心,以“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创新校本课程”为思路,发挥学校智慧,把学校培养目标、学生生命成长与北京四季的资源结合起来,创造性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季课程”体系。“四季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受到家长与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因此,集团以这种课程建设的范例引领分校课程的建设。分校也在学习与借鉴总校思想与思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建设课程,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比如,红山分校在移植总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社区学生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外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走读部的学校课程建设凸显特色,开发了扩大国际化视野的校本课程、“家校合作悦读会”课程、科学及中医药文化、“1对1”数字化试验课程、少儿京剧课程。
其次,整个集团都以北京小学“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深化课堂研究。“实与活”的课堂教学思想是北京小学多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集团的每一所分校都在努力落实。一方面,我们经常组织小型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讨课、专家讲座等方式,把总校总结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各分校的教师。另一方面,每个学期都要围绕“实与活”的教学思想组织集团大型研讨交流活动,以促进各校总结经验,深化课堂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比如,2014年11月,我们针对“实与活”的课堂如何落实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问题,组织各个分校各推出一节语文研究课供大家研究,研究课不得重复课型。各分校干部教师围绕这节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研讨,分别推出了古诗教学、童话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群文阅读等课型,有效促进了各分校课堂文化的构建,“实与活”的课堂文化正在形成。同时,集团大型研讨活动对外开放,使其他学校更多的教师分享集团的研究成果。
创新机制是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智慧
有了好的理念,运行机制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委的指导、组织下,以项目的方式推进集团化建设,项目研究的重点是“关于北小教育集团组织运行机制建设的研究”“关于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内部教师交流的研究”。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集团主任委员会、集团教育研发中心、集团质量监控委员会三大组织,通过有效的机制建设促进了分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挥管理智慧,创新了许多有效的集团管理机制。
1.以走校主任办公会促管理研究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制定了集团主任办公会制度,每月走进一个校区召开主任办公会,研讨内容包括集团计划工作的推进研究、考察调研分校发展现状、分享各校近期成果、研讨分校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模式,集团主任能比较深入地实地了解分校状况,为分校发展把脉,献计献策,提高了集团管理的实效性。
2.以集团研发中心促成果转化
为了更好地提炼、总结总校的办学经验,以推广到分校,集团成立了北京小学教育集团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集合了集团内各个方面的骨干。研发中心分为管理中心、课程与教学中心、教育文化中心。三个中心担负三个方面的研发任务。通过三个中心的工作,我们理清了总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与管理方式,研讨了三级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框架,编印了《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文化纲要》。
3.以质量监督委员会促质量提升
为了加强集团自身建设,特别是保障集团各分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成立了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集团主任、学科名师、外聘专家、家长社区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对分校进行专项视导,通过听课、评课、与师生和家长座谈、听汇报、大会集中反馈等方式,针对专项研究开展质量评估。这一工作有效促进了分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以远程教学系统促教研转型
集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研活动如何提高实效?我们发挥现代信息手段的作用,用远程教学系统把总校和广外分校连为一体,实现了总校的名师教研资源与分校同步共享,改变了以往的一校一址、独立教研的教研模式,提高了教研管理效益。同时,我们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与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合作,专门开设了网络与面授相结合的集团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方式,使总校和分校教师同步发展。
制度建设是集团化办学的根本保障
制度是运行的规则,集团所有成员校必须依靠规则形成事业联盟。因此,我们在集团成立之初就研讨制定了许多制度,包括集团主任办公会制度、干部教师集团内部交流制度、集团学生交流制度、集团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集团教学研讨会制度、新教师培训制度等。比如,集团教师交流制度就规定了教师交流的五种方式:培训、轮换、互换、派遣、挂职。又如集团的新教师培训制度。每年七月,我们都要对集团所有即将上岗的新教师进行系统和细致的岗前培训,使教师在八月按北京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文化要求开展工作。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再针对教师的工作实际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公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是个新生事物,用均衡方式实现教育公平不能只停留在机会公平上,更应该重视过程的公平。只有高质量的均衡才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真正欢迎。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集团化办学将会取得更加明显的办学效果。
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自查报告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以集团化办学打造优质学校群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