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浙江省绍兴县村头村的一个白鹅养殖场,主人陈永水自从养鹅以来,就多了一些奇特的习惯和行为。
陈永水:可以吃,怕什么。鹅能吃,这么干净的东西,人也可以吃的,没事。骗你干什么,可以吃的,甜津津的。
陈永水:鹅绒是香的。怎么个香法?香喷喷的,有股青草的清香味。
在陈永水看来,鹅吃的草是甜的,鹅的绒毛是香的,他对于鹅的种种表现让他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号——“呆头鹅”。
陈永水:《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不是说,你这个“呆头鹅”。他们既是戏谑我,同时也是表扬我,戏谑我是只跟鹅打交道,表扬我对养鹅研究得比较执着,比较透彻。
情愿被人叫做“呆头鹅”的陈永水,原本是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学的硕士研究生,曾在我国南方一个亚洲最大的养鸡企业担任技术骨干,不到30岁就已经是年薪百万。如今他痴情于白鹅,成为浙江省养鹅规模最大的人,只是因为他偶然在白鹅身上发现了从没想到的财富。
在我国,鹅有27个品种,绍兴人独独偏爱这种浑身雪白、头顶红包的浙东白鹅,从古至今,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上至花甲老人下到儿童,对浙东白鹅都有种说不出的喜欢。
村民:古代开始养鹅,从古时候就开始养鹅,对,每个人都可以养。每个人都可以养,对。
商贩:家养鹅,还有我们绍兴的本地鹅好卖些,本地鹅多一个胖头(额头上的肉瘤),外地鹅没有胖头(额头上的肉瘤),红的,红的,有个冠的。
农办主任马立华:绍兴对浙东白鹅养殖是有传统的,过去都是一家一户养两三只、四五只,在过年的时候、有客人时、红白喜事的时候宰掉。
身为绍兴人,陈永水对浙东白鹅的印象就是餐桌上经常出现的白斩鹅,不管是读动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生还是在养鸡企业做高管,陈永水从来没有看重过白鹅。2003年,已经在广东拥有百万年薪的陈永水衣锦还乡,就在那时,从未被他重视的白鹅,一下子焕发了无限商机。
陈永水:在非典期间大家都不吃鸡,但是鹅的市场消费量还是非常稳定,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鹅还要九元多一斤。
陈永水看中的不仅仅是鹅肉的价值,他更看中鹅身上一笔额外的财富,如果利用得好,每只鹅将给他多带来十多元钱。当时在绍兴,白鹅还都是零散养殖,而陈永水在大企业专门做规模化养鸡,这个意外的财富发现让他惊喜万分。有技术、有资金的陈永水决定,留在绍兴大规模养鹅。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陈永水总喜欢用一首诗来表达他的心情。
陈永水:用我们绍兴话讲的话,我倒觉得是蛮有韵味的,不妨在这里给大家表演一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