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 4 组,60 岁的邓明富是有名的养殖户,养了成千上万只鸭子。然而就在势头正好,挣大钱的时候,环保督查让他艰难抉择。在面临 " 关闭场子 " 的境遇下,邓明富转变思路,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新路子。如今,没了污染,还肥了鱼儿,壮了果蔬。
环保和产业兼得,挣钱的渠道也更广,这是邓明富以前不曾想过的。
邓明富的养鸭场
发展养殖勤劳致富
十几年前,邓明富还是个传统的农民,除了农忙,平时就在工地打零工,挣钱不多,仅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一天,在工地上挑着两桶混凝土的邓明富,不小心从 10 米多高的在建楼上摔了下来,经过治疗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以后,一家人说什么也不让邓明富外出打工了。
" 不打工,光种粮食,怎么生活?" 邓明富忧心不已。就在这时,村上鼓励搞养殖," 邓大哥,你是党员同志,带头搞养殖嘛。"" 要得,我试试。" 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邓明富觉得养殖是个不错的谋生渠道。
邓明富拿出家中不多的积蓄,买来 100 只小鸭,在屋后围起围栏,开始了养殖。中午赶着鸭子到河边 " 活动 ",下午又撵回家,用玉米喂……邓明富用心照顾,期盼着这群鸭子为家里带来改善。
一年过去了,让邓明富惊喜的是,他养的鸭子产蛋率特别高,每天都能捡 80 多个鸭蛋。这年家中的收入竟然比以前都要高,养鸭成了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100 只、500 只、1000 只、2000 只……尝到甜头的邓明富逐渐扩大规模,房前屋后的空间都不能满足养殖需求。
2010 年,邓明富流转了毗河边 3 亩多的集体坡地,挖起塘子、打上围栏,为鸭子盖起了新家。有水、有草、有塘……看着眼前的景象,邓明富颇为满意。
有了资金、有了场地,凭着丰富的养殖经验,邓明富放开手脚大干,那两年鸭子最多达到了上万只。" 那个时候,每天光卖鸭蛋就是七八千的收入。" 邓明富说,确实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并且以为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
天有不测风云。" 老邓,快来看,鸭子咋死了一大片呢?" 一天,妻子的叫喊生惊醒了正在午睡的邓明富。来不及穿鞋,惊慌地跑到河边,成百上千只鸭子倒地,邓明富傻眼了。这一天,他损失了近 5 万元。
后来,农技专家说,鸭子死亡的原因是吃了受污染的河水和淤泥造成的。这时,邓明富才发现自己养鸭带来的污染,直排粪便让他感到不安。
" 种养结合 " 变废为宝
邓明富的生态蔬菜涨势喜人
这样困惑的局面在 2017 年被彻底打破。" 邓明富,你这样养鸭子不行,必须搬离河边,并对粪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否则就关闭。" 一天,区上、镇上、村上的领导都来了,给邓明富的养殖场下了明确的整改通知。
那晚上,邓明富没睡着,反复想着养殖场的事儿:关闭了,一家老小的生计怎么办?搬离就要重新流转土地建场子、置家具,一拆一建少说也是 20 万元,是个不小的投入。" 最初为了改善生活养鸭,后来挣钱了,环境却变差了,自己也是受害者,每年鸭子都会因污泥而大量死亡…… " 辗转反侧,多年来的养鸭经历一幕幕在邓明富脑海中回放。
第二天一大早,邓明富主动找到村书记胡显建," 书记,我想好了,场子我搬,不能富了我一个人而破坏了咱家乡的环境,不过你得帮我指条出路,能够继续做好养殖。"" 只要你肯改变,村上一定帮你协调。种养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可以试试。" 胡显建表示。
在村上的帮助下,邓明富很快回填了原来的场子,又在村上流转了 20 余亩土地为鸭子建起了新家。这次的新场子可不简单:中间是个大大的鱼塘,供鸭子平时戏水,鸭子的粪便又正好是鱼儿的 " 美食 ";鱼塘四周是各种蔬菜和果树,所需的营养正是来自于发酵后的鸭粪。
一年多过去了,种养结合的优势愈加突显。" 去年放的小鱼苗,现在长得有手掌那么大了,年底少说也能卖个五六万元。蔬菜也长得特别好,其它的化学肥料都不用。" 邓明富乐呵呵地说,鸭粪可是宝,再也舍不得排掉了。
养鸭场的转变让邓明富收获了富裕和心安。" 去年投入的 20 多万今年就能挣回来!"(林杰 图片由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