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安生) “我们瞄准凯里、镇远等城市资源,让深山牛‘跑’进了大城市,走出了一条致富路。”看着满满的就餐订单,镇远县黔山壹牛民俗风味庄董事长向星屿自信地说,肉牛是在江古镇山背村大山沟养殖的,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山泉水,品质高、口感细腻、鲜嫩味美,深受广大顾客喜爱。

如何依靠一头牛到大城市创业?在过去,群众要么做牛生意以牛换牛赚差价,要么卖肉牛慢慢守个好价钱,这样的牛产业都做不大。

为了一探究竟,近日,笔者来到肉牛养殖基地拜访了向星屿。

“平时要注意牛舍保温和准时足量喂养。”向星屿正在给前来参观学习的江梭村群众讲解肉牛养殖技术。

江梭村支书石高仁说:“我们村发展肉牛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经常组织群众来大山沟学习养殖知识。”

说起创业,向星屿一身“牛本事”是如何练成的呢?向星屿是江古镇白果村黄家沟人,2010年以前曾尝试过养羊,积累了一定养殖经验,后来因市场原因放弃养羊外出务工,期间曾在杂技团练气功谋生。

2010年3月,在村党支部的动员下,向星屿返乡创业,成立了合作社,吸纳社员6户,建起了标准化圈舍、牧草基地、饲料加工坊,并依托镇远古城旅游资源做起了餐饮,形成了鲜牛肉销售与餐饮相结合的市场体系。

“我们合作社积极鼓励和支持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并提供幼牛、传授技术、分享信息、帮助销售,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向星屿说。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重活做不了,在家里养牛比较轻松,幼牛长大后,按照市场价格,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挺好的。”白果村村民姚本银笑着说,2020年5月,合作社免费发给他5头能繁母牛养殖,产下5头幼牛正在喂养中,预计收入5万元。

目前,向星屿的养殖基地拥有圈舍4栋,牧草基地1100余亩,天然牧场1200余亩。在他的带动下,江古镇已建有肉牛示范基地4个,存栏700余头,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带动15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同时,除了在镇远古城、凯里等城市建立了民俗特色餐馆外,鲜美牛肉还远销温州、香港等地,深山里一头头壮实肉牛真正“跑”进了城市,成了市民舌尖上的“新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