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成华区优秀政协委员”,连续4年被评为“成华区优秀校长”……
所有上述荣誉与头衔,都属于成都四十九中校长唐文勇。从2012年8月起任成都四十九中校长至今,短短8年之内,学校人文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成果、课堂效益等方面高歌猛进,催生了成都教育界“成都四十九中现象”,赢得了“成都教育界的黑马”的美誉。
笃志于教果行育人
参加工作36载,唐文勇始终如一地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大爱无疆的教育情怀,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早上,他比学生还要早一步到操场,守晨练、守晨读,晚上到班里守自习。每逢周一,唐文勇还要住在学生公寓,陪伴孩子们。
据说,学生公寓一楼有一个特殊的房间,就是校管理团队的宿舍,里面有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的床位。
唐文勇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不断丰厚自身学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上,形成了“轻松简单、真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在管理中,形成了“民主和谐、务实高效”的管理风格和“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管理方略。
1999年9月—2012年7月,唐文勇先后担任校长助理、教学副校长,为多年来列五中学教学质量稳居全市39所省级及以上示范校前列作出了显著贡献。期间,成都四十九中高、初中届届均获市、区教育局双表彰奖励,中考成绩年年居同类学校前列。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12届达60%以上。其中,高2008级本科上线率达74.3%,上线人数首破四百大关;高2009级本科上线率达80%,再次实现新跨越。初2009级中考重点率达52.3%,居同层次学校第一。
唐文勇还注重对管理干部和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在管理工作上,他给予青年干部悉心指导,现已有多人走上校级干部岗位,如成都实验中学校长刘绍荃,成都三十八中校长欧晓佳,成大附中副校长刘向东,成都列五中学副校长李旭、文军、石晓波、邱丽辉等。在业务提升上,他指导青年教师严格履行教学常规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大纲、考试要求、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学生,促进不少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区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
作为成都市高三数学中心组成员、成华区政府兼职督学,唐文勇定期到学校指导高三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市或有关学校作专题发言和专题报告,并积极给有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献言献策,为市、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应有贡献。同时,他每月定期到区内高中督导,了解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情况,与学校领导班子就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等问题沟通交流,服务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擘画新篇锻铸华章
2012年8月,唐文勇到成都四十九中任校长。八年多来,他在品牌塑造、质量建设、队伍锤炼、教育改革、国际视野、示范引领六个方面的办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唐文勇带领本届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齐心戮力,学校由2012年占地19.5亩、36个高初中教学班、135名教职工的普通中学到如今占地108亩,“一校两区(枫林、和美)”办学格局,有79个高初中教学班、4500余名师生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里程碑式发展。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教育不是老百姓真正满意的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唐文勇切实践行五育并举的全面质量观。近年来,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都四十九中以“三底课程”为载体,以“善美育人”为统领,建构“四维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四主课堂”,质量建设卓有成效:德艺体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步。以高中考成绩为重要量标的教学质量取得跨越式发展。用较短时间,高中成为区域“三足鼎立之一足”,初中成为“三驾马车之一驾”。
因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学校赢得了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连续7年获“成都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称号;连续7年获“成华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成华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5次获“成华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唐文勇长期坚持“人人有长,用人所长,助其扬长,促其长长”的用人理念,坚持“五结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梯进式”体系,强化校本研修,优化队伍素质,锤炼高水平教师队伍。近年来,成都培养出市区学科带头人24名,各级优模教师190余人;参加树德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比赛获特等奖13个、一等奖27个、二等奖25个;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获省二、三等奖11人次;参加2019年“一师一优课”活动,获部、市级奖11个;在2019年秋季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获省一等奖12个、省二等奖5个、省三等奖3个;在省教学大比武市级评选活动中,全区中学共获一等奖25个,成都四十九中获得12个。开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基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实践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研究8项。其中《以小专题研究助推教研组建设的策略研究》等4项市级课题已顺利结题。
自2012年以来,唐文勇通过出国考察学习、派师生出国交流互访、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等形式拓展自身国际视野,提升师生国际理解意识,培养具有眼光、世界胸襟、国际视野的。2013年,随成华区教育局校长培训班赴英国考察学习,提升自身国际视野和教育国际化水平;近三年,学校师生近30人赴新西兰、新加坡等地考察互访,30余人赴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研学,极大地开阔了学校师生的国际视野。此外,学校通过承办主题活动、结对友好学校,成都四十九中多渠道搭际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与国际接轨、与世界交流的意识。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人民的热切期盼。以身作则,引领示范,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是一个教育人、一所优质学校的使命。多年来,成都四十九中作为盟主学校、龙头学校,积极实施精准帮扶,辐射引领,有效地助推了教育全域均衡发展。
教育改革锐意前行
在办学实践中,唐文勇坚持以教育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学校文化为内核,构建完善“三底课程”体系,培育“四维德育,善美素养”育人特色,砥砺“四主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全面育人之路。
构建“三底课程”,完善育人体系。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学校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以校训“厚德、砺志、笃学、尚行”为切入点,遵循课程“五要素”,建构“三底(底蕴、底色、底线)”课程体系,培育底蕴丰厚、底色靓丽、底线牢固的杰出。目前,成都四十九中已顺利开发、开设常规校本课程31门。
底蕴课程。底蕴,即让青少年走出只能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的时空思维的局限,获得走进文化世界的工具,学会借助文化知识不断学习、探索、创造未来世界的能力。关注学生这一鲜活生命内在的蕴藉,关注学生才智、学识的深度、厚度与广度,拓展每一个生命的宽度,这是底蕴课程的核心指向。底蕴课程关注会学、善思、笃行、创新,分为基础、拓展、个性三类。
底色课程。底色,即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阳光、自信、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对未来抱有希望,不畏成长的艰难。底色课程就是给学生未来发展奠定阳光生活、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基础,为让其有一个靓丽的人生抹上一道明亮、温暖的色彩的课程。底色课程关注强健、优雅、自信、坚韧,分为体育、艺术、生活三类。
底线课程。底线,即遵循且坚守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底线课程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为学生的人生打下爱国益民、果敢担当、友善自律的做人底子,筑牢学生的精神底线的课程。底线课程关注爱国、友善、自律、担当,分为法律、、生命三类。
推进“四维德育”,培育善美素养。在学校德育建设中,唐文勇积极推进“高起点、重常规、抓细节、求实效”“四维德育”模式,探索“善美德育”之路。以“高起点”重构德育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体系,践行德育“三句箴言”,着力处理好“三个关系”,重视“一个规划”。建立完善“校长负责,德育副校长主管,德育处落实,共青团分片,家庭、社会参与”的德育长效机制,落实《成华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二十条》等规章制度。计划管理抓实抓新,形成特色;过程管理抓细抓活,注重养成;效果管理抓面抓点,发展个性。通过学科德育渗透、丰富活动载体,挖掘育人功能,提升善美素养。
三理三心,序化善美素养内涵。成都四十九中“善美德育”,契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善”是人文情怀,“美”是审美情趣。为此,唐文勇对“善美素养”做了序列化设计。精准定义,找准切口。“三理”即“生理、心理、伦理”,“三心”即“自信心、责任心、感恩心”。我们把握好这两个切入点,“分层次、有重点、求实效”地实践。整体设计,序化目标。在非毕业年级做“有规矩、守规则、强规范”的基础善美人;在毕业年级做“讲责任、愿奉献、重实践”的现代善美人。高一养习惯;高二抓信心;高三强目标。
多元平台,丰富善美素养途径。学校坚持主题教育实践和重大节日、纪念日传统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先后成立了亮音合唱团、武术、女足等30余个学生社团,促学生健康成长、多元发展;扎实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高初中大课间活动,坚持高中体育课分模块教学;四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建筑面积近600平米的心理成长中心,在中小学率先完备了比较专业的生命、心理教育的设备设施,配备了专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教师2名,并特聘国家临床执业医师李旭东教授为指导专家;构建书香校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路径,提升善美素养品质;搭建共育桥梁,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多方联动,聚合善美素养资源。学校精心建构了《成都四十九中家长成长课程》,并邀请德育、心理健康专家与资深班一起编印《家庭教育读本》。2019年12月,成都四十九中在成都树德中学90周年校庆上作题为《以家长成长引领学生成长》的发言,获一致好评。
优化评价,激励善美素养发展。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标准》《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成都四十九中优秀班集体评定办法》,从班级常规、班集体风貌、班级发展状况,对班集体进行综合评价。个体评价方式是:变评“三好”为评“优秀”;变项目单一为项目丰富;变提名推荐为自愿申报。近年来,成都四十九中先后评选出585名校级“优秀学生”;有190人获省、市、区级“优秀学生”称号;有26个班集体获市、区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推行“四主课堂”,跨越提升质量。基于学校质量建设的现实需要,唐文勇系统梳理、总结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响亮提出“课堂比天大”观念,主导构建“四主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强化过程监控,提高教学效益。
着力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效益。为了全面遵循新课程标准,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成都四十九中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思维主攻”的“四主课堂”。
“学生主体”,是指坚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理念,引导学生“动”“静”“悟”,促使学生真实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师主导”,其最终指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爱、严、导”。“训练主线”,是指充分发挥训练的“巩固、诊断、运用、迁移”作用与功能,强化结果的运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和阶梯性,做到“吃得准、教得活、练得精”。“思维主攻”,是指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要求教师课上关注、追问、展现学生思维过程;课后引导学生归纳思维方式,明晰“我学到了什么”“我是如何学习的”。
围绕“四主”课堂,成都四十九中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五注重”,突出教学管理“三加强”。“五注重”:一是备课注重学生;二是上课注重思维;三是作业注重激励;四是辅导注重陪伴;五是检测注重改进。“三加强”:一是加强课堂管理。主要包括专人巡课、组长干部跟踪听课、行政会议课等方式,要求对一周课堂变化、异常情况向行政会汇报并提出建议。二是加强考试管理。要求成套检测题必须替换部分内容,力争达到“考生变,考生新,考生慧”和促进学生信心的目的。检测后,召开好年级分析会、科班会。年级分析会,力求做到“数据分析清清楚楚、问题归因明明白白、措施拟定实实在在、照章激励公公正正”;班科会,既重视班科教师协调、协作,又重视对目标生、踩线生、问题生的动态分析、成因分析、策略和措施拟定。三是加强教研管理。分析学科基本能力与核心素养要求,引导老师把好考纲关;组织中高考真题检测,引导老师把好考题关;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摸清易错点、易混点,障碍点,引导老师把好考点关;分析学生学习实情,研究学生真实学习活动的发生,引导老师把好教情、学情关。
深化“大中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成都四十九中抢抓区委区府投巨资原址改扩建、实施“优质教育倍增工程”的重大发展机遇,前瞻教育发展方向,聚焦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突出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在课程开发与实施、学习空间重构与培养途径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多维课程新体系。立足环境育人功能,构建文化浸润课程;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夯实学科基础课程;着力学生多元成长,丰富校本选修课程。成都四十九中已开设创新社团8个、选修课程5门。其中,《指尖数学》《初中信息学(数据与编程方向)》等已成为“网红”课程。未来,学校还将开设高中信息学、机器人、创客、3D设计与打印等课程。
探索高普教育融合,创新拔尖人才培育新路径。2018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区政府抢抓全市战略机遇,与电子科大、理工大学等驻区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市、区两级的共建战略,让学校利用高校资源,转变育人方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成为可能。目前,成都四十九中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此外,成都四十九中将与苏大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建成其西部生源基地。
同时,学校市级课题“基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并开题。通过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教育观念明显转变、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和素养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2019年11月,唐文勇在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四川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装备建设论坛”上作题为《重构学习空间 聚焦核心素养 创新人才培育》的专题讲座;2020年11月,唐文勇在宁波全国教育技术装备大会上以《国家课程校本化重构和实施——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方法和路径》为题作大会发言,受到与会嘉宾好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唐文勇表示,将继续在成华这片教育热土上躬身实践、勤耕不辍,为创建质量卓著、品质卓越、特色卓异的一流示范性高中而不懈努力。(陈荣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