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是短视频的主要用户;组织化、垂直化、个性化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三大趋势;而社群化、付费化、版权化以及生态化是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升级点。
编辑:张子龙
来源:蓝鲸传媒
从博客到播客,从视频网站到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直播、短视频等新生代平台,不仅是海量用户的积淀,更是年轻人娱乐形式的变迁。尤其是进入2017年,短视频快速崛起,迅速抢占年轻人的手机屏幕。有数据显示,短视频在2017年上半年不仅保持快速增长,其用户的启动频率及使用时长均呈上升趋势。以土豆为例,自3月底转型短视频以来,活跃用户数保持每月20%以上快速增长。
作为2017年的现象级产品,短视频无疑成为各大资本追逐的新风口,它的未来会是被录入常规的传播媒介,还是如流星般闪耀即逝的过渡产品?摆脱野蛮生产,步入有序进化的可持续发展之策值得深入探究。
日前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2017短视频行业大数据洞察》,基于土豆视频平台数据显示:年轻人是短视频的主要用户;组织化、垂直化、个性化正成为短视频内容生产的三大趋势;而社群化、付费化、版权化以及生态化是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升级点。
短视频内容生产三大趋势:组织化、垂直化、个性化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耐心越来越有限,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在这种场景下,能够获取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成为制胜关键,此时短视频的诞生可谓是应需而生。但要想迎合短视频用户们日益挑剔的口味,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组织化、垂直化、个性化是平台内容升级的大势所趋。
趋势一:组织化,从个体转向组织化机构化发展
此前短视频业态是创作者基于个体兴趣,依靠个体或者小团队生产制作内容,生产的稳定性、中长期规划能力、商业化能力欠缺。而今涌现了一批头部短视频公司,通过签约等形式和个体内容生产者/网红达成合作,系统地帮助他们解决运营推广、中长期规划以及商业化等工作,即MCN(Multi Channel Network,新媒体创作人联盟形式)化。
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在2016年,超级网红、头部栏目及视频内容生产商均利用自己的优势,从单一内容生产者转型到MCN。在内容生产、专业运营以及商业化方便均取得了质的飞越。
趋势二:垂直化,内容上从泛娱乐化向垂直内容转型
从专业PGC短视频制作团队,到电商产品短视频展示,再到媒体平台的短视频频道。短视频已经从平台,开始向各个领域蔓延,垂直领域正成短视频突破点。
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从土豆各题材播放量来看,7月娱乐搞笑类题材占比下降,而多个垂直领域占比明显提升。在这之前,搞笑,幽默及娱乐类内容一直居占领高地,但随着这些内容日趋同质化,热度正在退却,专注于美妆、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领域的创作者集中发力,优质内容的稀缺价值正在凸显。而今,专业知识类垂直内容更易获得资本青睐,诸多垂直领域尚未出现头部内容,市场潜力巨大。
趋势三:个性化,内容将面向更小众群体精准推荐
随着短视频数量的爆发,垂直化专业化内容不断涌现,短视频将面向更加细分的用户群体,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现如今市场上主要分为兴趣个性化和地域个性化,前者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精准计算用户兴趣并进行短视频内容推送;后者凭借地缘特点打动受众的情感心智。在个性化算法分发的时代,垂直内容能够被更精准地推荐给潜在用户。
短视频用户三大特征
正所谓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作为继直播后又一新兴潮流平台,短视频平台自然也聚集了大批年轻用户群体。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从短视频用户性别分布来看,女性用户占比超过6成;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以下年轻用户成为主力,他们使用粘性更高,相对用户人数占比来说,使用时长与播放次数比重更大。此外,CBNData《报告》还洞察得出短视频用户的以下三大特征。
特征一:不同年龄段各有所爱,女生爱追剧,男生爱游戏和动漫
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在内容丰富的短视频平台上,不同年龄段的用户亦呈现了不同的内容偏好。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各年龄段对于短视频中娱乐及搞笑类题材偏好度一致,对于垂直类内容,各年龄段偏好度差异较大。
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播放题材集中度最大,最热衷于游戏类,19-25岁用户热衷于追剧及动漫,而26-30岁育龄青年更加关注育儿类题材,他们对于专业及实用型垂直类内容的关注逐渐提升。
特征二:年轻用户在晚间10点后为观看高峰,男性夜猫子更多
都说年轻人是夜猫子,这点在短视频使用上亦有呈现。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30岁以上用户的观看高峰出现在早上7-8点及晚间21-22点, 午夜的播放比重远低于年轻用户。19-30岁之间的年轻用户观看高峰则出现在22-23点之间。
短视频观看时间按性别来看,女性播放高峰出现在晚间9-10点钟,而男性的峰值推迟1个小时;凌晨(晚间11-3点之间)夜猫子的男性的播放量占比为17%,远高于女性的12%。
特征三:青少年喜欢弹幕互动,成年人更偏好发表评论
从弹幕的横空出世被不断唱衰,到如今成为视频网站的必备功能之一,其背后是年轻用户的强大驱动力。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18岁以下青少年用户对发送弹幕来互动青睐有加;而19-30岁用户则更加偏好于以评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思考及看法。
短视频行业未来四大升级点 社群化、付费化、版权化、生态化
随着包括BAT在内的巨头们以及初创企业们相继入局短视频领域,其如今的热闹程度早已不亚于当年直播行业的“百团大战”。而随着平台厂商纷纷发布扶持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为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在多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无疑推动着短视频生态的构建,助燃竞争持续升级。CBNData《报告》基于深入洞察,挖掘了以下四大短视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短视频行业将持续碎片化发展,各类型平台最终走向社群化
随着资本持续进入、大量人才涌入,以及各平台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短视频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现状,行业头部尚未形成。以信息流平台为例,相比搜索引擎,移动时代的信息流App更加分散,很难一家独大。
不过CBNData《报告》指出,在未来PUGC+分发模式和UGC+社交模式的平台将长期并行,但最终都会走向社群化。
趋势二:短视频商业化处瓶颈期,内容付费前景值得期待
目前,短视频商业化探索仍集中于广告植入、电商流量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随着对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探索,短视频将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对广告行业形成冲击。
据CBNData《报告》预计,2017年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渗透率将从10%增加到16%,在视频网站的收入模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视频网站过度依赖广告生存的局面正在改变,短视频内容付费前景巨大。
趋势三: 短视频版权在未来几年内将受到重视
版权保护需要国家相关机构、行业协会、平台厂商共同作用,促使短视频版权环境得到净化。相比起在线音乐盗版多年的情况,短视频的版权意识似乎来的更快一些。
趋势四: 生态型平台机会更大
单体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大风险及压力,而依托阿里、腾讯或微博等生态体系将会有更大机会。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以土豆为例,与淘宝、UC等阿里生态中的其他业务打通,土豆势必在资金与运营上获得全新的能量,内容创作者将在土豆平台上迎来新一轮红利,短视频电商变现模式也将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由大而广到精而简,是很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短视频风口未退的时机之下,这场年轻人的争夺战中,不论是垂直深耕,还是精准变现,短视频行业发展越早地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则距离市场成熟更近一步。
拓展阅读:
微视频,媒体接触用户的现象级入口
作者:杨继红
原创:龙小略(ID:longxiaolue)
什么是微视频
微视频,不因其“微”而苟简定义新闻的任何要素。
目前我们谈及的微视频,是用短呈现时间去完成的一个可以分享传播的视频内容,我们可以理解成类似于在图文呈现时,微博用140字去传播一条内容,道理是一样的。
网络传播的、可分享的微视频,基本分成UGC和PGC两种,是指专业视频团队生产的视频内容。微视频是“用户习惯+智能手机技术许可+社交平台交互条件许可”催生的新内容品类。业界常说“微视频成为了什么什么的风口”,所谓风口,在我看来就是用户入口。
优秀的微视频内容将构成用户流量入口,不再是“自媒体”的专有标签,大量专业媒体机构的进入,将使微视频呈现专业化、精致化、大片化的趋势,在微视频领域给予资源倾斜,将是互联网媒体的战略选择——当然也应当是传统媒体转型进化过程中应有的明智布局。
微视频绝不仅仅是“短的视频”,一个品质较高端的微视频,需要去追求这样的六字真言:“轻剪辑,深阅读”。它与电视台播出的传统视频最大的区别与特征就是可以一键分享、可以用户评论、可以链接阅读!
微视频,从大屏阅读转移到移动端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介质,更重要的改变是发生在用户身上的阅读行为:电视机视频,观众的动词只有一个“看”字,而微视频阅读,用户动词从单纯阅读到参与评论、从简单评论到转发前加评论加导语……微视频的传播链,从创作者主体转换到用户主体。
敲黑板:对于央视新闻这样的创作主体来说,微视频创作的前提与传统视频一样,依然要遵循:权威稿源,多个信源,证据性的同期声和闭合的调查链这四条确保新闻真实性的硬标准。
微视频开启一个怎样的时代
根据不久前的一份微视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月,垂直微视频APP的渗透率是19.3%,用户规模超过1.3亿,平均每五个移动网民中就有接近一个是微视频用户。尽管如此,微视频还处于迅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增长曲线还远未到顶。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微视频似乎更被资本市场与各大互联网巨头所看重:不久前腾讯以3.5亿美元投资快手,阿里20亿资金支持新土豆转型微视频。今日头条、微博、微信、QQ空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也都纷纷在微视频领域发力。微博在用秒拍全面替代视频播放服务,优酷爱奇艺基于微视频已经在进行诸多方面的扶持,今日头条则依赖微视频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时长。
而身形庞大的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努力伸出新“触角”,试图搭上媒体转型的末班车:界面新闻上线微视频品牌“箭厂”,主推人物特写纪录片;南方周末联手灿星成立“南瓜视业”,计划推出名人访谈微视频,文化脱口秀等节目;现阶段,微视频在各大平台身影都相当活跃,“流过”直播平台的流量能否最终在“微视频”沉淀,让人拭目以待。
央视新闻与微视频
新闻移动网实现海量微视频和移动直播
2017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将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包括:
一个基于移动端的新闻网站()、以及覆盖安卓和苹果应用市场的新闻资讯客户端;
VGC专业记者视频回传系统与央视全新开发的新闻云平台一体化融合,实现海量微视频和移动直播呈现。
同时,平台为入驻账号开通矩阵号系统,打造电视新闻机构移动融媒体强势传播平台。
“央视新闻”新媒体以“央视新闻”移动网为拳头阵地,以海量微视频、大量移动直播为两大拳头产品,牢牢把握网络宣传的舆论方向,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传播方式搭建了崭新的融媒体舆论场。
系列时政视频《初心》形成“现象级”传播
今年3月18日,中央电视台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精心采制的时政微视频系列节目《初心》,在央视新闻移动网各大平台同步推出。一经推出迅速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得到了全民好评、全网热转,微微一天之内阅读量就突破4亿。
据不完全统计,《初心》系列微视频在全网的总推送阅读量已达13.1亿,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一个极具轰动传播效应、堪称现象级水准的微视频红色经典。“央视新闻”已经把“V观”微视频作为战略性产品来设计,将视频优势延伸至新媒体舆论场。
而《初心》系列微视频的创作也是不断做好新媒体报道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此后,“央视新闻”又进行了更多次尝试,成立微视频团队、工作室,主要负责资讯类微视频、央视时政新闻微视频及微视频大片制作,进一步加强时政微视频的创作能力,围绕重大节点和宣传需求,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在移动端集结用户流量,讲好中国故事。
微视频在重大新闻节点上的暂获
为突出在视频方面的绝对优势,“央视新闻”把微视频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产品进行开发。在历次重大报道中,微视频的强势传播使“央视新闻”能够从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从2014年“V观APEC”开始,“央视新闻”微视频迅速成为新媒体领域的知名品牌。《V观APEC》独家微视频73条,全网阅读数达到5.2亿次。
在今年4月的航空航天系列报道中,除了新媒体充分发挥独家优势,以距离发射塔架200米 20米 10米的最近的距离,最特殊的视角直播揭秘“天宫二号”“长征五号”“天舟一号”发射过程外,在直播结束后,“央视新闻”立即制作微视频【极限机位!不能再近感受天舟一号发射热浪】等,在新媒体各平台同时分发。
这样的抵近,是央视新闻向新闻现场的进发,更是央视新闻向用户的抵近、向人心的抵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