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0月2日电 题:安徽本土版的脱贫致富经

中新社记者 吴兰

见到胡志林时,他正将割来的青草撒向鱼塘,只见青草覆盖的水面上,有鱼儿吃草时游动产生的水漩涡。

致富经鱼_致富鱼卢鱼_致富鱼游出产业振兴路

9月21日,肢体二级残疾的创业者胡志林在大病初愈后,因地制宜从事起养殖业。中新社记者 吴兰 摄

50岁的胡志林,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无城镇黄汰村村民。他在13岁的时候,腿部因疾致残,2014年再动大手术,在家休养两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大病休养两年后的2017年,胡志林想利用自家附近水塘等自然条件养鸭。他说,那时候没有技术,再加上各方面不成熟。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先到当地一养殖公司边务工、边学习种养技术。

学得技术后,今年开始养殖的第一批1350只鸭子,是给27户贫困户代养的,贫困户每只鸭子赚50元人民币,自己赚10元左右。胡志林说,这批鸭子他的收益是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

他说,脱贫要靠自己,如果一味的“等、靠、要”,一辈子还是停留在这里(指贫困)。我现在能干,靠自己搞番事业,自己发达了,比“等、靠、要”强百倍。

致富经鱼_致富鱼游出产业振兴路_致富鱼卢鱼

50岁的胡志林,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无城镇黄汰村村民。他在13岁的时候,腿部因疾致残,2014年再动大手术,在家休养两年,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新社记者 吴兰 摄

当胡志林的车朝鸭子所在的鱼塘开去时,一群鸭子朝着胡志林游来。他说,这是第二批鸭子,一共3000只。每批鸭子挣少点钱,甚至不挣钱都没有关系,鸭子和鱼循环养殖,到年底,养的鱼还能挣个三五万元。

胡志林有个愿望,就是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致富。他说,我本来是贫困户,我知道贫困户的苦。

采访期间,胡志林的电话不停的响,他说,都是回头客的预定电话。

胡志林所在的黄汰村,有5017人,现有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87人,目前尚有27人未脱贫。黄汰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陈太华介绍,为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该村还建立了扶贫驿站。他说:“哪怕干两个小时、干三个小时,也给予那些贫困户在时间、劳务费用等方面最大优惠,让他们有个就业的时间和一定的收入,弥补家庭的不足,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致富经鱼_致富鱼卢鱼_致富鱼游出产业振兴路

安徽全椒县石沛镇联盟村贫困户在家门口的“扶贫驿站”工作。中新社记者 沈果 摄

和芜湖市无为县一样,滁州市全椒县为助力贫困留守人员脱贫,做“居家就业”文章。

初秋时节,沿着山环水绕、绵延起伏的山区公路,来到全椒县马厂镇复兴村香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增环正在和十几个农民一起,在香菇大棚里面采摘蘑菇。

据了解,杨增环在复兴村承包1000多亩土地,建设21个大棚,优先聘用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与此同时,借助扶贫专项资金,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香菇大棚。农户负责栽植菌棒,合作社负责回收香菇并无偿提供全程技术服务。贫困户除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按照股份参与合作社利润的分红,确保每户种香菇年收入至少达1万元。

“扶贫驿站帮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到月就能发工资,还能照顾家里。”45岁的陈登慧提起扶贫驿站时眉开眼笑。陈登慧是全椒县古河镇大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古河镇建成了扶贫驿站,她便来到扶贫驿站打工,每月能挣2000元。

为帮助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妇女、残疾人、有劳动力老年人实现就业增收,安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能人带动、扶贫驿站、民宿旅游”等多种脱贫致富“本土版”,靶向发力,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