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来到素有“十代古都、六朝金粉”之称的南京,参加“国培计划”(2020)——示范性培训紧缺领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南京师范大学高中骨干班主任班),与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同仁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组织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培训中各位专家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策略,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我的班主任工作生涯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之后,受益匪浅,感悟颇多。本人对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班主任要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去影响、唤醒学生,通过有仪式感的班级文化活动,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借助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尽最大可能去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讲好教育故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现将培训过程的一些收获和思考总结如下:
回望来时路 不应忘初心
11月16日早上,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齐学红教授的主题讲座《后疫情时代班主任工作再审视》,齐教授指出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老师的教育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从面向班级全体转变为面向学生个体,班主任要更加关注学生情绪和心理健康。班主任需要具有的核心素养有:乐观心态、国际视野、辩证思维、人文情怀、信息素养等,班主任需要掌握两项专业技能:要努力做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
最后,齐教授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不忘初心:什么是班主任的初心?班主任应该经常对自己灵魂三问:“我为什么要做班主任?我与学生有怎样的关联?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当时听得这个问题,犹如醍醐灌顶,说实在的,当班主任快十年了,还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过沉静的思考,我最后也进行了汇报分享: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可以影响一群孩子,也就是齐教授所说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一直信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那句诠释教育本质的名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能够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应该就是做班主任最大的价值,也就是做班主任的初心吧。
教师有爱心 教育有温度
11月16日下午,聆听了南京市汇文女中德育副校长王瑾题为《关注女生成长,做有温度的教育》的报告。王瑾校长在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有温度”直击内心,而“温度”恰恰是当前高中教育中缺少的东西,我们不能只“只看冷冰冰的分”,更要关注“活生生的人”。
有温度的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优秀的成绩,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绵长而持久;是对学生的生存状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关注的教育。是让学生获得心灵自由和安全感的教育;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善意的人文环境的教育;是真正把学生看成情感丰富的人的教育;是让学生和老师都有一种幸福感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是关注学生需求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是善于表达爱、传递爱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是让每个师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教育。
要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让学校成为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地方,让学校成为让学生感觉快乐和安全的地方,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学校,让领导和老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着、陪伴着、同行者。
教育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把人人都可能想到的事情做实,做得富有成效;把一般人感到不在意的事情做得让人感到需要在意;把那些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把小事融汇到学生的人生里,让他终生难忘,小事于是就变成了大事,变成了决定命运的东西,这就是教育。
学习无止境 努力为人师
接下来几天的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努力让学业成绩成为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教育叙事:讲述与发现——从故事中读出教育意蕴》、《班级文化建设与师生成长》、《高中体验式创新班会的实施与设计》、《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理念与路径》、《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五项修炼》、《立德树人:班主任视角的育人理解》、《班级学生心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家校合作的原则与实践》、《生活·智慧·幸福:基于“仁”的教师哲学探讨》等讲座。这些讲座虽然内容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同一个话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
这次培训中学习到一个全新概念——“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可以存留精彩瞬间、展现“缄默的知识”、超越日常的自我、创建开放的文化、俯瞰熟悉的风景。其中的关键在于:
1.学会观察与积累。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培养自己对教育的敏感性,提高自己的教育眼光、理解力、判断力。
2.唤醒自己的教育意识。
3.不断尝试和创造,与时俱进。更新思想,理解和接受学生熟悉的“新事物”。
4.让常识与专业对话——构建自己的文化工具箱(社会学、哲学、心理学……)
5.学会深入描写,细节描写,围绕主题揭示故事中深藏的教育意义。
学到一门全新的课程——“参与式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我们平时都把班会开成了开成了“批斗会”,听了讲座之后不禁感叹“原来班会还能这样开”!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分钟鼓掌”,罗京宁老师在之前提问“一分钟最多鼓掌多少次?”,当时我心中的的答案是60多次,等到做完试验后,结果让我惊讶不已,我做了接近200次,有老师做到300多次,而罗老师最后告诉我们一分钟鼓掌的世界纪录是802次。我以前经常给学生说一句话“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但现在看来,说一千遍励志名言都不如做一次这种参与式班会活动来的深刻有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学生亲身体会过、亲自总结出来的道理才能让他们印象深刻、理解执行。
教师必须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而班主任作为一类特殊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学习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通过读书积淀、实践反思、写作突破,不断加强专业修养。对于班主任来说,修养比知识更重要,要永远把做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不光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努力做传道立德的“人师”。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次培训结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朋友,通过与大家平时的交流,我也认识到地域间教育的差距与自身的不足,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这让我更加信奉“陇原名师”霍军老师的那段名言:“站在荒凉的地方,生长繁华的思想。立足偏僻的西北,探究核心的价值。耕作贫瘠的土壤,培植茁壮的理念。浸入干燥的空气,散发湿润的气息。守住狭窄的空间,赢得宽阔的发展。握紧细小的笔杆,刺穿厚重的遮蔽。竖起寂寞的耳朵,聆听青草的芬芳。踏着荆棘的蹊径,开辟坦直的道路。啜饮零星的露水,孕育不竭的甘泉。肩着沉重的木头,栽插活泼的幼苗。”
最后,我想引用王瑾老师讲的一个富有深意的故事作结:退潮后的海边,一个小男孩正沿着海边抓起一条条小鱼扔回海里。这些小鱼因未能跟上退去的潮水,滞留在了海滩上的小水洼里,眼看就要干涸而死。一名游客嘲笑地对小男孩说:“别扔了,这么多小鱼,凭你的力量是拾不过来的,再说又有谁在乎呢?”小男孩没有停下,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他又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也在乎。”这个故事是对教育的一个隐喻,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就应该像这个小男孩一样,做一个“海滩上的守望者”,做学生灵魂的守望者,把学生内心的善良与高贵唤醒,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大海中去自由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