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市委全会提出要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闵行如何抢抓机遇,更好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

陈宇剑:前不久,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闵行全面对标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战略聚焦,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在七届区委七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闵行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闵行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把“一南一北”两大战略作为进一步强化“四大功能”、服务“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刚才我也提到了,我们对这两大区域的定位是推动闵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关键增长极和首位主战场。

两份《实施意见》也进一步明确了两大区域的施工图、任务书。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和安排:

一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市场主体高端要素运作的水平。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48平方公里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中心位置和核心地带,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中核”和“极中极”,我们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对接并利用好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吸引集聚更多国际贸易功能性机构落地,全面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到2025年集聚1000家以上服务、商品、数字等各类贸易主体。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先行先试和政策集成。积极参与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离岸贸易、医疗服务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推动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探索拓展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展示等业务。

二是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升高质量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辐射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建设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积极为丝路伙伴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和服务。以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为引领,积极申办和举办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的行业会议、高峰论坛活动。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长三角律师行业发展中心等功能平台,提升服务长三角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们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的两省一市13个县市区在党建、产业、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和多层面,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常态化、有效性的合作机制。闵行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发展当中,将坚持“四个放在”要求,发挥好闵行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体系。各位媒体朋友,我们今天所处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及周边地区,可以说是上海科技、产业、人才、资源最丰富,最完备,最具实力,最具潜力的地区。我们将聚焦这一地区,加强基础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开展具有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推进“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超限制造”等重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究投入力度。探索研发机构新范式,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比如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开展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研发。设立“大零号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强化行业、企业出题机制,优化“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建立重大原始创新协同研究机制,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做强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打造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积极举办“大零号湾”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

四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培育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建设“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航天、航空、船舶、先进核能、空间信息等优势领域打造“国之重器”。各位媒体朋友,我们所处的这个区域也是上海的动力产业研发机构最为集聚的区域,这里集聚了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领域的重点企业,主要也是集中在动力领域。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正在全力推进闵行南部航空航天动力高地的建设。同时我们也在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新型能源、新型储能、空天资源利用、通用AI、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发展成势。布局“大零号湾”产业发展拓展区,积极推进“工业上楼”新模式。定期发布“大零号湾”科技新锐企业排行榜,鼓励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优势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快集聚关键战略要素,积极打造高能级平台,深化制度性开放,努力建设创新开放的新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闵行力量。

解放日报:闵行外资企业外资项目众多,请问闵行接下来如何围绕重点产业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闵行,外企扎根闵行?

陈华文:作为上海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外商投资的主要集聚区,闵行始终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发展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闵行,成为闵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已有超1.1万家外资企业、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52家外资功能性机构扎根闵行,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区40%以上的税收和6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额。可以说,闵行的发展历程,就是外资外企与闵行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共享发展成果的历程。

今年上半年,闵行吸引外资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聚焦总部经济、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全力以赴招好商、招大商、招优商,实际到位外资达9.54亿美元,总额和增速均位列全市前列,一批优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速崛起。比如,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闵行产业链完备、技术创新优势显著、扶持政策集成的优势,投融资空前活跃,已成为外资增长新的动力源,预计到2025年,闵行生物医药产业将达千亿级产值。特别是今年,莫德纳在闵行投资成立了国内首家总部公司,并计划设立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投资于一体的全资子公司,将为上海和闵行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共闵行区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擘画了闵行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蓝图。刚才宇剑书记已经做了详细介绍。我们真诚希望更多全球投资者选择闵行、深耕闵行,我们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优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竞争力、生产力。闵行区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聚焦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稳定务实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二是强服务。一直以来,闵行区与外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多层次沟通机制,将各项服务落到实处。比如,依托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外商投资协会,提供“兜底式”权益保护和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外资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通过“企业说”、BOSS沙龙、高管下午茶、企业走访等多种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一门式”协同解决外资企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等等。三是提信心。充分发挥闵行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商投资促进活动,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同时,出台了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目前正积极对标国家和市级政策,抓紧研究制定我区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相关政策,有效提升外商投资信心,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进来。

文汇报:作为虹桥中央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闵行区如何围绕区域特色打造区域营商环境?

韩永强:今年,闵行区第六轮营商环境改革出台了166条工作举措,提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特色营商环境高地,着力在平台打造、功能建构、企业服务、跨域通办等方面探路先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虹桥经验”,以营商环境助力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打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放大进博会带动效应,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地。充分发挥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主平台作用,积极推动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完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高能级贸易主体集聚。依托“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虹桥分中心)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企业服务咨询站,充分让企业享受RCEP贸易投资政策红利。优化提升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功能,目前已累计吸引了35家国际经贸组织、贸易促进机构、协会商会入驻,联系超过150个国家地区。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高地。持续优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加快完善贸易促进、海关服务、法律公证等多元化特色服务。深化高频事项“云窗口”办理创新和跨域通办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在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布设“云窗口”的方式,实现涉企业务在长三角区域通办新模式。同时,加快推进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区建设,打造虹桥国际人才会客厅和长三角人才服务新高地,推出6大类56项服务清单和“1+3升级包”服务,目前已累计入驻人力资源企业155家。

三是聚焦中央法务区建设,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设立法律服务机构行政审批直通窗口,积极引入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税务等法律类服务机构,目前累计引进58家。在全市首创设立知识产权一站化保护平台,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基地和检察官办公室。发挥虹桥商事法庭作用,通过诉讼费减免、开辟中小微企业绿色通道等服务保障举措,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保障功能。

东方网:“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区的建设方案今年上半年已经发布了,请问现在的建设情况怎么样?

徐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全力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尽快将“施工图”转化成“实景画”。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体系支撑。制定推动“大零号湾”高质量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大零号湾”产业和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大零号湾”管委会统筹协调作用,多方协同,合力推进。全面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签订了新一轮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特别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深化基础研究、引育顶尖人才。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大零号湾”专项政策,从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质量孵化器与园区建设、创新人才集聚、激活创新主体活力等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支持。我们还建设“大零号湾”金融港,首批24家基金和金融机构已经入驻。发起设立“大零号湾”创投基金和科技产业基金,基本形成从创业扶持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全链条的金融加速支撑体系。进一步整合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税务、人才等政务资源,提供一站式科创服务。

三是加速成果转化。今年以来,涌现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85项(人)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比例超过1/4。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共建孵化转化平台,共同到高校遴选优质科技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大企业与高校联合成立实验室、建设联合研发中心、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创新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双向赋能。“大零号湾”优质科技企业正快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零号湾”区域估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12家,估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30家。

四是提升功能配套。构建丰富多元的科创空间,目前在建的科创载体约有70万平方米。“大零号湾”国际人才会客厅、“大零号湾”图书馆、闵行科创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我们还筹措了超3000套人才公寓,并围绕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周边区域,启动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宜居宜创的开放式科创街区初步形成。

光明日报:请问在闵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市民分享闵行的发展成果,怎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陈华文:在推进闵行现代化主城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刚才前面宇剑书记已经做了介绍,我这里再讲一些情况。具体来说,我们始终做到“四个有”。

一是住有所居。闵行始终把群众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以“两旧一村”改造为抓手,着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今年,闵行计划实施吴泾镇龙吴路5530弄小区1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加快推进颛桥镇中心村、浦江镇召稼楼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步消除莘庄镇小梁薄板房屋居住安全隐患,计划至2027年,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全部完成;今年还将实施新一轮“美丽家园”建设,完成10个小区104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台。同时,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筹措供应力度,目前已累计供应4.5万套房源,其中包括33个“人才公寓”项目,助力新市民、青年人在闵行定居安居。

二是老有所养。近年来,闵行承担着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特别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闵行已建成75家养老机构、1.7万余张养老床位,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9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家、助餐服务场所179家。今年,我们还将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新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学有所教。闵行区教育体量大、增量多、发展快,基础教育总量居全市第二。近年来,闵行围绕“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及科技、艺术、体育比赛获奖等均位居上海市各区前列。今年3月份,我们出台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出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行动举措,比如,在优化布局强配置方面,采取做大做强教育集团品牌、引进大学优势资源等手段,如打造环交大闵行校区基础教育生态圈、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圈、上海师大闵行基础教育圈,逐步形成教育圈发展特色优势,让区内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是病有所医。闵行区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目前全区共有近600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今年年初,我们发布实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方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比如,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试点开设“晚门诊”服务,推进口腔防治中心、护理中心和中西医结合特色服务站全覆盖建设,并探索施行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模式等等。

界面财联社:我们都知道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闵行在培育科技企业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方面有哪些举措?

徐豪: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闵行企业集聚,科技属性强。我们统计了一下闵行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长年保持在10%左右,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近4%;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区级以上研发机构367家;近年来闵行科技企业增速迅猛,高新技术企业有3386家,三年翻番;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1200余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2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9家,显示强劲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优质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重点做好三方面都工作:

一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我们将优化政策供给,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中心、承担科技计划,激活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改革原来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用“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二是强化孵化转化能力。我们将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建设一批高质量孵化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育孵“硬核”科技企业,持续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发挥高校学科和科研优势,培育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新兴领域的创新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赛道。我们将发挥上海南部科创中心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构建“投、贷、扶”联动的融资服务体系,为企业疏通融资“堵点”,让硬科技不缺资金,好项目不缺投资。

三是提升科创服务合力。我们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精准便捷实施各类惠企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汇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全周期的人才服务。开展创新挑战赛等活动,促进产学研对接,供应链协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帮助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上海电视台:闵行区正在全力推进前湾地区高品质发展,下一步有哪些具体安排?

韩永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3面积都在闵行区,其中30平方公里的虹桥前湾是闵行“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区域。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国内外优秀的咨询、规划、设计团队,持续深入谋划高质量的规划方案,于去年发布了“无限前湾,未来城市”的城市愿景蓝图,将持续通过“无限魅力、无限渗透、无限链接,无限活力、无限智慧”这五大设计策略,打造具有标识性的区域新地标。

为了让这张美好蓝图能够在未来建设中不走样,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了实施管控体系。搭建长期的规划建设总控平台,围绕我们“五个无限”的目标,编制了包括城市风貌、公共服务、地下空间等九大专题成果,并且把这些成果全部落实到前湾的地区总图中,通过地区总图对未来每一个项目确定建设标准和管控要求,确保前湾片区重点建设环节全生命周期的统筹管理。

二是在建设节奏上确保三个优先。优先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夯实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潜力;优先建设重要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地区开发顺利推进;优先建设以前湾公园为标志的生态绿化项目,营造优美的环境景观。我们期待前湾片区将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承载区,链接国际国内的世界级“会客厅”,引领高品质生活的人民城市样板区,以及服务长三角和全国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