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下午,我们三年级组语文教师汇聚到同频互动室,来恭听薛家湾第五小学的李凤兰校长的作文专题讲座,听完讲座后,托腮回味讲座内容,无不为她的精彩讲解而叫绝,殊不知小学习作教学内部的技巧还如此劲道可嚼。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本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精妙的好词好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仿句、仿段、仿篇。牢牢把握读写结合的原则,对精彩片段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练笔,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让孩子们的作文要有内容可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可以从课程中收集资料。今天上了什么课,哪节课最有意思。
2.研学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可以家长群自发组织。
3.上好阅读课,读写结合。
4.有意识创设情境,让孩子做情境中人。
5.上好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一次课一个侧重点。
6.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7.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在日常课文教学中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小片段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情感,展现出他们激情的一面。
所以,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体会到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极有利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例如:我们本地夏天经常会下起雷阵雨。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窗外一片浑沌的世界。学生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最宏伟的交响乐。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不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了口头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课后,可以再让学生把口头作文整理成书面作文。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容忽视。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开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根底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表之于言。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写出好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作文教学培训心得
高兰
6月7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线上培训活动,听取了李老师的习作教学讲座,感触颇深。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比较让学生头疼的部分。通过短短一节课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习作教学有了以下几方面思考:
“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篇章结构方面的技巧,更要在思想认识方面发挥育人作用。”教习作时不仅仅是教孩子写作文,更是将习作内容背后的育人因素教予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反思自己的习作课堂,可能更过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习作的育人作用思考欠缺。每篇习作备课时应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写这个?今后日常语文教学时应该多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多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只有当学生的感悟能力强了,才能对事物的认识深刻,写作表达时才能有所悟。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作文离不开生活。在自己的习作教学中,更多可能还是传统课堂中审题、选材、习作、点评及修改,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引发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思考。习作教学应让真实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今后会继续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文本,认真备好每一节习作课,努力让习作课堂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乐写、会写!
培训心得
秦 渊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师,6月7日,我很荣幸聆听了李凤兰老师的作文讲座,感觉真是受益匪浅。在听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李老师的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李老师的阐述中我感受到了她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积累,让我深受启发。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学习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讲座,感叹于李老师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触动了我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阅读课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 历过的美好时光。
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关于李凤兰老师的作文讲座心得
李泽林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节课 ,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现将通过本次培训后我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打破,另一个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缺乏,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已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已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开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时机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习作教学培训心得
苗 敏
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教材中的体现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6月7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线上培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我聆听李凤兰校长讲座最大的切实感受。这次李老师的《关于教学作文的思考》中那句”习作是为育人服务的”让我对习作又有了深刻的认知:生活不仅是习作的起点,更应该是习作的终点。“作文就是生活。”是啊,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早晚会枯竭干涸,所以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细节,得出感悟。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呢?我认为是要把生活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观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处处有真情,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养成时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生慢慢地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只有当他们自己真切感受过每一个细节,才能得心应手地去表达,去展露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细节,才能在作文中写出藏在平淡细微处的真情来。作文就是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有了充足的“源”自然有取之不尽的活水。
培训心得
许雅玲
听了李凤兰校长的习作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不断学习,做一个博学的老师。通过这次学习,我被李老师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所打动,她不仅有着独特的教育视角,丰富的教育经验,从她的语言中,我还能感受到她的博学多才。教师怎么会这么有才呢?我觉得应该离不开阅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不仅是语文知识方面的,还得学习科学、社会、新闻等方面知识。
二、教学作文应从解决“温饱”过渡到“美”。从李凤兰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和她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平时我们纳闷的学生写作时找不到内容可写,于是便编、重复的编的这种现象,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由写的内容多到写得美。明确写作文时如何把内容写丰富的同时,还得注意不能重复。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表。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是唉声叹气,只要一听到说这次测验不写作文,学生便欢声雀跃。面对这一情况,我觉得李老师的方法很不错,利用发表的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学校有校刊,但我觉得语文老师可以自己创建班刊,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
四、教作文离不开阅读,学写作文也离不开阅读。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教师引导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进行头脑风暴,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是有无限创意的,听了李老师的课,我幡然醒悟:原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刺激他们的创意,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语文教学的生涯中,也可以谈得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了,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了。
作文可以这样上
郝浚森
作文指导课到底要不要上?课标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因此,有些老师认为提倡作文个性化,就是让学生写放胆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由发挥。认为教师的指导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定势,认为作文指导课不用上。实际上,并不是不要指导,而是应如何指导得更巧,指导得了无痕迹。其实,作文指导应渗透到平时的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在教学每篇课文时.我们就应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叙述顺序,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实际上每单元的习作教学应在教学课文就要开始了。一篇习作教学要花上一两周的时间,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作文指导课是循序渐进教学,还是一步到位,要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至于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应因文而议。
对于学生为何选材不真实、单调?现在孩子的生活太枯燥,活动范围太狭窄,因此他们印象中趣事少之又少,只能从别处或书上寻找。应引导学生收集生活素材、再现生活记忆,作为作文指导课的重点,而自己在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的这一环节上做得不够。
作文指导太细,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定势?我们要先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方法和写作方向,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后,那么到时候,他们们就会“熟能生巧”,“厚积薄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