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优秀经验及先进做法_政务新媒体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

□李璐莎(武汉大学)

近年来,“自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创造了一大批就业岗位,新兴行业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自媒体”乱象也与日俱增。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相关情况,专项行动聚焦于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针对“自媒体”乱象,如造谣传谣、制假售假等方面问题开展整治;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对各地网信主管部门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等13项加强“自媒体”管理的工作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整治“自媒体”乱象,肃清网络环境的决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而政务新媒体是实现舆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的有效主体,但同时一些政务新媒体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因此,要探寻可行途径,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舆论宣传引导作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明确角色定位,建构主流话语体系。在信息化时代,政务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沟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运用,与网民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体现了政府部门走“网上群众路线”的意愿。然而,因一些不得体的回复以及不恰当的视频而引发的网络讨论也逐渐增多。对此,政务新媒体应该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公开、政务舆论网上引导,打造权威话语主体、建构主流话语体系、增强主流价值认同;加强人才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全媒体人才。同时,面对重大舆情时,应及时作出科学解释,平时应该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把握群众关切,回应群众热点问题。此外,应整合社会其他资源,联合其他主体,引导新媒体行业严守道德规范,合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加强内容创新,提高内容可读性。政务新媒体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把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发布既权威准确又“接地气”的政务信息。政务新媒体在报道内容上要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同时语言要精简,以便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可科学设置板块,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我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宣传的感染力,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并吸引网民共同参与讨论。此外,报道内容要有深度。作为主流的政务媒体,在内容报道中要结合具体情况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不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舆论导向不明确时,应该坚定政治方向,亮明政治态度,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及规律,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

提高服务意识,利用其独特作用。在当今社会,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使得政务新媒体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是群众与政府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政务新媒体应该提高服务意识,从群众出发,依托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政务客户端等,采用短视频、直播、访谈等形式,在群众习惯使用的平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开展互动交流,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的同时关注好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便捷信息以便于群众日常生活,打造服务型政务形象。此外,应该利用政务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团结和引导在网络上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主播等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当中去,共同创造响应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同时,政务新媒体应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增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面对错误舆论时要及时作出科学判断、发布正确信息,进行正确引导。

信息化时代媒体表达形式更多元,信息传播更迅速,内容更加多样。要想遏制“自媒体”乱象,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政务新媒体必须勇挑大梁,做好舆论的正确引导,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