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四川29岁农村小伙搞水产养殖创业故事四川29岁农村小伙创业搞水产养殖,现今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29岁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合伙创业:从工科生到水...

四川29岁农村小伙搞水产养殖创业故事

四川29岁农村小伙创业搞水产养殖,现今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29岁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合伙创业:从工科生到水产养殖行家

今年29岁的李开江是四川内江市隆昌县普润镇瓦窑村人,以前,他常在寒暑假帮着家中做农活,于农事上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高考,他进入攀枝花学院冶金专业学习,成为一名工科生。在校期间,李开江半工半读,在寒暑假期间开办补习班,挣得不少生活费用。“两个月差不多就有一两万元,创业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2012年暑假的一天,李开江与儿时好友卢富建交谈时,因两人都有创业想法,在卢富建提及自己正在高山村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邀请李开江合伙时,李开江爽快地答应了。

“我愿意,但是父母有点不理解,觉得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却又要回农村,而且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也高。”但通过与卢富建等合伙人多次联系,并实地了解情况后,李开江十分看好农业市场,说服父母借了几万元,加上自身存款,共计入股10万余元,合伙建起了普润镇新盛泥鳅养殖基地,进行人工繁殖培育泥鳅苗、白乌鱼苗等。

梦想很美丽,但现实却很残酷。工科出身的他完全不懂水产养殖,而水产养殖专业性很强,只能从头学起。

2014年,在一次给白乌鱼苗换水时,李开江水量计算过高,导致4万余条白乌鱼苗全部跑出,进入了养殖鱼塘,损失近4万元。“因为白乌鱼会‘自相残杀’,一旦进入养殖鱼塘,所剩便不会多了。”

没有技术怎么办?那就学!

“普润周边有许多水产养殖大户,我没事就跑去看、去学。”李开江说,作为“农村娃”,对于农村的一切都很熟悉,周边的养殖大户都是幼时认识的,或是见过的,“厚着脸皮”去学习,也没人会说什么。

不仅跟着“土专家”学,李开江还利用空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再结合养殖基地实际,反复观察实践,进行总结,提取经验,再加上有了隆昌市水产渔政局有关专家的指导……渐渐地,李开江掌握了不少泥鳅催产、孵化及规格苗培育技术。

遭遇重创:合伙人离散只剩下自己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李开江说,养殖基地刚开始发展的前两年,只见大量的投入,却少有效益,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几个合伙人一年下来都只能拿到别人一个月的工资。

渐渐地,有部分合伙人坚持不下去了,开始有人离开,也陆续有人加入。人来人往,只有李开江和卢富建坚持了下来。

困难时刻,隆昌市各级各部门伸出了援手,创业补贴、无息贷款、技术指导、创业扶持项目资金、翻新办公场所……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李开江团队开始尝试整合镇、村资源,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成为一个集生产、销售、管理于一体的水产养殖联盟,不仅发展自身,还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为养殖户提供了更优的技术、更畅通的销售渠道、更完善的管理,带动更多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经过4年多的发展,李开江团队的水产养殖基地兴旺起来,养殖面积从原来的10余亩拓展至60余亩,年产值也从原来的10余万元增长到80余万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生创业科技孵化基地、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隆昌市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一切看似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李开江哪里会知道,一场更大的滑铁卢悄然临近。

自2016年开始,泥鳅苗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从最开始的5角钱一条降至4分钱一条,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基地受到重挫。“比如一批泥鳅苗4万条,原本可以卖2万元,现在只能卖1600元,差价太大,估算人工和其他投入,亏得太多了。”

连续的亏损,加上泥鳅苗价格持续走低,让剩下的合伙人也渐渐灰心,陆续离开。2016年底,包括卢富建在内的其余3名合伙人全部离开,仅剩下李开江一人。

“我当时也有点灰心,但是觉得既然承包了老百姓的田土,就要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创业梦想负责。”李开江当即接手了水产养殖基地的所有事项,并开始探索新的出路。

转型养蛙:基地年产值实现过百万

内江、成都、重庆……李开江到多地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各地的青蛙养殖市场行情较好,处于需求量大,但供给量少的状况。

定下了目标,但青蛙养殖技术较之泥鳅养殖技术更难,李开江便找到东兴区一家青蛙养殖基地学习技术。两个月时间,李开江吃住都在基地,跟着“专家”下田上坡,用心钻研,很快便掌握了养殖技术技巧。

2017年3月,李开江拿出1亩多水田进行试养。经过精心养殖,4个月后,成功销售1000余公斤青蛙,产值达到4万余元。

今年3月,李开江将青蛙养殖规模扩大到10余亩,加上50余亩黄腊丁、白乌鱼等,今年底,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基地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百万元。“我刚刚在松林村签了合同,流转水田30亩,全部用来养青蛙。”李开江合计着,待明年底,整个水产养殖基地有望实现年产值250万元。

见李开江的水产养殖发展得红红火火,周边村民跃跃欲试,瓦窑村4组村民黄盛见多次找到李开江,希望能跟着他学习青蛙养殖。李开江并不藏私,表示只要有村民愿意学,他都愿意免费教。

致富不忘家乡人,李开江在选择基地务工人员时,往往会优先选用贫困户及土地流转村民。青杠村9组村民曾园春便是其中之一。

从每年收入不过千元的农业种植,到如今每月两千元的务工收入,曾园春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不少,浑身充满了干劲。“我在基地干了两年,一个月两千,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一年有接近三万元的收入,比务农强太多了。”

如今,在李开江的带动下,普润镇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养殖品种由传统的“四大家鱼”开始转向白乌鱼、黄腊丁、青蛙以及大闸蟹等利润高的品种,也不再照搬过往养殖经验,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养殖方法,村民就近务工也变得更加容易……

盘点四川农村创业最易赚钱的3个项目

盘点四川农村创业最易赚钱的3个项目

农村是一片创业天地,只要对农业有情怀,愿意带着互联网的新思维杀向农村的创业者,都会拥有商机。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盘点四川农村创业最易赚钱的3个项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猪

你知道中国一年要吃掉多少头猪吗?中国人吃饭都跟猪肉有关系:饺子、混沌、馅饼、面条,炒肉、香肠、腊肉……数亿头猪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养猪显然是个“大买卖”!

然而,很多农户却反映:养猪投入大,成本高,利润常常抵不过工钱。根本不挣钱!

养猪到底能不能赚钱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个人养猪竞争力小,成本大。付出的工人工资、饲料、兽药的成本巨大。养猪数量少,获利不多,风险较大。目前市场中的猪肉,90%都是规模化养猪场来饲养。他们技术过硬、规模较大,即使有一两年的损失,但是长年积累下来的盈利,足够度过困难的年度,个人养猪者不具有这样的抗风险能力。

虽说,养猪的成本高、风险高,但收益却很可观。据特驱集团养殖事业部杨东(微博)晓介绍:养一头猪从21天断奶到175天销售大概养殖150天。成本包括:猪苗500元;饲料900元;制造费用、折旧、药品100-150元;水电能耗共计1550-1600元。以2016年市场售价来看,毛猪均价8.8-9元1斤,销售230斤。净利润在头均500左右。

若能自繁自养的话,一头猪能赚800元左右,出栏1000头就能获利80万。而年出栏1000头猪的育肥场成本可以控制在30万元左右,利润率可想而知。并且目前养猪并不愁销路,数量大的话,可以与大型的肉类加工企业合作。

创业建议:个人养猪没有竞争优势,规模化养殖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如果你想养猪的话,最好计划好规模、投入产出、最大风险损失、最大盈利幅度、再进行投资。

农产品电商创业(F2B和F2C)

传统农民不懂电商、也不懂集中采购、订单农业,即使有好产品也未必找得到销路,卖得上好价钱。这时候,就需要新时代的新农人以创业的形式去组织,去对接。

农产品直供模式(FarmtoBusiness),当前主要聚焦在城市本地化为主,消灭中间的渠道,直接将产地与城市酒店、食堂、学校、机关等机构对接,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出现,而且有的已获大额风险投资。

这里所说的F2B模式不是单纯的搭建平台,而是农产品产地(基地端)的创业者,去帮助农民规划指导种植,然后对接上游平台。

以四川百绿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为例:基地与农户合作,一方面植农户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农资投入品团购、从厂门直到户门,在相同种植情况下能节约15%~20%的种植成本投入),在水果成熟季节,基地帮忙对接销售,农户不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种植端通过科学种植,适度规模供给,在水果销售时可实现好果好价,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

线上多渠道模式FarmtoCustomer,对于多品牌农业基地的产品,一定可以借用淘宝、微信等平台,推动F2C的模式,直接从农场对接家庭,而且可以采取预售和订购模式,或者叫代养、代种植模式。

创业建议:这个创业机会是值得大家探索,传统农场主不懂互联网,也不懂品牌,跟没有商业化思维,如果年轻的创业者在这个领域去整合,帮助农民推动以上两种模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农村电商物流创业

县域经济电商物流创业是当前非常好的商机,全国的快递网络都能够到达县级城市,但要从县级覆盖到村级的物流。这是当前所有快递的一大软肋,不仅仅是普通快递包裹,还包括大家电等品类的物流需求。

京东、阿里菜鸟等各大电商平台为了布局农村电商,都在通过各种的模式推动县到村级的物流网络建设。

阿里的农村物流战略中明确,要在3-5年内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1/3县及1/6农村。

顺丰布局全国农村网络,双向商流+物流通吃。据说顺丰已全面铺开农村网络,乡镇达1.3万个,相当于全国约40%乡镇。

顺丰鼓励员工回乡创业,把顺丰的服务网点下沉,内部创业直营模式建立乡村站点,把快递送到乡下同时推动“城乡购”将土特产通过微店卖出。趋势看,顺丰这是将农村双向的商流物流通吃。

创业建议:建立县级快递服务站,承接对三通一达、顺丰、宅急送等快递企业县级网点合作,单一一个县的包裹流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如果做县级快递节点站,可以对于快递企业也是欢迎的。

在县到村的配送方面,如果包裹量集中,可以采用小货车配送,或者借助社会化模式整合资源,完全可以采取Uber、滴滴打车的众包模式。

可行性大,创业风险低,需要对电商快递包裹流量是否稳定,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就是自己的社会化的运力资源的整合和调度能力。

从商业模式上看,如果打通了县到村级的物流,对于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都有价值。

拓展

四川农村创业扶持政策

日前,四川省人社厅发布了四川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35问答,详细解答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返乡创业个人可申请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返乡创办企业享受不同程度企业所得税减免,入选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个县还给予500万元扶持资金等内容。

一、哪些人员可以享受返乡创业支持政策?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5〕73号)明确提出,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人员参照执行该政策。因此,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大学生和退役士兵均可享受川办发〔2015〕73号文件提出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

二、什么是“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主要有哪些服务内容?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主要负责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服务。

三、什么是“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主要在行政村配置的、为广大农村居民公共生活和社会治理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场所。平台一般具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其他服务三类功能。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等;社会治理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党员活动、综治警务、司法调解、人口管理等;其他服务主要包括邮政信息、便民超市等。一个平台原则上覆盖一个行政村,有实际需要或条件允许的可以覆盖多个村。

四、什么是“一址多照”?

“一址多照”是指同一地址可以登记为两个以上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

五、什么是“一照多址”?

“一照多址”是指市场主体在住所外设立经营场所,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管辖区域的,经营场所可以申请备案,不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设区市跨区经营的“一照多址”,授权市人民政府作出具体规定。

六、什么是“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

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是指在工业用地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内,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用地单位经营水平及产业政策合理确定的出让年限。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的推行,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用地的盲目性,避免企业因产业转型升级或市场变化等造成土地低效利用和闲置。同时,较一次性取得50年法定最高年期工业用地使用权的方式而言,也有利于企业减少前期的支出成本。

四川省关于农牧养殖业有哪些惠民政策

一、以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集中抓好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优化品种结构,深入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确保全省粮食供需自求平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突出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果园、茶园和菜园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展区。切实搞好25个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产高效木质工业原料林和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75万亩。优化特色效益农业布局。重点抓好以柑桔、茶叶和蔬菜等为代表的川中丘陵系列,以烟叶和石榴等为代表的大凉山系列,以晚季蔬菜、松茸和川贝母等为代表的川藏高原系列,以猕猴桃和菌类山珍等为代表的大巴山系列“四大系列”特色农产品的规划和开发。

2.加快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以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品质为重点,继续实施新增1000万头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新增出栏优质生猪250万头,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加大畜禽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以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为重点,实施标准化养殖工程,支持农户建设(改造)标准化圈舍;发展一批以种畜禽场为核心、农户为主体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快建设“种畜禽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养殖小区,推进农户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以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循环经济。结合退牧还草等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加大草地和牲畜改良力度,探索牦牛和藏绵羊等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突出抓好稻鱼轮作、名优水产品养殖和冷水鱼养殖工程。

3.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建设西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各地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有特色、规模大的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都有利益机制联结的格局。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000户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增加15%以上。对销售收入产业排位靠前、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争创全国知名品牌,搞好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周边区域原料基地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和原料生产基地,新培育一批粮油、肉类、果蔬、烟草、中药材、水产和林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订单保护”、“二次返利”和“风险保障”等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推广“六方合作+保险”、“股份合作”等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4.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新建、改造一批大型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村村农家店建设”,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3万个。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工程”,加快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和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突出抓好“农超对接”试点,培育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组织和大户。支持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继续开展在对口支援省(市)开拓农产品市场行动,不断扩大我省农产品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的市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把“川字号”农产品打进上海世博会。引导和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国内各大区域中心城市开设四川农产品展示直销店,建立四川特色农产品长期性外销平台。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力培育地域品牌。

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优质科技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和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构建技术链。继续完善以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设一批服务基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强化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生猪、牛羊、水产等农畜育种攻关,加快突破性品种培育和良种产业化,扎实推进粮食丰产、现代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科技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业活动,抓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大力组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发展特色产业的骨干力量。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基层科技服务平台,发挥其助农增收作用。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群专结合的农村防灾减灾运行机制,提升依靠科技抗灾减灾的能力。

6.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在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特色蔬菜、食用菌、应时鲜果和花卉苗木等设施化生产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钢架大棚、塑料大棚、滴灌喷灌和遮阳网覆盖,加快培育设施园艺产业。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建设农户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加快发展圈舍标准、设施配套、品种优良、管理规范、产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养殖业。以实施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为重点,加快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结合新农村示范片和现代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力度,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地区特点的农业机械,扩展农业机械化作业区域,支持农机跨区作业,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

7.继续促进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劳务精品战略,转变劳务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全年转移输出2100万人,培训技能人才100万人,劳务总收入增长10%以上。继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新增劳动力、存量劳动力和重灾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抓好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失业农民工转岗择业和农民工创业等多种培训,提高技能化输出比重。抓好劳务公司等龙头企业、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等市场组织建设,开发劳务市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强化农民工权益维护。改善农民工就业、工资待遇、居住、子女上学等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工参加保险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健康服务。在省外川籍农民工集中地和省内农民工集中城市加快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提高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8.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目标,认真实施农业发展上台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万亩。突出抓好亭子口、武都、二郎庙和永定桥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小井沟、白岩滩等重点水库工程和武引二期、升钟二期等大型灌区工程。安排前期工作经费,继续做好向家坝灌区一期、毗河一期、红鱼洞水库和大桥灌区二期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震损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继续实施“五江一河”堤防工程,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都江堰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启动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认真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力度,支持山丘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一事一议”和财政补助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建设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9.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围绕粮食生产重点县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突出粮田建设,集中连片治理。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实施以“优粮项目”为重点的标准粮田工程、以“农发项目”为重点的土地治理工程、以“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为重点的育土工程,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大力度推进以机耕道入土到田为主、“金土地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程。实施以耕地质量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四网”(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加快推进地震重灾区造地和灾毁耕地复垦整理工作,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为重点的土壤培肥技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新机制,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

10.切实加强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巩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果。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核心,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加快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建。继续抓好川西北草原沙化和石漠化治理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速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11.加快地震灾区农村产业恢复重建。把农村产业恢复重建作为地震灾区农村重建的重要内容,坚持农村产业恢复重建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紧密结合,加快恢复提高灾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完成灾区农村产业恢复重建的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加快特色效益农业重建,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品质和效益。抓好畜牧业和水产业重建,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快林业重建,发展特色林产品和林下种(养)业,挖掘林业增收潜力。探索土地整理和耕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鼓励农民参与造地和土地整理,引导和支持灾区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特色蔬菜和鸡、鸭、鹅、兔等“短平快”项目,千方百计增加灾区农民收入。

12.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突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一批出口农产品基地和示范区。建立健全农业招商新机制,强化以农业大项目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为中心的主题招商。完善外资农业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制,提高外资实际到位率。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长期合作。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技术、管理和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建立海外农业发展基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