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严重失调的“床护比”让护士的调配显得捉襟见肘。

臧彤告诉记者,她负责的病区现在有41名孕产妇,白天基本上能保证护士充足,到了夜里,偌大的病区就只有两名护士值班,主要处理一些应急病例。臧彤说,这么安排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人手不足,排不开。

据记者了解,“床护比”失调并不单单是妇产医院的问题,几乎在所有实施优质护理的公立医院,人手紧张的情况普遍存在。

妇产医院在这方面也想了一些办法。医院在今年7-8月已经招了一批新护士来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明年妇产医院将在17个病区全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将继续招聘新护士,希望今明两年内满足床护人员配比。

应对 护理费不变 医院多方平衡护士工作量

从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舒适护理、卧位护理、术前术后护理……优质护理从十一个护理层面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细化,其中就包括被媒体大肆渲染的“给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有一种观点认为,现行护理费过于低廉,体现不出护士的劳动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妇产医院一级护理的收费是8元/天,二级护理是7元/天。协和医院的一级护理费9元/天,二级护理费是7元/天,三级5元/天,还有一个特级护理,主要面向的是一些重症病房,收费25元/天。在采访中,两家医院护理部负责人均表示,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费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在收入方面,目前主要依靠医院的补贴。

妇产医院护理部张娥告诉记者,护士的收入现在还没有明显变化,但医院对于开展优质护理病房的护士在奖励上还是有一些侧重的。除此之外,院方将以前由护士完成的部分工作分出来,交由其他人员如护理员和护工完成,以平衡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后带给护士的工作量。

在平衡护士工作量方面,协和医院也对人力做了调配。将一些送标本、陪病人做检查之类的外勤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药品也实行医院统一调配、招聘护理员分担护士的部分工作。在薪酬上,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吴欣娟主任说,协和医院目前根据护士层级、工作难度、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是否发生护理并发症、工作表现制定奖励机制,以此体现护士的能力水平。

解读

何为优质护理

Q:优质护理就是护士给病人洗头、洗脚、剪指甲,护士其实做的是护工的工作?

A:社会上对优质护理的认识一直存在着误区,认为优质护理就是给病人洗头、洗脚,其实这是把护士工作理解得太简单了,这些仅仅是护理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护理工作更多的是涉及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等。吴主任说,看似简单的洗脚、端便盆、擦背、翻身实际上也都包含着很高的技术含量,以擦背为例,护士需要在擦背过程中发现病人背部有没有皮肤压伤。简单的洗脚,护士会观察病人足背动脉皮肤或下肢循环的情况。端便盆的过程中,护士要观察大便有没有异常。骨科病人翻身如果翻不好,就可能导致手术前功尽弃。“护理工作涵盖着专业性,国外的护士这些工作也一样要做,没人会觉得低人一等。”吴主任还强调,优质护理其实是一种护士职责的回归,原本就是护校培训的内容。

Q:优质护理提倡的“零陪护”目前实现了吗?

A:“零陪护”并不是说不能有家属,它体现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的基础护理都由护理人员来完成。过去有些医院在基础护理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家属不得不陪,不得不由家属来做生活护理工作。现在通过优质护理,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到位,让病人家属减轻负担,病人减少聘请护工的费用。家属放心了,陪护就降低了。(解读专家: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 记者 孔瑶瑶)

优质护理是卫生部在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公立医院推行的一项服务工程,号称医改的第一项工作。从去年3月确定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医院,到去年年底卫生部正式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简称“工作标准”),这项工程已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根据“工作标准”规定,2010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在2011年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这一年多来,优质护理推行得如何?推行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妇产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调查。

调查 人手不足 依然凸显

北京妇产医院东西两院,共有17个病区500多张床位。目前,开展优质护理的病房占全院病房总数的53%,明年优质护理病房数将达到100%。北京妇产医院的护理工作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产科。护士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产妇,还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因而护士的工作除了要面对孕产妇以外,更多的是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包括为婴儿换尿布、沐浴、到疫苗注射、婴儿抚触等。

妇产医院护理部张娥告诉记者,妇产医院的优质护理有着自己的特色,“产科住院期间的产妇大多数都是自然分娩的妈妈,在生活上,她们其实不需要护士给予特别多的协助,更多的时候是可以自理的。相比最基础的生活护理,妈妈们更关心的往往是宝宝有没有吃饱,自己的乳汁是不是充足以及出院后如何正确护理小宝宝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期间,我们也把工作重点更多地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调整。北京妇产医院是全国少有的几家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医院。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婴儿从出生后24小时和妈妈在一起,为了保证母婴在一起,所有的婴儿护理和治疗都在妈妈身边进行。”张娥说,母婴床旁护理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防止出差错,避免婴儿被抱错。二是护士在为宝宝洗澡、游泳、抚触的同时,妈妈在旁边可以边看边学,为出院后护理宝宝做好准备。三是有家长在旁边,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优质护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瓶颈就是护士人手不足。在北京妇产医院的产科病房,这个问题更为明显。

王迎是产科二病区的一名主责护士,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包括查房、给新生儿沐浴、做抚触以及输液、测体温之类的护理工作,更多的工作是要对出、入院的妈妈做好健康教育。和她一起搭档的还有一名配责护士、一名护理员以及一名护工。配责护士主要协助主责护士做诸如换液、执行临时医嘱、取药、发药等工作。护理员的工作包括协助母乳喂养、换尿布等,护工进行最基本的生活照顾工作。这个四人小组分工明确,每天面对12名产妇和12个新生儿。

卫生部“工作标准”规定,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的比例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但在产科病房,护士实际护理的对象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王迎和她的同事每天护理的实际上是24个人,其中有12名新生儿,他们的护理工作远比成人更琐碎也更需要耐心。

产科二病区护士长臧彤邀记者观看了一名新生儿的抚触过程,伴随着CD机里播放的舒缓音乐,护士在手上涂满婴儿油,轻柔地为新生儿从头到脚进行抚触,同时给一旁的妈妈做指导,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这样的抚触一名护士一天平均要做5-6次。

张娥告诉记者,对于产科来说,1:0.4的“床护比”是远远不够的。“产科1:0.4配备的只是针对产妇的护士人数,但宝宝往往是更多的,护理宝宝的工作量很大,相关部门在制定‘床护比’标准时没考虑到产科的特殊情况,新生儿所占的床位被忽略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