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讲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赋予贵州黔南州天生丽质的生态环境,龙里的山水之间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广州东西部协作荔湾龙里工作小组(下称“工作小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创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投入广帮资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工作小组围绕乡村特色,打造一二三产融合,推动文旅融合发展。2021-2023年,龙里小组协助当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13个,累计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2951万元,建设项目26个。

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园创建经验交流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发言稿

三产融合:

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翠微村

翠微村位于龙里县湾滩河镇,环境优美,在前期人居环境整治基础上,荔湾龙里工作小组投入对口帮扶资金200万余元建成大米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依托翠微村特色生态优势资源,荔湾龙里工作小组创建绿色水稻和优质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引导二三产业向湾滩河镇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集中,大力打造“龙里豌豆尖”“羊场大米”“龙里稻田鱼”等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目前,产业园已种植优质稻谷2000亩,发展特色产业稻田鱼2000亩,精品蔬菜(含复种)700亩,完成优质大米收购14.5万斤,完成稻田鱼销售4.2万斤,蔬菜产量约20余万斤,预计实现产值400余万元。

优质园创建经验交流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发言稿

文旅融合:

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大岩村

大岩村采取社会资本运作、村社合作、农户参与的模式,打造原生态“生态农业+根雕艺术+民宿体验”深度融合的布依族特色村寨,2021年至2022年投入广帮资金195万元,建设大岩村文化展销中心。

中心设置展墙、展廊、展柜,对农特产品进行宣传及销售,民族特色文化的展销装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同时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了醒狮镇的特色根雕文化、盘花歌、山歌比赛、竹竿舞、长桌宴、斗鸡、斗鸟、河中抢鸭、稻田摸鱼等传统民俗。

大岩村极具特色的根雕文化及其它民族风俗文化得到集中展示、传播,让更多的外来游客得以参观、浏览。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来,全村共建有农家乐6家,其中三星级2家,五星级1家,带动群众实现增收2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8000余人次。

荔湾龙里工作小组投入广帮资金330万元,对五新村道路沿线整体风貌改造、对串户路提升改造为水泥压模路、地面硬化、对医务室广场、生态小广、对五新文化活动广场部分地面进行水泥压模、鹅卵石铺装。上述改造改善了五新村格老湾基础设施,五新村人居环境同步大幅改善,也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每年吸纳旅游人数近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20万元/年。

在黔南龙里,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还有很多,如湾滩河镇西部的走马村孔雀寨,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共计236.45万元,通过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附属配套建设项目、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项目等,孔雀寨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得到完善。

乡村振兴项目将村内党史馆、村史馆、综治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文化讲堂和议事堂、书画室、老幼活动中心、图书室、农博馆等功能区融为一体,为群众建立一个集党史教育、村史传承、文化传播、旅游服务、休闲娱乐、基层治理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为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打造“精神家园”,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优质园创建经验交流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创建园经验交流发言稿

在田垄密布的余下村,一间别具一格的村居小院掩藏在田野旁,木屋石院颇显当地少数民族风情。龙里小组投入120万元广州市协作资金,对余下村古屋实施改造,在其中设立村史馆、图书馆、会议室、放映厅等功能室,村屋迅速晋级为乡村旅游打卡点,对外展示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与文化故事。

谷冰村村史馆让外来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当地布依族文化;三合老堡寨投入280万元,为乡村开展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乡村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和,让乡村特色更加凸显。龙山镇余下村上朵花农家书屋入选“多彩贵州 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农家书屋,湾滩河镇走马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龙里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青山绿水的“美丽经济”助力当地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周望

【作者】 郎慧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