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省、市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要求,牡丹江市发改委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立足职能守正创新,规范招标投标,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服务保障,服务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撑,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牡丹江市发改委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金标准”,发挥职能、守正创新、提升效能、强化服务,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环境、新优势、新速度。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规范招标投标,打造公平竞争新环境。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招投标行为,推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一是营造公正市场环境。制定《牡丹江市招标投标和创新创业工作专班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牡丹江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和《牡丹江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牵头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回应市场主体诉求,营造实现各方权责更加清晰合理、交易程序更加透明便捷的市场环境。二是深化电子招投标改革。制定《牡丹江市招标投标项目跟踪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招标投标效率、透明度、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实现招投标“一网通办”,全面推广电子保函,减轻全市投标企业资金压力,优化实施投标保证金管理制度,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三是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建立招标投标回访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制定《牡丹江市招标投标负面清单》,明确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禁止行为和各方主体负面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招标投标透明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升为企服务标准,有效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实现在全省营商环境专项考核名列前茅,进入全省A档行列。
(二)优化审批流程,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把项目审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磨刀石”, 围绕推进重大项目超前服务、精准施策,保障项目加快落地。一是重塑审批流程。深入践行省委“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要求,聚焦项目审批服务的“卡点”、群众办事的“痛点”,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企业备案类项目实现了承诺即备案。二是创新四减举措。加快扩大有效投资,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创新实施减程序、减时间、减环节、减接触“四减”举措,推动审批流程“再加速”。对总投资24亿元的省交投风电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进,仅用28天就完成从项目申请到省发改委能源指标获批,创造了我市项目建设史上的“风电速度”。三是营造包容环境。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实施“容缺后补”服务机制,扭转以往“材料不齐不能办”的传统思维,对一批重大项目进行容缺审批,为项目早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林海水库在省发改委支持下,按照容缺后补机制,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批复,为项目及早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服务保障,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坚持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在全力冲刺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一是突出“快”字抓推进,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强化领导包保服务,按照“专班服务、定期调度、闭环管理”原则,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及时了解困难诉求,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开复工省、市重点项目320个,开复工率88.4%。其中,省重点项目开复工56个,开复工率80%,完成投资49.9亿元;市重点项目开复工264个,开复工率达到90.4%,完成投资59.9亿元。二是突出“质”字抓机遇,对上争取有力推进。抢抓国家政策有利机遇,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加快了总投资890亿元的9处抽水蓄能项目推进,力争总投资200亿元的林口建堂、海林海浪河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积极推动总投资120亿元的7处风电项目尽快落地;1-6月份,全市争取到位各类政策性资金1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59.5%,超进度目标9.5个百分点,实现了资金争取“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是突出“准”字抓落实,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和省促复苏“20条”政策契机,围绕项目、消费、工业、房地产、扶持小微企业五大领域,第一时间制定出台我市“30条”落实举措,通过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强化对上争取,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推动总投资56.35亿元的牡丹江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3年度30个国家枢纽建设名单,为发挥牡丹江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加速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与商贸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经验启示
牡丹江市发改委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探索,为助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启示。
一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必须紧紧抓住关键节点。牡丹江市发改委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突出招标投标这个关键,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规范招投标行为,推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扭住“招投标”这个“牛鼻子”,持续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才能有利于营造优质公正的市场秩序,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环境。
二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必须坚持优化审批流程。牡丹江市发改委围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审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磨刀石”, 实施超前谋划、流程优化、精准施策、快办特办,推动项目审批时限大幅缩短,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彻底打通“审批”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持续营造优质高效的审批环境,推动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三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必须强化服务保障。牡丹江市发改委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从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问题入手,领导带头示范,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走流程”,以“快”、“质”、“准”经济服务市场主体和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发展的措施保障,才能持续营造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