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既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竞争力。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济南全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的新济南,骄人成绩有目共睹:“在泉城·全办成”品牌持续叫响,济南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务环境排名全国第5,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列所有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营商环境评价居全国第9位,在2019、2020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1名,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5万户……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济南,已经成为“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沃土,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聚势赋能。
营商环境水平创历史新高
回忆起第一次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时的情景,济南斯威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两位外籍办事人员至今仍印象深刻。去之前,他们已经做好语言不通、政策不懂的心理准备,没想到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帮办团队第一时间主动与他们对接,并全程提供英文帮办导办,“济南市惠企服务如此便捷高效!我们当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
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抓好营商环境,就是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作为省会城市首个市级企业服务中心,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于2021年8月2日成立。几个月来,其为企业提供“一口办理”、全链条、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了服务资源“碎片化”和涉企政策“兑现难”等问题,赢得广大企业一致好评。其经验做法和宣传视频被中国政府网官方网站和中国政府网抖音号(国务院办公厅官方账号)推广,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近年来,济南营商环境水平持续创历史新高。2021年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济南在80个参评城市中居第9位,是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疫情持续、世界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济南克服一系列不利影响,牢牢抓住发展先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再升级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2021年4月21日下午,全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大会印发的《济南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济南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
此次大会规格高、任务重、参会范围广,高标准提出了“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具体要求。自此,济南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再次踏上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升级之路。
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济南大胆改革创新,主动谋划出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出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整合全市涉企服务资源,打造企业版“12345”,优化“极简审批”济南模式,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3%,工程建设项目“分段限时联合验收”做法在全国推广,济南以总分第1名成绩获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态环境、社会秩序、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梳理济南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可以发现,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济南正以更高要求、更实举措举全市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必将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创新突破抢占更大优势
当前,济南迎来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以更大格局、更大魄力加压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济南在城市间激烈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亲企惠企助企,全心全力全程”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刀阔斧地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凝聚全市合力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立市“一次办成”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市委书记和市长双组长推动,组建各级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推动跨部门改革事项协同高效运行;先后出台《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涉企服务“一口办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宜居便捷高效的“类海外”环境;对标标杆城市,建立任务清单,挂牌督战、狠抓落实……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12月12日,由中国改革报社、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正式发布,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交的“多诺合一”方式告知承诺书案例以行政类(容缺受理型)总分第一名,获得“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样本”荣誉称号。该模式在告知承诺制的基础上,在设计方案联合审查阶段对具备条件的告知承诺事项进行集成合并,将多份承诺意见改统一承诺意见,企业申报材料因此明显减少,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得更快、办得更优”。
企业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微观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
过去一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稳中向好,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21年12月31日,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座谈会传来好消息:2021年,济南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总量的98%以上;预计营业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8家、20家、68家。
市场主体活跃度之高,得益于济南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断采取优化准入、准营、退出等创新举措所释放的营商环境“红利”。一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培强育新、精准施策,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1年济南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5万户。
与此同时,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了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让济南成为“强力磁场”。以人才为例,去年,济南市人才需求量增幅达到10.24%,位列全省第一;在强省会效应下,以17.52%就业人才流入量占比排名第一,济南已经成为省外人才留鲁就业第一选择地。这种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也成为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硬指标”。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2022年济南将坚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围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一套标准管审批”,积极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基层自助终端“倍增计划”,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
营商环境就像天平,一边承载着城市的发展,一边托举着企业群众的未来。当下的济南,正肩负国家使命奔向前,拥有了更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必将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推动城市经济活力四射、行稳致远。
【短评】
优化营商环境,当百尺竿头不断进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直以来,强化用户思维、换位思考,济南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聚焦群众办事的烦恼、企业经营的掣肘、政务服务的梗阻,加大简政放权、流程再造力度,让企业花最少时间、跑最少路、找最少部门,办成最想办的事。
经过持续努力,济南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济南已经吸引了包括BP、微软、博世、住友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济投资兴业,成为各界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刚刚过去的2021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的新济南,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事,做好今年全市工作,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体现出济南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以开放包容的大格局,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济南主动寻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营造起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助力城市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2022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战斗已经打响,能否乘胜追击,再打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漂亮胜仗,对全市上下是更大的考验,对营商环境建设是更大的挑战。
(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 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