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最大的贸易港和世界信息大港,鹿特丹港在智慧港口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深度剖析其智慧港口发展模式与特点,对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鹿特丹智慧港口建设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文|罗本成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的例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港口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全球网络及港口所处生态圈之间的竞争。通过业务模式变革与发展理念创新,打造全面感知、运营高效、安全可靠、智能绿色、开放创新的智慧港口,重构多边界、系统化的港口生态圈,是21 世纪现代港口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举措。在某种意义上,智慧港口是一场涉及港口发展理念、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价值服务的深刻变革,影响深远。

作为欧洲最大的贸易港和世界信息大港, 鹿特丹港在智慧港口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深度剖析其智慧港口发展模式与特点,对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鹿特丹智慧港口的发展愿景和目标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地处世界上最繁忙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和莱茵河水系运输线的交接口,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学品、集装箱、铁矿、食物和金属的运输港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鹿特丹港共有7 个港区,港区面积达80 多km2,年吞吐量超过4 亿t。每年大约有3.4 万艘海船和13.3万艘内河船舶挂靠,有500 多条班轮航线连接世界1 000 多个港口。据统计,2017 年鹿特丹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67 亿t,集装箱吞吐量1 370 万TEU(历年数据见图1), 相对2007 年增长了约30%。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_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的例子

图1 鹿特丹港2007—2017 年吞吐量情况

早在2011 年,鹿特丹港就提出了2030 年港口发展战略愿景,从港口集疏运体系、物流服务、投融资环境、空间资源、生态环境、港产城融合、人文环境、创新能力、政策环境、区域经济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并结合全球港口发展态势,勾勒了未来“智慧港口”的技术路线图,其基本理念就是围绕打造全球性枢纽港和欧洲临港产业集聚区的战略目标,重点从“Flexibility(柔性)”、“Accessibility(可达性)”和“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三方面,全面提升港口物流链运作效率,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届时,鹿特丹港的总吞吐量将达到7.5 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2000 万TEU,鹿特丹港将成为更清洁、更安静、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世界一流港口。

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鹿特丹港制定了总体的推进实施方案和详实的年度行动计划,并建立了动态评估与考核机制。近年来,鹿特丹港逐步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港口生态圈打造,重点从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创新港口价值链服务、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加强港口与城市的融合、深入推进港口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的例子

二、鹿特丹智慧港口的主要做法

1. 大力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鹿特丹港一直关注港口装卸效率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机械设备等应用,大幅提升港口运营智能化、柔性化水平。早在1993 年,鹿特丹港口建设了全球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应对劳动力成本攀升、港口空间资源相对有限、运营成本上升的挑战。近年来,鹿特丹港持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码头前沿水平运输作业、堆场内作业、道口进出等全过程的自动化、一体化控制。耗资40 亿美元的马斯莱可迪二期项目于2015 年4 月投入运营。该码头采用了全自动化码头技术和远程控制船岸起重机,到2035 年全部完建后,码头运营效率将提升50%以上,承运的集装箱也将更多。通过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应用,提高码头运营效率和柔性水平,正是鹿特丹智慧港口内涵的重要体现。

2. 构建发达的腹地运输网络

鹿特丹港吞吐货物80% 的发货地或目的地不在荷兰,大量货物通过内陆运输网实现中转。鹿特丹港高度重视腹地运输网络的优化完善,打造便捷、安全、高效、可靠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大力发展内陆多式联运。外通综合交通网络(水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与欧洲各国连接, 覆盖从法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和工业区;内连各港区码头,衔接临港工业区和港口所在市区。铁路线路直接延伸至港口作业区,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化衔接。发达的腹地运输网络,有力保障了鹿特丹港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3. 注重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

鹿特丹港致力于推进港口数字化进程,注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 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局域网、云计算、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GIS、视频监控系统等, 为港区、码头、堆场及港口物流等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建立港口运营管理CITOS 系统,实现信息系统指令与码头机械设备控制功能的无缝衔接,使各种港口资源高效、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三是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Portbase System,继续加强腹地运输网络优势,整合相关港口服务,打通港口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的数据流,促进政府职能部门、航运公司、物流企业、金融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一起高效运作。四是建立港口大数据中心,实现港口价值链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基础建设、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市场预测等创新应用,为相关方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的数据服务。

4. 创新港口物流链协同化服务

鹿特丹港实行自由港政策,十分重视港口物流节点功能和物流链枢纽作用的发挥,注重全方位的港口物流价值链服务,促进港口物流链高效组织与协同化运作。一是加强与港口物流链上下游各方的协同合作,打通物流链的海陆节点,实现物流链资源整合与集成,为货主、物流公司、航运企业及联盟提供更具价值的优质服务。二是构建港口物流链全程信息服务体系,为物流企业、上下游客户提供多方业务协作及运营基础平台,实现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务。如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港口社区系统,将不同的物流供应链和工作网(如内陆码头、海港码头和内陆运输等)整合成一个条目清晰、协调的体系,提高港口物流链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提升增值服务比例。借助电子服务平台,整合“欧洲门户服务”网络中各方面的参与者, 通过信息增值服务保留货源。同时,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多功能、范围广和不同周期的综合物流活动。如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以及中转与多式联运相结合等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5. 大力推进港口绿色可持续发展

鹿特丹港非常重视港口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港口向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实施了“转变运输方式”战略计划, 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引导公路运输方式向水路、铁路等清洁运输方式转变,减少公路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积极推进电动集装箱调度车辆、清洁型水力和陆地发动机、岸电技术等的应用,建立船舶污染排放控制区,大幅降低港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施内河运输奖励计划,对于符合规范的内河运输船舶给予经济补贴。开通了来往鹿特丹港与德国的货运专列,以增大海铁联运比例。目前,鹿特丹港的水水中转比例在50% 以上,内河集疏运量也占到总量的20% 以上。

6. 积极营造良好港口生态圈

根据2030 年港口发展战略构想,鹿特丹港着重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综合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推进紧密协作、高度协调的港口生态圈打造。一是推进港口战略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创新。在提升港口利益价值的同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追求港口与城市人文环境、居住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港口可持续发展和港口所在城市的繁荣发展,注重社会人文、生态绿色、环保节能、港产城一体化。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与海关、临港产业、欧洲产业界、航运企业、国际港口、相关协会组织等的合作,广泛与港口物流链相关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寻求改进贸易便利化的机会,实现互赢共利、共同发展。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用联盟建立,引领港口向更高层次发展。联合荷兰代尔福理工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等组建了智慧港口研究中心,加强相关基础理论和前瞻性研究,为鹿特丹智慧港口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的例子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

三、对我国智慧港口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1. 提升港口的发展理念

主动适应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以平台化思维和生态化思维,重新诠释港口的定位与经营模式。改变原本封闭的运作模式,转向与港口物流价值链上下游各方协同与合作,突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以及参与者间更紧密的协作。转变港口发展理念,将战略重点从控制港口资源转为精心管理港口资源,从优化内部流程转向更多地与外部互动,从增加客户价值转为将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加快重构多边界、系统化港口生态圈。

2. 做好智慧港口的顶层设计

结合港口自身资源禀赋和竞争环境,紧密跟踪全球港口发展态势,围绕新一代港口安全、高效、可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从战略、技术、应用、实施、保障等多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智慧港口发展格局,明确智慧港口建设愿景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技术路径与重点突破方向,并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强化战略规划引领,统筹有序、量力而行地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3. 夯实智慧港口发展基础

在顶层设计框架下,进一步完善码头、堆场、仓库、环保设施及支持保障系统等。优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发展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增强港口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加快港口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完善港口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机械设备等,推进港口运营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服务柔性水平。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推动港口产业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改善港口配套生活与人文环境,促进港口更好地融入到所在的城市环境中。

4. 强化高效协同的物流链服务

充分利用港口处于物流链中心的优势, 加强物流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集成,促进物流链相关方的业务协同与高效衔接。加快完善互联互通的港口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物流链中的产业壁垒,促进港口服务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重塑终端货主和物流参与方的服务体验。积极推进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高效协同的物流链服务,实现在更高层面上优化资源配置。

5. 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

充分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打造开放协作、高度互联、和谐经济的港口生态圈体系,积极融入世界贸易一体化大格局。将顾客需求置于首位,创新服务理念与港口业务模式,打造柔性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港口物流服务。加快建立完善港口大数据中心,创新港口大数据应用,积极推进数据服务创新。突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以最大化地提升资源利用率重构港口生态体系和业务流程,实现从“线”上的竞争向“网络”竞争转变,构建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和竞争优势。

6.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与监督体系。加快研究出台智慧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实施指南,引领港口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港口贸易便利化。充分发挥港口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联合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以港口智能化运营、港口智慧物流、港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港口大数据应用、港产城协同发展、现代科技在港口集成创新应用等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智慧港口示范试点,加快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案例与创新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带动全行业深入发展。

本文刊发于2019年第一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