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暖的叶楠大叔
#这就是年味儿#
导读
鄂东大别山区有一首童年的歌谣,不只是刻在六零、七零一代人的心里,更是装进了他们的胃里。
那年那月里,腊八粥喝了,小伙伴们就开始偷偷地哼唱:
24嗦鱼刺,(腊月24鄂东小年夜。)
25打豆腐,
26称年肉,
27做粑吃,
28还年福(发)(腊月28早上团年饭。)
29家家有,
30夜喜洋洋(除夕夜)。
为什么是偷偷地哼唱呢?那年月物资那有当下的丰富,大人们更是愁年怕年。
“你就是饿牢里放出来的!”长年累月里,在大人们半真半假的呵斥声中,儿时的我们就盼望着,过年时能嗦鱼刺、吃肥肉,让咕咕叫的肚儿鱼肉装满……
叶楠今天的小作文,就写我11岁那年过年时,家里只有一条9.5两重,小鳊鱼过年的故事。
愿您在我那时的年鱼故事里,感受的不只是伤感,更懂那条小小年鱼故事里的感悟。
那时过年家里能有4条以上的鱼,是好人家
那时过年只有鱼和肉是荤菜,鄂东的年俗:腊月24小年夜饭里一定要有鱼,这也是“24嗦鱼刺”的来历,28早上还年福的年饭也要有一条鱼的,30夜里团年饭鱼更是少不了,正月里主要亲戚拜年,有一小块鱼肉是招待贵客的,也是客主双方心愿新的一年里有“余”……
所以那时过年,家有4条2斤以上的鲢鳙鱼,是人们口中的好人家。
那时鱼和肉更是紧俏货,特别是鱼难以买到,我长大的山村,是一个一百多人的生产队,也没有几口渔塘,雨水好的时候,每家能分到一、两条鱼,我11岁那年大旱,生产队塘里的水在秋天时就灌了稻田。
到过年时只能去山下的大队买鱼了,那时山下塘多的大队,每年都要先完成上交年鱼的任务,接着要分配本大队的农户,最后有鱼的话才能卖给山上下来买鱼的人。
爸爸当年春节时在万里之外支边,妈妈的娘家也是山上的,妈妈也没有嫡亲的娘家人,多病的妈妈胆小怕事,那年腊月22来了,我家没有年鱼。
那晚我在木板床上翻来覆去,实在是想吃鱼呀,何况是过年啊,怎么能没有鱼?
那晚不知辗转反侧多久,我决定天亮后去山下买鱼。
在拖渔网里找到了一条9.5两重漏网的小鳊鱼
早上和妈妈说了很久,妈妈终于同意我下山去买鱼了。
其实那时我是胆怯的,喝了一碗菜粥后,我只能硬着头皮,带着9岁的弟弟一起下山去买鱼。
走了近12里路到了山下李大河村。
路边鱼塘里围满了人,冬天的鱼塘有火,是那年月最为真实的写照,用拖渔网捞鱼的农民,是有打着赤脚的。
刚到鱼塘边不久,渔网就拖到了岸边,人们纷纷围上去,一个大嗓门的农民伯伯宏亮的声音传来:
外大队的人不要抢鱼,没鱼卖给你们的。
我和弟弟闻声只好站在旁边看着。
拖网从鱼塘那头拖到这头,人们抢完鱼后,又从这头拖到那头,渔网拖到岸边了,可以看到鱼了,那个大嗓门的农民伯伯依然喊话,让外大队的人不要抢。
第二口鱼塘过程一样,我和弟弟依然没胆上前去抢鱼。
随着人群翻过一座小山,到第三口鱼塘边上了,弟弟说这次我们每人一定要抢一条。
渔网又拖到岸边了,人们一拥而上,弟弟也上前抢到了一条鲢鱼,可是被那个大嗓门伯伯,从弟弟手中扯走了,那一刻弟弟脸上涨得通红……
渔网又拖到对面岸边了,我和弟弟没有过去……
塘对面安静了,人们回去吃饭了。
我轻轻对弟弟说:“回去吧。”
走到塘那边,弟弟又跑到塘边,翻动着渔网,我不耐烦地催着他,早过了午饭时肚子饿死了。
弟弟依然不言不语地翻着渔网,看到渔网快要翻完时,听到弟弟一声惊呼“有鱼”!
我飞跑到弟弟面前,在渔网下端的渔网袋里,真的有一条鳊鱼!
我们兄弟俩快速把那条鳊鱼,取出来放在袋子里,庆幸四下无人,我们小跑着往回赶。
天快黑了我们到家了,借了称称了鳊鱼重9.5两。
年30晚上,9.5两重的小鳊鱼我们吃了中间的鱼身
回到家我和弟弟都说鳊鱼是我们买的。
伯伯听说后,给我们家送了一条1.3斤左右的小鲢鱼,我伸手从伯伯手中接过鱼了。
可弟弟在听到伯伯抱怨:“兄弟俩个人买一天的鱼,就买了一条小鱼回。”
又在腊月24的早晨把鱼还回伯伯家了。
弟弟对伯伯说“舅舅送两条鱼来了。”(妈妈的堂弟。)
弟弟对我说的是:“我们人小没买到鱼就不吃了。”
那条鳊鱼在腊月24的夜里没吃,腊月28的早上还年福也没吃,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三人吃了中间一段,我们每次下筷子都是挑一点点鱼肉吃。
(鄂东的习俗,年三十晚上的鱼头和鱼尾,是要留到正月十五晚上吃完的,为有头有尾。)
写在后面
今天写那年年鱼的故事,感慨万千——
伤感是有,但更多的是怀念,那年过年我11岁弟弟9岁,得到了那条漏网9.5两重的鳊鱼,年三十晚上吃鱼的经历,让我们回味一生。
我和弟弟刚刚步入少年之门,得到那条鳊鱼,也让我们一夜懂了很多,在随后的几年中,妈妈多病哥哥失学,让弟弟得以学业继续后成为大学教授……
多年后我们都各自成家,我们的儿女也不会唱“24嗦鱼刺”。但过年时只要买年货,兄弟俩一定要备双份……
我和弟弟再没有提起到那条9.5两重的鳊鱼,但那鱼味一直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