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化校园 推进学校快速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材料 ######始建于1992年3月,是黑龙江省第一所示范性初中,黑龙江省标准化建设先进达标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6920平方米,分为两个校区,拥有3幢教学楼,1幢实验楼,现有48个教学班,2640名学生,教职工197人。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油田教育中心“12543”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以“办公走向无纸化、交流走向网络化、资源实现共享化”为努力目标,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应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品位逐步提升,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创设数字化校园环境 一直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逐年加大信息化设备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近几年,购进了大量的具有前沿性的信息设备,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一是为了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实现数字化、现代化办公和教学,学校目前配置了2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网络代理、数字化校园平台服务和学校网站服务,并于通讯公司合作,配备了百兆光纤,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即可实现高速上网。

学校还成立了内部QQ群,各处、办可以在群里发布信息,由每个年组的干事负责接收信息及传达,初步实现了网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目前,学校有42个专用教室,包括2个微机室、2个语音室、生、物、化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学生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馆室设施齐全,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还拥有计算机407台,各教学班和功能教室均配置了液晶投影仪、实物展台和电子白板,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硬件的不断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打造数字化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师资,注重培训,实现数字化校园软件建设 仅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学校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施行,全方位体现,分阶段考核验收”的原则,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其主要做法是: 在时间上,做到固定时间开展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主要是利用假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的集中培训,教师带着学习任务在假期进行自学;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

如先后开展了网站及资源库的使用、网络安全与电脑维护基本常识、课件制作、电子表格的使用、电子白板的应用等;在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等,为了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重点研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实现方式等,让教师自觉将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校本培训,目前,学校一线教师都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和制作教学课件,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在“十一五”期间,教师自制课件1000多件,获中心级以上奖励的120多件,仅在全国课件比赛中、整合教学大赛中就有21名教师获奖,其中田伟老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中《数据输入》获上课组一等奖;余军玲老师讲授的《狼》一课,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王永波、范涛课件《二次函数》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初中组三等奖等。 三、课题牵动,加强应用,提高课堂教学应用水平 一直以来,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重点。为此,学校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了黑龙江省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以课题为载体,开展了教学五项改革,构建了“以学定教,当日达标”的新授课教学模式和“先清后习,当堂解疑”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重新构筑了一个施教体系,这对传统教育模式而言,可以说是一场教育创新的革命。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渐壮大,学校班额过大、课堂监控难,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等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学校又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大班额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构建“自主、互助、高效”课堂的构想,为了更好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运用交互白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电子白板这种新型的信息设备,实现多重互动,在互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形成善思明辨、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在“十一五”期间,学校有22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奖。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 1、信息化管理平台——校园网站 从2006年起学校在北京21世纪教育网的支持下建立了景园中学的网站平台(),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不断更新充实。目前,网站主要包括校园新闻、校园文化、教育科研、学生频道、党建活动、校园图库、校内通知,教师网上空间等几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内设n个二级栏目,比如“教育科研”包括本校的“新课堂专栏”、“名师风采”、“教师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教师博客”等二级栏目。通过“校园新闻”让社会与师生及时了解学校;通过“业务学习”方便教师的每月两次的集中网上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通过“新课堂专栏”让大家了解并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推进“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名师风采”来分享名师的文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等等。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不断地完善,2010年学校网站被评为全国百强网站。 2、信息化资源平台——教学资源 目前,学校教学资源库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来源于学校网站,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教育影视馆等,数字图书馆每名教师都实名注册(资源由学校购买,21世纪教育网提供),这些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比较前沿,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二是来源于资源服务器(ftp://218.246.181.21),其资源主要是教师自创,学校建立了专用的资源服务器(包括各学科电子教案、课件、质量分析、优质教学案例等等),使用Ftp服务器功能,实现教师的上传下载与服务器管理,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了不同的权限,由专人管理,并在使用上采取与每月的常规教学检查相结合,以约束和鼓励的方式推广使用,现在学校已达到完全的电子办公,每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与网络联接,随时可以使用强大的教学资源。三是学校购买的优质资源及应用教学软件。学校目前拥有百节名师风采课、科利华数字图书、中学智能出卷系统、中学课件素材系统,免费安装了柯立华家庭教育软件等,这些素材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资源,节省了教师的大量备课时间,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3、信息化交流平台——互动交流 为了增进交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学校提供了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交流平台,专门开辟了学生博客与家长博客,构建了相互学习沟通的良好平台。学校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空间,便于在线办公同时能与全国的同行在线交流。学校还以论坛的形式开展网上教研,使教研活动更加灵活高效。同时提供了学生成绩查询与在线办公功能,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了解和沟通。现代化的网络教育系统不仅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全面育人的物质环境。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保障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目前学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学生上机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办公室电脑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校园网使用和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配合学校开展的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正在拟定《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必须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作好记录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加快了学校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围绕油田教育中心“12543”总体工作思路,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方案,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硬件设施全市领先。 二是继续加强网络及网站建设和管理。力争实现无纸化办公、扁平化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继续完善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力争做到教学资源系列化、优质化、实用化。 四是继续加强教学应用研究。力争以课题为载体,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总之,学校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抓住机遇,用更加敏锐的眼光,瞄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用信息化、现代化的观念统领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档由香当网()用户上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