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始建于1988年,占地22000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8人,班级27个,在籍学生555人(其中在校就读学生234人,送教上门学生321人)。是目前宿州市唯一一所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兼顾智障、视障、听障、自闭症、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以人为本、补偿缺陷、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以爱作为特殊教育的灵魂,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滋润残疾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

一、抓实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把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点,提升教师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1.注重实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严明教学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分管领导和教务处负责人带领教研组长每天进行巡堂查课,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认真备课,准备课件,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获。每周定期开展教研组长会议,加强组内学习,提升教研组长的业务能力,通过教研组长在本组内带头引领作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立足学生,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培智部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开展教师自选教学内容模式,选择适合本班孩子学习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感统训练室、多感官室、个训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训练,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补偿缺陷,发展潜能,努力创造条件让培智生得到适合的教育。聋生部确保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自2001年首次参加全国聋人高考以来,先后为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南京特教学院、长沙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输送70多名聋人大学生。学校聋生赵旺盛2018年参加第三届宿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仪器仪表装配调试项目获三等奖,2018年首届宿州市埇桥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二等奖,2019年第六届“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一等奖,2020年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20(第八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在线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金奖。赵旺盛还受上海卫视邀请参加“少年爱迪生”国际大赛,荣获入围奖。

3.发展特长,艺体教育成绩突出。学校一直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加大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和艺术教育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艺术教育课堂这个主阵地,按特殊教育学校常规开设了律动课、唱游课、美术课、音乐课等,同时多渠道吸引社会各界艺术专家走进学校指导、授课,还开设了地方戏曲课、盲人声乐课、器乐葫芦丝课、聋人剪纸课、陶艺课,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教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学校成立了生命阳光艺术团,安排校领导专人分管,目前艺术团有兼职演员30多人,排练节目15个。在省级各类艺术大赛中,先后有30人次获奖,葫芦丝考级6人达到了国家7级水平,阳光艺术团演出近30场,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2007年,舞蹈《明天会更好》获安徽省特教文艺汇演一等奖,同年获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优秀奖;2015年,舞蹈《飞翔的梦》获省特教文艺汇演二等奖;2017年,舞蹈《怒放的生命》获国家残疾人文艺演出三等奖。学校编排的情景剧《父亲》参加了2018年宿州市少儿春晚,情景歌舞《蜗牛+我的未来不是梦》荣登2019年宿州少儿春晚的舞台。我校盲童2019年参加安徽省的比赛荣获14个金奖,3个银奖,2个铜奖。2020年8月份3名盲童参加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巴乌学会承办的全国葫芦丝大赛,全部荣获金奖。学校被省残联、省体育局设立为安徽省残疾人田径训练基地,在省特奥会和残运会上,我校学生先后获得58枚金牌,35枚银牌,21枚铜牌。

4.疫情期间,抓好线上教学工作。去年疫情期间,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采用线上教学为孩子们上课。为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学校积极谋划,成立了线上教学工作小组,要求每位教师提前上报下周各学科教学内容,由各组长统计汇总,认真填写每大周线上教学课程表,上交教研室。同时,各组组长还承担着组内教师线上教学的监督工作,负责每天线上教学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线上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同时,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持续推出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老师们对线上教学由陌生到能够轻松驾驭,采用直播、图片、音频、视频、微课等形式,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个别化辅导,顺利地完成了线上教学的任务,教学效果较好。

二、开展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教研工作全面贯彻课改精神,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推动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7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 9人。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公开示范课、结对帮扶等形式,带动年轻教师成长进步。

2.组织开展优质课大赛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优质课大赛活动,以赛促研,营造比、学、赶、超的教学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区优质课大赛活动。在2018年宿州市培智优质课大赛评选活动中,我校两位教师获得了市级一等奖,四位老师获得了市级二等奖。在2018年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中,一位老师荣获了一等奖。在2018年安徽省第三届微课大赛评选中,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了听障部和培智部的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得了省级二等奖,一位老师获得了省级三等奖。2019年,我校两位教师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两位老师荣获市级优质课二等奖。

3.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培训采取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形式相结合。近年来,分别组织教师赴石家庄、北京、南京、苏州、长春等地培训,有涉及盲、聋、培智的教师专业化知识培训,也有关于自闭症康复与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以及教体局统一组织的培训者培训、心理健康等专题培训。校本培训主要形式是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学期初,教研室设置了问卷调查表,了解各位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合理安排业务学习内容。本学期业务学习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做到每次学习结束后,都及时上传微博和网站信息,每位教师学习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结束时统一上交教研室。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近年来先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提高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新课标下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策略研究》顺利结题,《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的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中,2020年,我校又有三项市级课题立项。

三、加强德育管理,呵护学生成长

德育工作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1.抓好行为养成教育。每学期开学初,要求各班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及校纪校规的学习。平时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每天由值日学生干部对晨会、课间操、晚自习等进行检查并进行量化打分,汇总到政教处,促使班主任积极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利用班晨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定内容、定专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2.加强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管理,增强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管理主体、教育主体意识。结合每周一次的班主任、生活老师例会布置好每周的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提升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管理水平和整个德育教育队伍的素质。

3.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开学初校长与各处室、各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进行安全排查,贯彻落实学校——政教处——班主任三级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积极开展防火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教育、假日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等。通过主题班队会、黑板报、升旗仪式的安全教育讲话、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各种形式,把日常安全教育与阶段性安全教育结合起来,确保校园安全。

4.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团队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增强团队组织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结合时间节点及传统节日,学校团委和少先队组织开展六一、国庆等节日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戏曲进校园、健康学校创建、无烟学校创建、心理健康讲座、团队知识讲座、传染病预防知识、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与法同行普法活动等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四、创建文明校园,提升办学内涵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以创建文明校园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举全校之力,不断加大创建力度,以文明创建成果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师生崇德向善。学校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民族精神培育,落实中小学生守则,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挖掘学科德育元素,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信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与规律,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活动、争做文明小市民、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务实、担当作为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特教中心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推进依法办学,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进学校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筑牢学校发展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学校的王天锦老师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并在全市范围内作巡回报告,反响热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特教办学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特色鲜明,注重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围绕特殊学生特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注重传统文化传承,通过、特色课程开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定期举办体育运动会、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特别是学校创作制作的校歌,能体现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开展新生入学、新教师入职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尽快融入校园文明共建,促进文化认同、价值认同。

5.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为了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努力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形象。美工室、微机室、家政室、感统训练室、律动室、劳技室等教室和功能室配备能满足特殊学生教育教学需求。校园教学区域、活动区域分区得当。

6.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努力加强校内文化阵地建设、新媒体阵地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和课外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各教育阵地的合力,突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有宣传栏、广播站、大型显示屏、校刊、校报等文化宣传阵地,经常面向广大师生、家长开展以“文明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区域特点,在宿州学院、港利社区、一幼、供电公司、鸿正服装厂、多味楼酒店、宿州监狱、宿州市青少年宫等地建立了融合教育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职业技能实践基地等,形成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天之翼志愿服务队2018年1月被评为安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2020年8月,荣获2019年度全国1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学校拍摄的微电影《梦想因你与众不同》,参加安徽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安徽省“新时代 新安徽 新作为”主题微视频大赛评选,荣获二等奖。微电影《暖阳里的小草花》在学习强国平台安徽频道发布。学校被评为安徽省文明校园和全国文明学校创建先进单位。

五、开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参与就业、独立生存奠定基础。

1.因材施教,合理设置专业。残疾人职业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确定有市场、有前途、有条件的职教项目,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开设专业。在听障部开设服装缝纫、绘画、剪纸、陶艺等专业。服装缝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被安排在鸿正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就业。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以升学为主,毕业后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作贡献。学校还开设了陶艺课,学生的陶艺作品多次在社会上进行义卖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学生在校就可以为一些制陶企业进行来料加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剪纸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剪纸作品经常进行义卖活动,并被各级领导和爱心企业家收藏。邹颖和王婉婉两位聋生的剪纸作品,在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学会和PHE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举办的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根据盲生听觉灵敏、模仿能力强等特点,重点开设戏曲、葫芦丝等专业,与市、区文化馆合作,请专业老师进行教学和指导,成立残疾人艺术团,经常参与社会演出,为视障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出路。在智障部开设烹饪、糕点制作、家政等专业。我校结合本地餐饮业比较发达的特点,为智障学生开设了家政、中餐烹饪、烘焙、糕点制作等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家政、烹饪等课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2.创新思路,建设师资队伍。抓好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采用招、聘、联、培等方式,吸收一批有志于从事特殊教育的职教队伍。招是根据职教专业课程设置,向人事部门申请招考或选调一批专业技能教师。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就是用这种方式招来的。聘是学校根据实际需要,从市、区文化馆聘请了剪纸、声乐、陶艺等专业教师,来我校兼职任教。联是学校与鸿正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多味楼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市文化馆等企业和单位联合办学,解决了服装专业、戏曲、葫芦丝、唢呐、烹饪、糕点制作等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培是学校多次派人外出到全国各地参加职业技能的参观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3.校企结合,加强基地建设。我校以“1+1>2”为理念,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采取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在鸿正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服装产业实习基地。宿州市鸿正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是皖北地区大型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我校与该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鸿正服饰负责对聋生进行服装教学和培训,毕业后安排到该公司上班。在多味楼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烹饪、糕点制作实习基地。多味楼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宿州市拥有多家连锁酒店。该公司派技师定期到学校指导教师进行烹饪、糕点制作。学生掌握一定技术之后,再到该公司实习,毕业后安排在该公司就业。

目前,鸿正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共安置我校毕业学生300多人,每人每月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为他们全额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及大病保险金,免费提供住房,保障残疾人生活。学生参加安徽省第十届和宿州市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了省级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以及市级两项第一名、三项第二名、三项第三名的好成绩。

六、开展送教上门,圆梦重残儿童

为落实一期和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精神,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5月,我校成立了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以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上学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由学校的80位老师组成了20支送教上门工作组,对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上学的儿童开展义务送教上门工作,为这些孩子们建立了档案,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一对一”送教活动。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时,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送教上门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送教老师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适合其发展的教学内容并制定送教计划,走进家庭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为残疾学生送学习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一般应包括康复训练、认知、语言交流、生活自理、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特长培养等方面。同时,还为学生和家长送去教育扶贫政策,进行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

目前,学校实现25个乡镇、11个街道送教上门全覆盖,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由2015年的278名到现在的321名,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宿州电视台、中国文明网、中国特教网、凤凰网等十多家媒体对我校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多年来,学校办学成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和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校园。学校天之翼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国百佳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