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筑梦时代新荣光
天上星河转,人间又一春。
当午夜钟声准时敲响,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穿云透雾而来,新故相推,岁序更新,凝望此时,我们感慨万千:新的一年翩然而至,崭新时代芳华待启。
江海潮生,烟波浪去。再见2020,我们挥别特殊年份,也挥别了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俯瞰静水流深的时间长河,这一指岁月波澜壮阔,这一段年华绚烂多彩——
十年磨一剑,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贵州各族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各项工作风风火火、风生水起,赶超进位的铿锵步履、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一朝试锋芒,积楫奋起、勇闯新路的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最短时间战胜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创造了贵州“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三大历史性跨越具备全局性、战略性和里程碑式意义,彪炳史册,仰不负时代、俯无愧人民。
思摆脱贫困,观同心战疫,看后发赶超,十年为期,贵州,跃上云开月明新境界:政通、民安、产兴、业旺、居美、路畅、山秀、心暖、劲足,这些简练有力的字词,经岁月洗练平添蕴意,成为我们盘点收获喜悦的线索,烛照未来的一盏明灯。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所梦所想,世纪一脉。
日破云涛,韶华倾情。祈愿2021,我们迎来全新年轮,也迎来了贵州发展新的“黄金时代”,眺望百舸争流的时光之海,这一趟航程心潮澎湃,这一次奋楫击水三千——
新起点,贵州薪火传承担使命,风流激荡赴新途,将“黄金十年”所积攒之精华,化作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和筑梦基石,接续梦想,从容跋涉,续写大踏步前进的恢弘新篇。
此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历尽天华成此景,决胜凌云踏新程。
遥望未来十年,无数贵州儿女将个体梦想融汇进家国千秋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们翘首以待,在风雨兼程奔远山的路上,美好如约而至——
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大变局再塑“黄金时代”新荣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气壮山河。
【关键词】产兴
刚刚过去的2020年,贵州紧扣“八要素”,落实“五个三”,围绕实现“六个转变”,农村产业革命东风劲吹,从武陵山脉到乌蒙山麓,从娄山关下到苗岭深处,十二大特色产业在黔山大地间蓬勃发展,威宁蔬菜、普定韭黄、麻江蓝莓等农特产品畅销省内外,走向东南亚。新的一年,贵州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十二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贵州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岁末年初的阳光透过寒雾洒向乌蒙高原,辛勤的村民与大地上的万物一起苏醒。
一大早,贵州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高山冷凉蔬菜基地里,上百名群众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忙着采收莲花白,有的正忙着整理土地。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 卯升林 摄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村民张泽群的心里更是暖暖的。“一大把年纪了,没读过几天书,外出务工没人要。现在在蔬菜基地务工,一个月也能挣2500元以上。”张泽群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高山村名副其实,坐落在西凉山上,平均海拔2600余米。由于气候高寒,一年只种一季包谷和一季洋芋。“苞谷亩产不到400斤,洋芋亩产2000斤,一年到头的收成只能勉强糊口。”回忆过去,张泽群有些唏嘘。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 周阳 摄
“没想过种其它高效的经济作物吗?”记者问。
“这么高寒的地方,能种出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张泽群。“以前自家种几棵菜吃,浇好几次肥都不一定得吃,更不要说发展蔬菜产业。”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在采收莲花白
然而让张泽群和村民们震惊的是,随着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2020年初,贵阳农投集团来到高山村,经过考察调研后,决定以高山村为核心,打造万亩高山冷凉蔬菜基地。
“这里真的种不出蔬菜,你们会失败的。”村民们坚持自己的意见。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在采收莲花白
“只要技术到位,不仅能种出蔬菜,还能种出比其他地方品质好的蔬菜。”公司工作人员给村民解释。
村民将信将疑地把土地流转给贵阳农投公司。张泽群流转了16亩土地,一下子拿到了9000多元流转费,这让他乐呵了好长一阵子。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在将采收的莲花白进行装车
很快,数十台挖机、犁土的拖拉机等机械开进了高山村,年初还长满荒草的土地被翻犁一新,机耕道修进了田间地头,地块间铺设了横七竖八的水管。
四月初,第一茬蔬菜种下了地,万亩蔬菜基地在高山村、凉山村和高坡三个村的土地上铺展开来。看着铺满地膜的土地银装素裹,张泽群开始觉得,这干法说不定真能成。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务工群众正在将采收的莲花白进行装车
“种蔬菜,没有技术不行。”贵阳农投公司威宁蔬菜基地负责人秦天彪的话让村民们有点不以为然,种了一辈子的地,不都是这么种的吗?还有什么新花样?
贵州大学蔬菜技术服务团队、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威宁蔬菜专班的蔬菜专家来了,他们教高山村的群众蔬菜怎么种植、怎么施肥、怎么管护……村民们尽管有点不信,但还是认真学了。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社区70岁的村民锁应朵有60余亩土地流转到基地,仅流转费就有近4万元,老人十分高兴
不久,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蔬菜,两个月之后,高山村的蔬菜上市,看着一辆辆拉着蔬菜的卡车驶出高山村,村民很是自豪:“咱高山村的蔬菜好得很呢,广州、深圳等沿海大城市的市民,都吃咱们的蔬菜呢。”
“这里高海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种出的蔬菜品质好,产量高。2020年有一批白萝卜出口迪拜,每吨的价格超过2000元。”秦天彪高兴地说。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社区村民张泽群正在基地务工
高山村高山冷凉蔬菜基地让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除了土地流转费外,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从种地农民一下子变成了产业工人。
“平均每天500余名工人务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成了蔬菜基地管理员的村民马永顺说,这让走不出去的群众,特别是“五零后”“六零后”有了稳定收入。
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张泽群正在与村民翻犁土地
“新的一年,基地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种植、销售计划,就近建立冷库,洗选设备也在准备之中,公司的打算是为当地留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秦天彪的话让村民看到了高山村越老越美好的发展“钱”景。
正在采收蔬菜的村民中,不知谁吼了一句:背着的是绿油油的蔬菜,换来的是红彤彤的票子。一阵阵欢笑声,在洒满阳光的蔬菜基地飘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谢朝政
通讯员 李继航
编辑 杨羽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