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门办学推进品质教育飞跃式发展:
从校长负责制到引进优质外部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力争打造的是一片“森林”
那一年,嘉定率先推校长聘任制,一批有理想的新校长脱颖而出
1994年,嘉定区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区。当时的国家教委称,“嘉定经验”对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当年4月10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嘉定区域教育蓬勃发展》引发关注。
“教化嘉定”美誉远播,今年恰逢建县800年。如何以现代接续传统?不断突破创新,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开门办学,嘉定在这方面有着不少尝试和探索。
从纯农村学校向现代教育转变
曾几何时,嘉定这座科教闻名的卫星城,除了少数优质资源之外,广大的农村和中心城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鸿沟。如何办好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
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起步于1985年,10年改革磨砺,撤并村校。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十年,这些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从嘉定名师钱梦龙开始,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如何从师资队伍和观念机制调整转变,让农村孩子也享有优质的教育?学校领导者尤为关键,从“我要做校长”,转变为“我有资格做校长”。2003年,嘉定教育系统在全市首推校长聘任制、竞聘制和任期目标考核制。现任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路光远第一个通过竞聘,走上了娄塘中学校长岗位,一大批有理想、有激情的新校长先后走上新岗位。2006年,嘉定在全市率先实行了校长准入制。校长准入制的实行,提高了校长的准入门槛,初步实现了校长选聘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到2018年,嘉定在职特级校长11人、特级教师17人。
传承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教化嘉定的优良传统,能够启发思想;品质教育的当代实践,不断在探寻新的提升路径。2013年,嘉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基于嘉定的文化底蕴、区域定位与未来发展,品质教育的追求,是发展“品位高、质量优”的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内涵的整体提升。
品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关键在人。在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基础上,2018年出台《嘉定区教育系统推进校级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深入探索“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聘和退出机制。同时,出台《嘉定区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纲要》,新增校级正职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序列,首次对校级后备干部进行笔试选拔。校长作为学校领头羊,首先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次是学术团队带头人,更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和理想。嘉定区依托“嘉学院”平台,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联手,针对性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教研活动可以实现全区共同分享,点评,做到效率化和扁平化。随着不断探索用人机制,完善优秀教师的引进、轮岗和激励制度,实施学区、集团教师“一盘棋”的聘用改革。
办学机制活起来 打造一批好学校
师资像把“刀刃”,越磨越光;而办学绩效则是“杀手锏”。嘉定教育40年来,从校长负责制、职称改革,到课堂教学实验、重视职业教育,开门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外聘校长,让办学机制活起来,打造了一批批好学校。
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布局是一盘大棋,需要思维创新和实践变革。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关键期,在嘉定区委、区政府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目标引领下,嘉定正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坚持“借力提升,做强内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嘉定大力引进优质资源,优化教育布局。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教育机构,结成跨地域办学联合体,打通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连接通道。一方面,围绕嘉定城市发展规划,引进高端教育品牌,聚合名优教育资源,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世外教育集团、中科院上海分院、黄浦区教育局等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先后引进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二初级中学、同济附中附小、中科院实验学校等高端教育品牌学校14所。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建设,生成教育合作力量。2015至2018年,共成立6个教育集团、4个学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学区、集团在学校管理紧密融合、课程教学相互衔接、师资培养学段贯通、教研方式变革、绩效考核优化、党建共同体运行等方面,加强学区集团内外联动,健全办学成效评估机制,梳理形成区域经验。
同时,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合作联盟探索发展共赢模式,完善联盟合作方式,实施品牌课程建设、优质园提升、雁群发展、民办园规范化管理四大项目,园所办学品质不断升级。推进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管理工作,成立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增强业务办理,逐步形成受理、服务、管理、培训与指导一体化工作模式,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砺新计划”“强校工程”带来新契机
每一次转型都给嘉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嘉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升级契机。
2015年以来,嘉定区积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围绕人文和科创,为学校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开展中华经典吟诵,推进“慧雅阅读”计划、慧雅乐童等,建设科创集散地和区域科创“擎”课程体系,聚焦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体系逐步构建,文化和科技并重的教育综改区域特色基本形成。“两圈四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前教育精细化管理、新雁计划、教师的“区管校聘”等区域经验模式,成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今年,在嘉定新城、南翔镇和城北大型居住社区等地区,通过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形式开办6所新学校,包括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嘉定区白银路幼儿园、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徐行分部,形式各异,特色鲜明。有与高校密切合作的典范成果,也有本区知名小学的辐射扩散,还有一部多园的深度实践。不同模式的出现,正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益尝试。
百年老校启良中学诞生于秋霞圃,陆正芳担任校长前,面临本地生源流失严重。今年4月,启良中学试点融合办学,成为嘉定区教育学院教改基地学校,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对接新中考改革。陆正芳认为,融合办学不是合作办学,而是深度合作。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重点学科工作室,参与市教研室课程领导力项目。
8月17日,嘉定在全市率先召开加强初中建设大会,发布《嘉定区加强初中建设的实施意见》。启良中学、练川实验学校、华江中学、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等12所市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以点带面实施质量攻关计划,通过改进课程教学、培育学校特色,着力提升自身办学活力,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区教育局将对全区36所初中分类施策,动态评估,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
今年,嘉定区还推出教育综合改革“砺新计划”,要破解深层次瓶颈问题,促进机制深度变革,创造并释放制度创新红利,确保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教育家和科学家一样,就在我们身边,校长、教师如果在实践中提炼出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并持之以恒,都可能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嘉定教育改革40年不局限于‘青菜炒萝卜’,要打造的不只是‘盆景’,而是一片‘森林’。在教育的理想和情怀中,办好百姓满意的品质教育。”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说。
因地制宜整合科技资源开放办学
学区化集团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上海市嘉定一中——架起知识和现实的桥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嘉定一中从20多年前就开始实施科技教育。多年的努力,让学校收获了累累硕果。20余年来,嘉定一中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应用数学竞赛”始终名列三甲,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连年获奖;学校获评“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
学校以“打开”和“建立”的方式运营,坚持校本特色为前提,通过高校引领、校企结合、跨界合力,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品质。通过中科·嘉一教育集团享受中科院充沛的专家导师以及实验室资源,实践大中小学科创贯通课程;通过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享受大学专家导师课程,实施大学预科课程、普适科创课程;通过“中澳、上戏合作办学项目”,享受专家、上戏教师等优质资源,实施中华原典阅读诵读课程、戏剧课程、校本文史哲课程,凸显科技和人文两大特色,是“上海市中学生创客教育基地”和“上海市戏剧特色学校”。
学校还建立了各种科技特色课程,致力于培养嘉懿学子的合作精神、创新素养。如创建嘉懿创新思维广场,创设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研究性行走课程,致力于培养嘉懿学子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启动“课程+课堂改进”计划关注聚焦志趣,激发潜能,通过实施分层助推行动,对接新高考改革,着力完善课程,改进课堂。
◆迎园教育集团——打造优质课程群辐射集团
由迎园中学、迎园小学、新成路小学、练川实验学校、华亭学校等5所学校组成的迎园教育集团,打造以人文素养培育为核心理念的九年贯通的集团课程群。迎园教育集团在课程建设中,遵循“合而不同”的原则,在2015年集团成立之初,就开始挖掘各校的课程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优质课程群。以“迎园教育集团人文空间实验室”为名的课程群,包含了40多门课程。
集团共享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硬件资源,重构评价机制,通过跨越“临界点”,打造优质师资蓄水池。同时,鼓励优秀教师在集团内柔性流动,跨校兼课。集团推出的“跨越临界点”培养计划,让集团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找到“恰到好处”的发展点。今年9月3日,“迎园教育集团跨越临界点教师工作坊”成立,集团新成员———华亭学校共有6位老师成为工作坊的成员。
自2013年嘉定区全面启动“慧雅阅读”计划以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是迎园中学一直以来探索的课题。在专家指点和全体语文老师努力下,学校编撰出版了两册《走向无师自通的语文课》校本阅读教材,并在集团内练川实验学校及区内其他兄弟学校推广。迎园中学的阅读经验在不断辐射传播,阅读成为了集团的特色课程,集团内各学校也相继开发了阅读平台,成功搭建了9年贯通的线上阅读平台。
◆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用磁性课程让学生会学习会生活
早在2007年,作为跨区联动的探索性尝试,曹杨二中历时4年、连续两轮委托管理嘉定区江桥中学。而今,江桥中学更名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成为周边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
作为嘉定区一所公办初中,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开展独创性的“磁性”课程建设,以“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和“有特长”为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样的教育体验。磁性课程,要求整个学校空间,像一个充满张力的大磁场,师生之间充满有机互动,切磋切磨,要求老师力求使每一堂课具有新意,充满趣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多年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学校也实现了由农村普通学校向城市现代优质学校的转型。
为了办好新学校,华江中学自建校起,就由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委托管理,两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即:一个管理团队,一套管理制度。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校长王建梅说,学校进一步落实私人订制,满足教师个性需求。两校将开展联合会议、联合培训、联合教研、联合项目研究、联合展示等一体化教育行动,真正做到课程统一、活动同步、资源共享、质量相当,共同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以课程放飞梦想创造精彩
作为一所刚刚走过五年办学历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以“一花一世界”为办学理念,努力让不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彩。
学校全力构建“精彩课程”,努力让每个人成为精彩之人,让每一日皆为精彩之日,让九年时光成为学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的精彩年华。“精彩课程”之“精”,即精细的管理、精致的教学、精巧的活动、精美的环境,使学校成为每位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彩”,即多彩校园,基础型课程是主色,拓展型课程是亮色,探究型课程是炫色,德育课程是暖色,英语课程是增色,从而构成“五彩缤纷”的校本课程。在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学校依据级段特点,推进“长短课”、“大小课”、“分层走班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莎翁戏剧课程群”是拓展型课程中的主打课程,中英文阅读、艺术表演、道具制作、宣传海报等四大板块的50多门科目,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今年,“莎翁戏剧课程群”走向升级版,学生经历着不一样的学习。学校推出了“学程周”的创新举措,即每个年级设定一段时间的集中学时,以“项目”融合学习活动,以“主题”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书本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书本”。“研学课程”是学校探究型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每个探究活动都有一年课时来支持,既有文学寻根系列,如绍兴寻根、金陵访学,也有境外游学课程,在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开拓视野,丰富涵养。
◆民办嘉一联合中学——徜徉在科技探索的海洋中
每周五下午,在民办嘉一联合中学,学生可以在12门科技拓展型课程中自主选择,徜徉在科技探索的海洋中。嘉一联中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精良的教师队伍,一个乐于研究的科技辅导团队,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以及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从2016年起,嘉一联中加入了中科·嘉一教育集团的贯通课程,学生尽享无人机、编程和数字艺术等科技教育课程。
学校做优科技校园活动,坚持“我的活动我做主”,每年广泛发动学生,从设计主题开始,将科技校园活动全程交给学生,而教师和辅导员却成为了学生的助手。去年科技节,学校结合校园开放日,由学生设计了“星球之旅”活动,将嘉一联中科技特色向全区1300多名小学家长和学生做了一次全面生动的介绍。
学校通过例会、培训、考核和保障等机制,激励师生积极参加科普活动。学校打造的“科技工作站”,让学生有了更多动手实践、探索研究的机会。两年中,学校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奖获449人次,其中团体奖共计6项、国家级奖项22人次、市级一等奖22人次、区级一等奖57人次。在“明日科技之星论坛”等创新大赛中,擦亮了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站”的名牌。
◆嘉定一中附属小学——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嘉定一中附属小学有些特别,科技文化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以中外著名科学家命名的特色班级名,比如:牛顿班、钱学森班、爱迪生班、达尔文班、屠呦呦班等,令人眼前一亮。
2015年,嘉定一中附属小学在具有90多年办学历史、人才辈出的嘉定一中旧址上正式建校办学。作为嘉定区第一所公办小学中成立理事会的学校,学校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理事单位中的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将课堂延伸到这些高新企业中,也请科学家们走入学校,丰富孩子们的视野。
孩子们走入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进行科技探访,博士讲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感受高科技带来的魅力。学校挖掘理事会资源,还把课堂搬进了高科技公司,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在高科技公司举行。“人为什么会慢慢变老”“草莓为什么有小黑点”……在科技特色的浸润下,孩子们最大变化莫过于学会问“为什么”,学校在编撰富有嘉一附小特色的“十万个为什么”———《嘉童101问》,第一辑已经正式与孩子们见面。校长何兰说,学校将立足嘉一中的办学底蕴,充分整合科研院所等理事会资源,注重“科技+”与日常教学的整合,让科技教育实现无痕渗透。
◆南翔学区——孵化更多“家门口好学校”
古猗小学和南翔小学同属南翔学区。6年前,为了让古猗小学成为高起点的家长放心校,在嘉定区教育局支持下,南翔镇统筹配置师资力量,先后从南翔小学等几所老学校抽调骨干师资到古猗小学。
作为一所年轻的新学校,古猗小学新教师占比超过50%。几年来,经验不足的教师队伍在“人才柔性流动”、“种子教师”、南翔镇“三名工程”的支撑下,成长得既快又稳。学校共享南翔学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南翔学区的数学教研方式很有特点,每学期,南翔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朱燕青采用“合分合”模式,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路,提炼出最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学区数学教研模式被成功推广。
南翔学区目前已有20多家教育单位,今后五年计划还将新建5-7所公办学校。小学学段负责人吴宝英校长说,从不愿进,到舍不得离开,这所创办6年多的古猗小学,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更好的老师到更优的学校”,南翔学区围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推进,将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迁移到其他新学校,在南翔地区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开启童心阅读新视界
阅读是启迪幼儿心智成长的教育路径,也是形成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生活方式,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略。有着55年办园历史的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嘉定区实验幼儿园,以“让每一个孩子喜阅童心世界”为办园理念,实施“尊重天性、培养灵性、发展个性”的“童心教育”,以“慧阅读”课程建设为主要抓手,长期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研究,逐步形成了“阅读滋养童心”的办园特色,让幼儿的童心在童年绽放别样的精彩。
作为嘉定区学前教育的窗口,近年来,幼儿园全心致力于优质学前教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充分发挥五大实验项目优势,即围绕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STEM项目实验基地、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嘉定区学习基础素养项目学校、嘉定区学前教育大视野课程“慧雅阅读”项目实验基地等,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走“慧阅读”办园特色之路,着力培养“慧阅读、善表达、喜探究、乐交往、爱运动、有自信”的智慧儿童,不断追求品质教育创新发展。园长周卫倩说,幼儿园以此为契机,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用心打造“慧阅读”课程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多元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育环境,让阅读真正成为幼儿园文化的基因,为幼儿的健康幸福成长注入丰厚滋润的养分,为幼儿园的优质特色品质植入根基,成就每一个人的精彩。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以专业群建设提升职业匹配度
2018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作为代表上海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最多的学校,最终有18名学生获得4金5银9铜的好成绩,大赛总成绩在上海市中职校独占鳌头。
依托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学校重新规划整体建设,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了达成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群对接岗位群的“两对接”目标,学校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专业群建设,探索职业教育学段衔接体系改革。在总结了国际水平试点、现代学徒制、双证融通等市级重大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
校长冯明说,学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要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实际,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聚焦以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逐步发展数控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专门化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方向)、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机器人等市场所需的新兴高科技相关专业(方向);对稳定发展的现代服务类专业结构,将逐步完善和优化。
2018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非凡年代的印迹——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嘉定教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