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债务重组”事件声量趋势图
3月24日,瑞幸咖啡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财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年收入翻倍”“门店年度盈利”迅速吸引了证券日报、同花顺财经、澎湃财经、大摩财经等财经媒体关注,曝光量小幅波动。
新浪财经国际组官博“环球市场播报”发起的#如何看待瑞幸门店数量超越星巴克#登上热搜。网友直呼“瑞幸要复活了”,凭借“价格便宜”“性价比”“接地气”等优势成为大众所爱。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网、亿邦动力等相继发文关注,品牌曝光量保持稳定。
4月11日,瑞幸咖啡官网公告称,公司已经完成金融债务重组,公司已走出破产程序。截至当日收盘,瑞幸粉单市场收报9.19美元/ADS,涨3.72%,总市值约26.56亿美元。
4月14日,瑞幸咖啡对外公布已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经审计的2021年财务报告。
“财报&债务重组”事件热词分布
主流舆论对瑞幸营收状况讨论热烈。业绩数据方面,得益于交易用户数的大幅增长,以及产品销量提升等因素,瑞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仍增长强劲。战略布局方面,瑞幸调整战略布局,采取精细化运营的策略,实现公司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公司经营进入良性增长轨道。
其中,爆款“生椰拿铁”截至4月6日销量突破1亿杯;2021年9月签下谷爱凌,并于冬奥期间获得了一大波流量。
业内点评瑞幸咖啡完成金融债务重组,标志着其已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归正常公司状态。在整体餐饮业较低迷的状态,瑞幸业绩表现优异,标志着瑞幸咖啡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对于能否二度上市,业内则普遍认为短期内并不现实。
网友感叹“没想到翻身了”,调侃“对债务偿还做出了一点点贡献,买的最多的就是生椰拿铁”。极个别网友调侃道“干掉星巴克,我看行”,当然更是不少网友期待“发券庆祝”。
瑞幸饿了么平台价格异常
似是响应“网友呼声”,财报发布后不久,“2.5元两杯咖啡包配送”刷屏。
4月18日早间8点左右,有网友反馈,瑞幸咖啡饿了么平台出现超低价格,单价仅需几元一杯。9点41分,瑞幸咖啡发布道歉信称,低价订单产生的原因是饿了么后台价格配置问题导致的价格错误,已取消了“异常订单”,且暂时关闭了饿了么平台。11时8分,瑞幸咖啡微博转载道歉信称,经核查,是瑞幸内部运营人员配置失误导致,给饿了么和大家添麻烦了,已经在处理后续问题。
4月19日,瑞幸再度声明称,此次所有损失由瑞幸咖啡全部承担,并将于当日陆续为饿了么所有退单用户补发“32元代金券”,有效期至4月30日。同时,因为前一日早高峰等待时间异常而取消订单的用户,也将补偿优惠券。
“BUG”事件时点趋势图
本次事件中,媒体客观报道网友晒单、瑞幸道歉信等,中国新闻网、大洋网发布的“瑞幸取消bug订单,却合理合法?”相关解读文章经由各地普法、资讯账号转发成为主流舆论。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翔表示,瑞幸问题订单的折扣不到一折,与原价相去甚远,依照生活常理来看,可以判断存在价格设定失误的事实。因此,所谓消费者“薅羊毛”行为在法律上很难得到支持。
首份道歉并未获得所有消费者认可,网友对“未告知被取消”极其不满,甚至表态“粉转黑”。有网友认为,本次出现BUG的涉及新品“椰云拿铁”,猜测是故意为之,恶意营销。随着主流媒体、专家的解读引导,网友情绪趋于理性,调侃为主。
自媒体“老板联播”发起的#星巴克瑞幸前后脚BUG是巧合还是营销#在小范围内转发。有食品饮料行业的分析师认为,两次bug对星巴克和瑞幸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消费者最终会长期买单的是产品而不是营销手段。
舆情点评
瑞幸咖啡实现有效曝光得益于主动策划宣传和舆情有效引导。
1. 把握宣传节奏,实现品牌持续曝光
在“财报季”这一关键节点,瑞幸发布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同时投放稿件吸引关注,并在社交平台发起与竞对对比的相关讨论,进一步扩大受众面;完成债务重组以及审计后的财报发布后,瑞幸围绕“业务调整”“未来方向”等展开宣传,拉长周期,增加曝光量。
2.投放央媒、财经媒体,提升稿件传播质量
央媒、重点财经媒体代表着权威、专业,它们的参与,有效提高了稿件传播权重,巩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之一”“强劲的发展势头”等品牌印象,重塑品牌形象,增强市场信心。
3.快速回应市场争议,有效引导舆论
“价格BUG”发现后,及时止损,诚恳道歉并表示考虑补偿。对于“是否合法”这一最大争议,主流媒体、专业人士的解读有效遏制了负面舆情的爆发,引导网友回归理性。
4.尊重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
从BUG事件中可以发现,网友对于恶意营销手段较为反感,且极易消费大众对品牌的信任,由此反映出的是只有对市场尊重,才能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