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广东第二课堂》《师道》《高教探索》《广东教育年鉴》等媒体指定发布平台。点击上方蓝色字“广东教育传媒”,即可关注。
教育现代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高水平状态的主流共识,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升级换代式超越。
为更加聚焦地全面宣传报道广东教育在“争先进、当标兵、建高地” 总目标、总抓手统领下所建构起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图景,我们以“争先进•当标兵•建高地——新时代广东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为统揽,持续推送区域教育现代化报道。
本期推送的是佛山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如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
编者按:
登上“探索号”流动实验室,与小学生一起用平板电脑上英语绘本课,观看异地同步历史课堂,了解特殊教育人的教研成果……在佛山市的采访中,我们能深刻感受信息化对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大作用。6月1日至3日,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16家中央媒体,以“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为主题,围绕广东“双高”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效经验以及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两个专题展开采访。我刊记者全程跟随采访,上期推出了“双高”建设报道,本期推出的是佛山教育信息化报道。
国内首个数字化科学探究流动实验室
“探索号”科学探究流动实验室由佛山市自行设计、建设,将传统固定的数字化探究实验室高度集成到一辆长12米、宽3米、高3.8米的大客车上,可供12组36名学生同时开展探究实验。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除了配备先进的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数字化探究实验设备设施,还配备了4G无线网络和触摸屏计算机,支持远程协助数字化探究实验。2013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服务了35000多名师生。“探索号”负责人说:“数字化探究实验跟传统的实验不一样,数据化探究实验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
为科学合理地分配实验资源,流动实验室采用统一调度使用、预约使用与定向派出使用等方式,为全市中小学提供实验服务。实验室统一提供与新课标相符的实验方案,师生也可自主创新设计实验方案。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并配有专门的实验操作员,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作。目前,学生已在“探索号”里成功完成了100多项实验。
“探索号”的建成及使用,为中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创造了同等的学习机会与条件,有效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充分体现了教育现代化中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理念。同时,大大节省了设备设施经费投入,提高了教育经费的绩效。“探索号”已获得了多项专利,并在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桂江小学打造无边界学习环境
坐落于美丽的千灯湖畔的佛山市南海区桂江小学,学生3319人,教师192人,是一所大校。针对校情和学情,学校开展了“启航教育”,以科技与教育双向融合为支撑,打造开放性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借力网络空间,实施“项目课程”,在国家部颁课程外,进行了“新动力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多元课程体系,已形成六大门类、近五十个科目。项目课程是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发展、科学素养发展、学科综合能力发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发展等。教师网上发布课程、学生网上自主选修课程,每周五下午3点半钟后,学生走班上课、学习多元评价成为现实,形成了学校网上课程超市,有效解决了学生课后服务问题。
在南海区“朝阳学堂”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发布基于现实的问题或是基于探索的研究项目。学生以“自然组”“兴趣组”“社区组”几种形式组建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探索性学习或实验,形成创新或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学生完成的作品会发布到网络平台。最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评价。朝阳学堂多维度、多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充分展现,培养了元认知能力,促进了可持续性发展。项目课程的实施,让学生通过实践、内化、探索创新,使学习从知识获取走向知识内化与知识创建,达成“人人发展、全面发展、内涵发展”的教育目标。
自2008年始,学校加入了“视像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先后与多个本地区或省市学校进行远程连线,进行跨越时空的教育教学活动。与香港等地的学校共同参与网上实时埠际辩论粤语组、普通话组比赛,以及小学英文讲故事、汉语讲故事活动等,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实现了异地文化交流。
顺峰中学智慧课堂实现无域差校际分享
佛山市顺德区顺峰中学建校只有短短8年,依托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以“分享优质、增进公平、升级均衡、共赢未来”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课程等项目的实施,已创建了随时随地可学的泛在生态系统。
学校于2016年初引入恒坐标集团的信息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小蚂蚁云课堂”。目前,平板实验班运用平板开展课堂教学的课时量达到每月100节以上,语数英每一节课都运用平板电脑教学。通过“蚂蚁慧学”平台,学校多次与云南、重庆、成都、江苏等省多所学校开设异地同步课,最多一次是四校同步上课。这些异地同步课堂,既可以在常规课程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各校特色课程的分享。校际间的微信同步教研、网上学习资源分担开发与共享等,弥补了偏远地区缺师少教或教育资源水平不均的缺陷,最大限度降低了扶贫投入,又升级了均衡。
今年,顺峰中学和蚂蚁慧学平台上的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各地不同学校通过异地同步课堂形式,实现了优质课程的常态化共享,将教育交流合作落到了日常课堂内。这个千所以上学校参与、共享万门课程的“跨国跨区域共享学习圈”将于2018年建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从小便能培养起国际合作和民族融合的大格局,中华传统文化也将随之远播世界各地。
对学习个体的真正公平是尽量达到学习的自主选择。目前,顺峰中学已从APP制作、电子创客、机器人创新、3D打印、动漫创作几个方面设计了STEM校本课程。初一所有学生参与以上课程选修,每周一节,达到成熟的走班;第二课堂及活动课期间,爱好者或特长生在“和创美客中心”用项目的方式,通过团队协作,使自己的创意转变为现实;最后通过各种展示和竞赛活动等平台分享成果和创意项目。这样,形成了校本课程、项目研究、创客分享三位一体的创客教育实施模式。2016年该校学生作品《智能袖套》参加全国创客马拉松赛获二等奖。获奖学生向记者介绍:“APP制作课程,使项目能用手机远程控制,解决了项目的物联网的问题;电子创客课程,让这传统的袖套具有了智能化的功能,实现了项目的智能化;3D打印课程,解决了项目个性化外部形状和结构的快速成形的问题;动漫设计课程,使设计出来的智能袖套看起来更美观,解决了项目的美观性和艺术性的问题。”
启智学校让特殊学生可学习、上好学
“让特殊孩子有尊严地在社会生活,是启智人坚定的追求;让特殊孩子享受文明的成果,是启智人光荣的使命。”顺德区启智学校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建设,经过近8个春秋的努力,将信息技术和智障教育课程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对智障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进行研究,开发了图形操作课程,突破了智障学生难以直接操作知识学习的难题。记者在现场看到,课程以电脑触摸屏为教学载体,学生通过手指点击及触摸屏幕的方式,对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操作,电脑软件即时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反馈,做到“手动、眼动、嘴动”,最终实现“脑动”,也就是学生思维训练和发展的目标。课程内容涵盖了对880个常用词组和相对应图片的认识,以及数概念和简单计算的学习。课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对脑瘫儿童上肢运动能力、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起到康复作用。在校期间,中度智障学生开课1520节,重度智障学生开课1840节。集体教学时学习气氛热烈,同伴之间产生竞争和合作意识;学生个人学习时专注、投入,乐学、爱学。经过几年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每学期评估,学生图片识记率都在90%以上。目前,图形操作课程已经在海南、湖南、广东等省多所特殊教育学校使用。《图形操作课程教材》已经由学校编写完成,即将出版。
一部分重度、极重度的特殊儿童,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需要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在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专业支持下,启智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课程研究和开发的优势,建设了“顺德区特殊教育支援服务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送教上门工作的专业支持,辐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云平台”做到了“五可一被”:专业可学习,平台建有6个培训课程,普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讲座和课例学习;课程可使用,平台建有1个选课评估系统和15门核心课程,普校教师可以自由使用课程资源;过程可监管,区教育局和支援服务中心可随时了解各校送教的人数、课时数量和进程;结果可分享,上传后的训练记录和结果可以在学校之间分享;亮点可推广,设计“送教故事”板块,将先进的经验进行推广;资源被优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普校教师的学习效率。截止2017年5月,顺德区共有26所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学校和74所普通中小学,共132名教师为280名未入读启智学校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其中随班就读学生109人,送教上门学生171人;共送教10221节课到家庭或送教点。
透过以上几所学校的“窗口”,记者感受到,佛山市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逐步实现了“四个转变”:信息技术应用形态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信息化投入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课程整合向深度融合转变。转变引发变革,变革带来更有效的优质均衡发展。佛山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推进信息化项目的应用融合和成果共享。其中,“佛山数码学习港”,应用涵盖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德育及市民学习等各项业务,对佛山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与管理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平台汇聚智能学习、智能教学与智能管理等学与教应用,承载丰富多样的学与教资源。例如,名师在线、个性化学习、双语科学学习、市民公共考试测试服务、优课网、学校德育和安全管理、市民知识银行等项目成效显著。
佛山教育信息化从“十五”规划的数字化到“十一五”规划的网络化,再到“十二五”规划的智能化,经历了从初级到高阶发展的三个阶段。当前,佛山发展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一个重要特征是电脑技术和数据通讯网络。2012年,佛山成为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进入“十三五”后,市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率先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教育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将进入全国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第一方阵。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将围绕“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总目标,以“粤教翔云”为抓手,以构建智能、泛在、安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为基础,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和融合创新为关键,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利用信息化优化、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