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的黄浦滨江党建服务站点,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矿泉水、雨伞、椅子、电视机、微波炉、体外心脏除颤仪、图书角等,一应俱全。退休医生、志愿者谢敏也坚持定期来站点值班,为需要的人提供医疗上的帮助。她指着桌子上的水银血压计介绍,“好多老年人在江边健身活动时,喜欢顺便来测个血压,他们就信这种老式的,觉得这个测得准”。自从上海将黄浦江两岸45公里的岸线开放为市民的公共空间,来滨江的人多了,为周边群众和游客提供停靠休息、充电、补水、急救的服务站点就渐次出现,受到党员群众欢迎。
群众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滨江党建服务站点就是生动的体现。而与沿着滨江岸线扩展的服务站点相呼应的,还有不断向上延伸的楼宇党建。在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22层空中花园交流研讨区,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前跑步机一字排开,智慧书吧里书本林立,心理咨询区温馨舒适,错落摆放的绿植一一写着主人的名字,这里是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为大厦里的年轻人打造的“减压区”和“加油站”。
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两新”组织、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从线上的“金领驿站”到线下的“15分钟服务圈”,陆家嘴的楼宇党建工作打开了生动的局面:原来党员发展指标用不完,现在指标远远不够用;原来开展党建活动要组织上去动员,现在活动信息一经发布,入场券就被“秒杀”。
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不只是新兴领域的探索,也是上海基层党建普遍的实践。在陆家嘴街道的市新居民区,在党建引领下打造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可以实现184项大事小事“一网通办”;在徐汇区田林街道,通过智慧党建AI赋能,可以精准掌握小区动态,如果门禁系统显示80岁以上独居老人连续48小时未进出居民楼,居委会就会主动上门探望;在黄浦区“邻家屋里厢”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老城厢里居住狭促的居民可以在这里洗衣、沐浴,使用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白天没人照料的老人在驿站可以得到妥善的照料。有群众表示:“在这里,有种家的感觉,特别高兴!”
“每栋居民楼都有党的组织,每个门洞都有党的工作,每位党员都在社区发挥作用”,通过密织党的组织网络,“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同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足“绣花”的功夫,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民服务的神经末梢也在不断畅通,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正在逐渐得到解决。在基层党建穿针引线的作用之下,一幅人心不断凝聚、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采访中,听到一个有趣的事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没有党组织出面很难办成,所以在某居民区上半年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那些成功加装电梯或正在加装电梯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得票率都达到95%以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踏实做强基层党建,把优质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我们才能真正收获“阅卷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