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为系统提升营商环境,推动服务最优化、发展再提升,昆山高新区深入研究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多个政策工具包,充分学习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改革先行先试地区经验,结合区实际,制定印发了《昆山高新区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三个方面,围绕营造投资、政务、法治和人文四大环境共计出台举措20条,着力构建效率更优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昆山优化营商环境的“策源地”和“试验田”。

营造更加高效开放的投资环境

1.简化企业开办登记。开通企业开办线上综合专窗,推进企业开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全面落实住所申报承诺制,进一步简化登记手续,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可免于提交住所使用证明。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允许在营业执照上加载新设立住所的地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持续推进综合类自助终端建设,推动自助终端进楼宇、社区、居村和银行网点。

2.推进“一业一证”“多业联办”。进一步简化涉企经营审批条件,将人力资源设立、经营劳务派遣和拍卖设立等更多行业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范围,制定各试点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实施细则和办事指南。大力推进“多业联办”,试点将多业态经营涉及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

3.率先实施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积极对接业务指导部门,推出高新区版“证照分离”实施清单。打破“准入容易准营难、办照容易办证难”的隐性壁垒,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充分保障企业行使主体资格,实现“一网通办、一照通行”。

4.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统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节能、报建等领域改革衔接,强化审批数据共享。坚决杜绝审批中存在的“体外循环”“隐性审批”等行为,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

5.出台“拿地即开工”实施办法。总结迈胜质子“红蓝黄绿”四证联办经验,制定《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办法》,针对投资建设领域开展制度性改革,强化靠前服务意识,完善“用地清单制”,形成“清单式”信息,为重大项目在高新区的落地开花保驾护航。

营造更加智能便利的政务环境

6.正式运作一网通办平台。启用区级审批信息中台,优化江苏政务网旗舰店。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落实审管联动,实现大数据分析和共享,运用人工智能探索无人干预自动审批新模式,迈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新阶段。

7.优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持续简化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高新区网上办理事项比例达到97%以上。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沪苏同城办”,支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异地办理,贯彻落实新增商事登记、经营许可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

8.主动推行告知承诺制。针对人力资源许可、拍卖许可等6个事项主动探索告知承诺方式,联动监管信用部门,进一步压缩审批材料和办理时限。推动各部门依法依规建立告知承诺信息归集和推送工作机制,并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9.组建导办帮办代办队伍。制定标准统一的导办制度、指导手册、工作流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中各职能部门力量打造一支专业高素质队伍,从项目招商、落地经营、转型升级等各方面提供一对一的专人服务,辅以配套建立企业周期数字化档案,实现跟踪服务,主动服务。

10.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线上全覆盖、线下全联通、数据全汇聚、结果全公开的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推进线下实体大厅、服务窗口和线上办事大厅、移动终端等各类政务服务渠道全覆盖。全面推行“一事一评议”全覆盖,综合运用积分制管理,完善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健全“差评”问题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

营造更加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

11.制定审管联动的实施办法。出台《昆山高新区完善审管衔接加强监管工作的管理办法》,推出审批、监管和执法三段部门的流程清单,厘清部门职责。实现“审管执信”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事前提供查询、事中分类监管、事后形成记录的审管联动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

12.实施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匹配“一业一证”行业,运用“一网通办”审管联动平台建立健全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的综合监管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对监管对象干扰最小化。

13.优化监管执法方式。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对能够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效果的事项,不再纳入现场检查。坚持政府监管、行业自治、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持续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支持企业开展标准自我声明和质量公开承诺,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和内部举报人制度,推动形成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

14.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深入推进“免罚轻罚”,严格执昆山市“首违不罚”清单,提升柔性执法、人性执法、精准执法水平。建立编制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对常见违法违规行为,列明法律依据、违法后果、风险指数和合规指导内容,方便企业快速、精准排查行政处罚风险点。

15.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综合研判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与信用等级相结合,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风险一般的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

营造更加多样和谐的人文环境

16.打造“高兴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设计推出“高兴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标识,丰富品牌内涵,体现区域特色,凝聚全区共识,厚植人人皆是营商环境的软环境,打造“立意新、传得开、落得实”的高新品牌。适时举办品牌发布会,启动商标注册工作。

17.整合“免申即享”服务。优化企业一站式服务总入口,梳理涉企政策事项清单,全面集成政策服务、金融服务、惠企项目申报等各类涉企服务资源,实现惠企项目申报、审核智能化,提升惠企服务精准化、数字化水平。

18.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建设高层次人才档案信息库,完善人才信息和政策匹配的智能算法,实现人才政策一端通查、一键匹配。优化全区人才公寓资源,进一步优化申报审核流程,降低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安居成本。

19.构筑“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建立政务诚信监测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治理。打造亲清政商关系长效机制,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20.完善企业深度参与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建立营商环境监测、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等制度,畅通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意见建议渠道,最大程度调动企业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以政策“透明度”赢得企业“满意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