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自己身体健康愈加重视,各种家用医疗器械走进了千家万户。许多商家采用让消费者免费体验的方式销售医疗器械,由于这种方式游走于法律、法规的边缘,争议不断,且往往夹杂着一些行为,如扩大宣传、误导消费等,容易损害消费者经济利益甚至身体健康。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
免费体验式销售的医疗器械,多是医疗器械分类中的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如温热理疗仪(床)、高电位治疗仪、低频治疗仪、脉冲治疗仪、经络通治疗仪、医用激光仪器设备等产品。这些医疗器械大多是通过对人体的热、电、磁作用实现康复理疗效果,主要涉及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或缓解。
免费体验花样不少
一是以健康讲座的形式宣传医疗器械。这种形式的经销商多在酒店、宾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举办健康讲座之类的活动,介绍某种医疗器械的神奇功效,请“某位听众”到台前当场体验,请“资深专家”讲解治疗原理,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
二是以现场体验的形式销售医疗器械。在社区内租用营业房设点提供医疗器械免费体验,街头打小广告,通过免费赠送鸡蛋、挂历等小礼物、统一组织登山旅游度假活动等诱惑,将老年人集中起来,宣扬亲情服务,营造家庭氛围,雇用医托大肆渲染,往往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反复向体验者灌输所谓的健康理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暗示。
三是以免费检测的形式使用医疗器械。在住宅小区或街面营业房等场所,使用医疗器械提供采血化验、测量血压或其他生理指标等免费检测服务,评价被检测者的健康状况,推荐具有检测功能的医疗器械或者某种“疗效神奇”的药品。
免费体验存在这些问题
一是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和缺乏专业知识的弱点,把缓解疾病的功能说成治疗功能,把只具有个别病种治疗的功效说成“包治百病”。
二是很多销售人员没有医学专业背景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不能正确指导人们使用,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临时免费体验点一般设在市场出入口、居民小区等位置,活动时间短、流动性大,售后服务没有保证,如果出现不良事件或其他问题,消费者难以追溯维权。
记住这几条消费警示
一是使用医疗器械存在一定风险,须谨慎参加医疗器械免费体验活动。
二是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具备《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无上述两证以免费体验方式经营医疗器械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三是购买医疗器械要仔细查看产品注册相关信息、商家悬挂的“体验方式经营医疗器械安全公示牌”、医疗器械注册证所载明的产品适用范围,也可登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不要听信商家的夸大宣传,谨防上当受骗。
如发现违法销售或销售违法产品的,请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投诉举报电话:12315。(记者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