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每个省份的面试会有差异,有的地区面试,考生真的答得好会给90分以上,但有的地区比如江苏,那面试能拿到75分已经可以相当于其他省份的85分了。各地区标准不一,但总的来说,差异不是那么的大,就算有差异,分数总是可以折合的,比如不给90分甚至连80多分都没几人能拿到的省份,那75分完全可以当85分来用了。故此,这里我所提及的85、88、89、90分等都是指一般的正常省份,特殊地区可以进行等价换算,经验是照样适用的,这一点要先强调出来。

下面我仅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描述自己是如何在笔试被第一名落了6分的情形下复习备考的,由于角度,方法不一,希望读者们可以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主要是从中体会方法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也借此给正在备考的你提供一些经验。

经验1. 细节见真章

回答问题时只要笼统不清晰的地方统统需要解释。一方面可以避免没话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考官听懂并感受到你的细致,是真的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再说空话,套话。分析原因意义的目的,应该时刻贯穿答每一道题说每一句话的过程中,所以读者们可以因人而异看看自己在关注答题的种种方面时,尤其在意过这一点,这可是89分的评判要素。解释翻译不等于反复重复观点,有的时候恰恰就是因为你比别人多了那么一句两句不起眼的解释,让你的细节分拿到手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习惯成自然,一句话知道解释,所有话都会有意识去解释,于是通篇就成了连贯细致的分析论证,这样的答案才是充满细节的。这一点要怎么去练习呢?

它是个下意识的事儿,需要刻意地去练。这个培养习惯的过程只能说需要多练练自己的下意识,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多想想自己说的话别人能不能听懂,还有没有哪句要补充的,多上点儿心,多调动下情商。与这个问题相矛盾的一个事儿是答题时间,毫无疑问,答细了肯定容易超时,但是不细又拿不到高分,所以得不断思考要答到多细才是合理的,要怎么平衡这两者取中间的黄金分割点,才能给考官一个既丰满又相对简洁的答案。这很值得深思,想明白了,89分也就基本到手了。

经验2. 核心词是关键

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讲,背一篇范文或者一套答题模板会既费时又费力,关键时刻一紧张还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提供一个简洁又快速的方法:所有答过的题目中出现的高级词汇,都记下来,不用背原句,只记关键词。会了关键词,任何时候随便串连都能立刻把答案恢复出来。至于什么样的算高级词汇?只要这个词你自己嘴里说不出来又觉得挺好的,就算。

经验3. 领导讲话是亮点

就是什么比喻句啊、领导人讲话啊、官方表述、还有那种飘逸浪漫说出来感觉挺假但少了又很乏味的话,关键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没事要多看学习强国。模拟时的每道题只要能扣上的,就有意识去用,用几次之后就成自己的了,考场里脱口而出也就自然而然了。

经验4. 条理清晰很重要

最初练习答题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乱答,想哪儿答哪儿,不是不知道条理重要,而是思维不全面,既不确定要答多少点又不确定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因此为了保证流畅度我只能以“胡说八道”让人听着觉得顺畅的方式来掩盖这个问题。可是要知道,乱说纯即兴发挥为保流畅度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长时间使用,永远都无法实现有条理。答得多且细但却乱,考官如果累了乏了不仔细听很有可能会让先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我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这个问题。能不能破90,条理清晰就是瓶颈,这个顽疾必须得硬着头皮克服了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一点上,如果有人跟我有同样的问题,怎么都加不进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者即使你从前就能加上,可是每道题依然答不够4-5点甚至更多的,加了也基本等同于没加,因为反而会凸显答题点少,思维很局限。

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听听人际关系这类题目的视频,因为一般这种题目点都会相对较多,所以需要逻辑特别清晰,想答得好就得有条理,找答题逻辑清晰的这类视频多学习,体会强制加1、2、3、4、5的方法,不停地找感觉(比如在哪里断句算一点?怎么能知道自己会答对多少点?每一点要答多少合适?上一点和下一点之间怎么能关联上?),然后强逼着自己把一些好的例题答20道,只要做不到有条理就反复答,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好多人都是这么练习着慢慢克服的,推荐一试,很好用。

经验5. 放空 悟道很重要

这条的基本要求是,要把老师们讲过的理论重新再“吃”一遍,争取背诵,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可以对着别人讲课,接近可以完整默写所有知识点或者复述的状态。

初学时丢弃地认为不太重要的东西,都是需要后来逐一重新拾起来的。不要说某个地方不重要,等到快考试的时候便会发现,其实什么细节都重要,别人答不出来而你能答出来的,就是你能比人家多的亮点,而这个亮点恰恰出现在初学之时。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学习面试不是仅仅靠刷题和不停地模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悟”这个字儿本身就很重要。你能悟出一个新的点,用在以后的每一道题里,会比你按老方法模拟10道题每个答案都差不多丝毫没任何进步更重要。很多人都是练了不少题,但还是突破不了自身,就在于缺少这种“悟性”。

所以不答题的时候多放放空,对着窗外或者天花板想想,老师的某页ppt上写的是啥来着?这题如果我自己是老师,我该教学生们怎么去答才能亮呢?总这样想,慢慢地就开始上一个层次了,就会明白老师们是如何将面试理论讲透讲得层次很高,又是如何将这样的高层次理论变得接地气来指导我们答具体题目的,以及最后我们要如何靠着自己的努力将大量练习过的题目联系到最初的理论上,从而彻底将每类题目的答法悟透的。微博上有人说我跃过90后还多的2.3分是颜值分,明显是开玩笑。但如果非要给那2.3分的零头找个来源,我觉得就是我把老师课上讲过的理论部分从头至尾又翻看了好几遍,然后背着给好多人讲了出来,而且背得近乎不差字儿。

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我:95后,体制内工作人员。去过私企、国企,立志于传播一些知识,诉说一些想法,引发一些关注。有茶有德有品有味,约否?我在微信公众号“一盏灯的修行”等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